搜索到836篇“ 职权主义“的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职权主义”的边界及规制
- 2024年
- 行政诉讼职权主义边界是一个极具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论题,不仅关乎我国行政审判的效果,也是衡量国家法治进程和行政审判水平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行政诉讼功能以及立法目的的实现。厘定行政诉讼职权主义的边界,需要对行政立案审查权、事实探知权、裁判权边界的法理逻辑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理论指引,提出行政诉讼职权主义边界的规制路径。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增强行政审判效果出发,需要构建由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机制,明确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边界,明确规范人民法院依职权作出“重作行政行为”“责令采取补救措施”以及“变更行政行为”等诉外裁判制度的适用边界。
- 邓刚宏刘乐
- 关键词:职权主义行政争议权利救济监督行政
- 民事公益诉讼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现代型诉讼的出现,使秉持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民事诉讼中,两造“武器对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在程序法上的特别安排,虽然降低了实质不公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出现的可能性,但也表现出强烈的职权主义色彩。分析民事诉讼与公益诉讼的相关立法,我国并非严格恪守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司法实践中,具有职权主义倾向的部分法律规范能够在保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提高诉讼效率。法院依职权介入民事公益诉讼能合理、恰当地治愈其天然特性所产生的弊端,灵活地处理民事公益纠纷在当下与未来所发生的新的司法挑战。但目前职权主义程序性规范之间存在立法冲突、法院依职权释明与调查取证的相关规定超越了平等原则的限制以及谦抑性原则的缺失,有待司法机关进一步调整修正。
- 阮崇翔
-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公共利益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 “执转破”启动职权主义的普适危机与程序应对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当事人申请主义模式下,我国“执转破”启动运行不畅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参与分配,而是启动破产对当事人利益保障有限所导致的当事人同意“执转破”的动因不足,加之依职权强制启动破产的立法缺失,使“执转破”呈现“失范”现象。执行退出难和破产启动难激发我国“执转破”的变革,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第82条规定的“执转破”启动模式,将当事人同意调整为终结本次执行前提下的法院依职权强制启动,并叠加破产法院原则上应当受理,增设依职权启动的规定,由此确立我国破产启动的“当事人申请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二元模式。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考察表明,虽然当事人申请主义是破产启动的主流,但职权主义并未被完全摒弃。其成因在于,国家应在执行和破产程序中把公共利益的考量纳入其中,破产利益属于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职权进行主义在程序推进的同时要求,只要不再有进一步审理的余地,即使当事人提出异议,法官仍命令终结并不违反程序规定。就金钱执行而言,我国集中执行模式以债务人全部责任财产作为执行标的,奠定“执转破”职权启动与两法衔接的基础。从本质上说,“执转破”是国家净化市场的职权干预方案,实现特定主体的快速出清,故“执转破”启动职权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依职权宣告破产并适用简易破产程序,快速实现债务人的破产清算。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国家干预执行与破产具备正当性和适当性。然而,不加限制地普遍适用强制启动,将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当事人实体和程序双重权利的侵蚀,以及司法资源的超前消耗,摧毁“执转破”启动职权主义的正当性基础。是以,需在厘清执行法与破产法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功能界分和制度协同的基础上,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程序保障。即以
- 朱福勇仇金
- 关键词:职权主义
- 论知识产权证据提供令中职权主义的运用
- 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建设性司法力量,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构筑知识产权新发展格局、响应科技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具有客体...
- 张瑜
- 关键词:知识产权职权主义权利保护
- 非正式制度如何转向正式制度——由职权主义认罪协商的变革经验展开被引量:3
- 2023年
-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职权主义认罪协商变革的基本特征。由于非正式制度对司法实践形成了一种持续的引导作用,相对于正式制度表现出自发性、延续性与非普遍性的特点,将会影响甚至阻碍制度变革的进程,并导致决定变革成效的因素更为复杂、多元。职权主义的构造与传统是阻碍认罪协商变革的深层原因。职权主义国家欠缺判例创制的传统,失去了一种缓冲风险与凝聚改革共识的手段;科层型权力构造则要求层级治理而强调“自上而下”的控制,制度变革难以自行完成,而更加依赖于改革者的行动逻辑,无形中弱化了改革的法治逻辑与法律要求。实现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创新,从非正式制度转向正式制度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的变革路径,但应当注重变革基础以及与非正式制度相联系的意识认同,确保制度正式化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实现“地方性知识”与“中央控制”的共存、互补,并正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及诉求。
- 吴思远
- 关键词:刑事司法改革
- “执转破”启动困境的反思与制度改进——以职权主义为视角
-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513至516条设立了执行转移破产审查制度(简称“执转破”制度)。本文以研究“执转破”程序启动存在的困境为出发点,论证引入依职权启动“执转破”程序的合...
- 赵梓竣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职权主义
-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俄罗斯陪审制度
- 2021年
- 1864年,新《司法章程》的颁布开启了沙俄向近代法治国家的探索之路,陪审团制度这一"舶来品"也在此次司法改革中确立下来。此后的百年中,俄罗斯社会形态几经变化,陪审制度也多次转型。2018年,立法机关对现行陪审制度作出重大改革,精简了陪审员人数并扩大了陪审法庭的适用范围。近些年,现代通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也给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俄罗斯陪审制度日渐式微的今天,虽然该制度仍具有难以克服的不足,但新时代的改革者依旧踌躇满志,愿为其完善而不懈努力。
- 陈禹希
- 关键词:陪审制度司法改革
- 执行财产调查程序的模式选择:为职权主义辩护被引量:12
- 2021年
- 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查明是促进执行实施权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受程序构造差异的影响,中国法和德日法分别选择了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执行财产调查模式,使得“执行难”成为我国独有的社会问题。但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经济基础的颠覆性变化,“财产调查的实效性”逐渐取代“执行机关与债权人的责任分担”成为财产调查的核心议题。财产调查实效性的本质是与社会财产的存在形式相适应的财产调查能力。面对现代社会的财富存在形式的流动化、隐私化、分散化特征,应对执行实施权进行重构,并投入增量的司法资源。在此意义上,中国法相较德日法拥有明显优势,但国家不应承担全部的金钱成本,而宜向使用人收取一定的费用。
- 史明洲
- 关键词:执行难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
-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职权主义研究
-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突破我国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基本逻辑,确立了以投资者保护机构为代表人,投资者“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诉讼制度。特别代表人诉讼同时融合了公益和私益双重属性,在诉讼中必须赋予法官更多职权,适用职权...
- 刘凯
- 关键词:诉讼模式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
- 刑事诉讼目的论下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转型被引量:1
- 2021年
- 无论在何种法系的国家,等腰三角形式的刑事诉讼结构都大体相同。但由于追求的诉讼目的不同,相似的诉讼结构表现出的诉讼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种诉讼模式。随着不同法系的相互融合以及诉讼理念与诉讼制度的多元化发展,刑事诉讼中专属于当事人主义的处分原则是否能够在恪守实体真实主义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求得赖以生存的制度土壤,将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协商化转型给出答案,并为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提供新的理论进路。
- 李佳威
- 关键词:诉讼目的诉讼模式处分主义
相关作者
- 龙宗智

- 作品数:261被引量:7,798H指数:5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司法改革 检察官 检察机关 司法公正
- 左卫民

- 作品数:248被引量:4,814H指数:4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法院 刑事诉讼 司法改革 司法
- 谢佑平

- 作品数:171被引量:1,602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司法改革 人权保障 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 张卫平

- 作品数:218被引量:4,685H指数:4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民事诉讼制度
- 卞建林

- 作品数:229被引量:2,501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学 检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