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耻骨上支“的相关文章
- 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最大螺钉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建立骨盆3D模型,模拟耻骨上支螺钉置入过程,确定逆行耻骨上支螺钉置入最大通道的参数。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2020年12月~2023年1月成年人骨盆CT扫描数据50例,导入Mimics 20.0软件,重建骨盆3D模型并模拟螺钉置入。置入流程如下:(1)确定耻骨上支螺钉通道的轴线,置入小直径虚拟圆柱;(2)增加虚拟圆柱的直径,直至其恰不突破耻骨体、耻骨上支及髋臼为止,视其为最大螺钉通道;(3)测量最大螺钉通道的长度、直径,螺钉轴线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的角度。结果最大通道长度范围:男性右侧(107.26±7.58)mm、男性左侧(106.96±11.01)mm、女性右侧(102.34±8.30)mm、女性左侧(103.30±10.05)mm;最大通道直径范围:男性右侧(8.10±0.61)mm、男性左侧(8.05±0.66)mm、女性右侧(6.57±0.77)mm、女性左侧(6.48±0.61)螺钉通道最大长度和与横断面夹角在性别和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直径在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男性最大螺钉通道的平均直径为8.07 mm,平均长度107.11 mm;女性平均为6.50 mm,平均长度为102.82 mm。本研究可为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固定耻骨上支骨折提供解剖学参考。
- 杨德猛何金键张铭坤宋金行李少娟任天宁闫含笑胡振华彭丹丹朱树亮侯力康韩木愚陈志国
- 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介绍一种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探讨其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4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44.8±12.5)岁;骨盆骨折根据AO/OTA分型:61-A型5例,61-B型4例,61-C型5例;骨盆前环骨折根据Nakatani分型:单侧Ⅰ区骨折1例,单侧Ⅱ区骨折5例,单侧Ⅲ区骨折2例,右侧Ⅱ区、左侧Ⅲ区骨折3例,左、右两侧均为Ⅲ区骨折2例,左、右两侧均为Ⅱ区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8±1.8)d。所有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采用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固定。记录患者每枚髓内钉的置入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18枚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术中每枚髓内钉置入时间为(35.9±8.6)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22.8±1.9)次。术后所有患者置钉处手术切口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5例,可2例。14例患者术后获(18.1±1.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盆X线片及CT图片示骨折愈合良好,髓内钉在骨盆前环骨皮质内。末次随访时根据骨盆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3例,可1例。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下蹲不适,未予特殊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无一例患者出现髓内钉移位或滑脱、置钉口疼痛等并发症。结论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良好,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等优点。
- 尹恩志罗杨兴袁雪峰何立谷美琪解杰龚嵩王震许喆向鹏辉程瑞祥易成腊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钛弹性钉辅助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钛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辅助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并采用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治疗的3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TEN辅助植入(研究组),15例在C臂X线机引导下植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盆骨折Tile分型、髋臼骨折Judet-Letournal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记录每枚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的手术时间、植入过程中C臂X线机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片及三维CT,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螺钉位置分级标准评估通道螺钉的位置情况。随访过程中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19、20枚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研究组每枚螺钉植入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及三维CT示,研究组19枚螺钉均未穿出皮质骨或进入关节内,优良率为100%(19/19);而对照组有4枚螺钉穿出皮质骨,优良率为80%(16/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tta评分标准,两组均无复位差者,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4.7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辅助植入技术可明显缩短耻骨上支逆行通道螺钉植入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且术中出血量少、植钉精准,为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
- 陈笑天王晓盼赵培帅李仁杰贾俊靓吴敏
- 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两种入针点与生殖结构距离的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测量两种不同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距离,比较两种入针点的导针置入时损伤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置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例防腐成年大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完成双侧经皮逆行螺钉导针置入,一侧A入针点选择于耻骨体内缘皮质的前端点,对侧B入针点选择于耻骨体腹侧皮质耻骨结节内侧点,影像设备监视下证实所有导针均位于骨性通道内。解剖标本,显露重要生殖结构,测量男性标本中两入针点到双侧精索、阴茎背神经、阴茎海绵体的最近距离,女性标本中测量两入针点到子宫圆韧带、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底部、阴蒂龟头的最近距离。结果A入针点,与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51.17±5.82)mm>阴茎背神经(20.94±4.16)mm>对侧精索(19.77±5.23)mm>阴茎海绵体(19.65±7.30)mm,与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63.12±10.26)mm>对侧子宫圆韧带(56.11±8.20)mm>阴蒂头(40.72±3.30)mm>阴蒂背神经(20.46±5.81)mm>阴蒂体基底部(17.72±1.76)mm;B入针点,与对侧精索(32.22±8.50)mm>阴茎背神经(31.18±6.23)mm>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27.09±5.58)mm>阴茎海绵体(20.01±7.54)mm;与阴蒂头(52.80±5.91)mm>阴蒂背神经(50.79±5.05)mm>对侧子宫圆韧带(43.40±6.70)mm>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35.04±11.25)mm>阴蒂体基底部(33.99±3.86)mm。结论A入针点损伤男性对侧精索、阴茎背神经及女性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底部的风险大于B入针点;B入针点损伤阴蒂背神经的可能性大于阴蒂背神经,损伤阴茎背神经损伤阴蒂体基底部的可能性大于阴茎海绵体,同种入针点行相同操作时需注意。
- 杨德猛霍念慈周奥然刘源梁爽王雪瑶张浩李壮志马建军陈志国
- 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限元分析与临床应用
- 目的:分析新型骨盆微创内固定器械——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探讨逆行耻骨上支髓内钉在临床初步应用的疗效,分析其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过程中的临床优势。方法:建立Tile C1.3型骨盆骨...
- 谷美琪
- 关键词:骨盆骨折有限元分析微创内固定
- 折弯反向导针技术在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治疗骨盆前环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折弯反向导针技术在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治疗骨盆前环损伤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采用折弯反向导针技术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置入治疗的13例骨盆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为31~76岁,平均50.7岁;单纯耻骨上支骨折2例,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11例。常规导针置入失败后,空心钻开口,钝头折弯在前进入髓腔,旋转导针使其尖部指向近骨折端髓腔或远离关节,锤击导针顺利通过,选择合适的6.5 mm空心钉内固定。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统计置入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的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末次随访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病人共置入14颗螺钉。置入1枚螺钉所需透视次数为28~49次,平均37次;手术时间为18~60 min,平均32 min。术后CT证实14枚螺钉完全位于骨内,均未突破耻骨支及髋臼骨皮质。术后所有病人均无血管、神经或泌尿生殖系统及切口感染并发症。病人术后获6~20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除1例于术后1个月首次复查发现松动,后减少下地活动,延迟愈合外,其他病人均于术后3个月左右复查时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8天。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优10例,良3例。结论折弯反向导针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置入的可操作性,尤其是狭窄髓腔,其准确性、安全性高,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李尚志鲍飞龙亢世杰黄东生江涛赵广会吕夫新胡义明刘涛
- 关键词:骨盆损伤手术技术
- 3D打印导板引导下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引导下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内固定治疗FFP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个体化设计3D打印导板引导下行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0例FFP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9.0±5.3)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进行骨盆功能评价。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4±4.3)min,术中失血量(3.7±1.6)mL。术中透视(2.5±1.1)次。入院时VAS评分平均(7.2±1.4)分,术后第1 d改善为(5.1±1.8)分。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7±5.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1±1.3)周。末次随访Majeed评分78~90分,平均(89.0±5.1)分,其中优18例,良2例,优良率100%。均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基于三维CT个体化数据设计的3D打印导板操作简单,导向精准,在其引导下行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内固定治疗FFP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可早期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廖雄邓俭良尤迪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经皮逆向螺钉模拟治疗耻骨上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背景:经皮螺钉固定耻骨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螺钉进针点位置的选择缺乏力学验证。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探讨经皮逆向螺钉治疗耻骨上支骨折不同进针点位置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将健康志愿者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对骨盆进行三维重建,3-Matic软件划分耻骨上支骨折模型,并建立不同进针点位置的经皮逆向螺钉,模拟治疗耻骨上支骨折;Mimics软件材料赋值后,Ansys软件模拟在S_(1)椎体终板上施加600 N载荷站立位时的受力情况,并比较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对于Ⅰ区耻骨上支骨折,如果进针点位于上部,对整个模型及螺钉产生的最大应力,均低于下部;进针点位于上部、下部,螺钉最大应力分别为4.57,10.50 MPa,上部明显低于下部,建议选择耻骨嵴中点上方作为进针点;②对于Ⅱ区耻骨上支骨折,进针点位于上部或下部效果相当;③对于Ⅲ区耻骨上支骨折,建议选择耻骨嵴中点下方作为进针点。
- 鲁辉徐玲蒋代翔吴启梅刘融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进针点生物力学
- 耻骨体和耻骨上支两种不同命名的辨析
- 2022年
-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在青春期以前,这3块骨相互独立,借软骨互相连结;在青春期后则融合成一块髋骨。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1体2支: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对于耻骨各部的解剖学命名,有2种不同的认知。本文拟将这2种说法进行陈述、对比,并讨论由不同说法引发的一些问题。
- 陈哲孙湛冉建华
- 关键词:耻骨上支髋骨髂骨解剖学坐骨
- 一种耻骨上支骨折专用牵引复位钳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耻骨上支骨折专用牵引复位钳。所述耻骨上支骨折专用牵引复位钳包括两个铰接架;Z型连接架,两个所述Z型连接架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铰接架的一端;两个钳头,两个所述钳头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Z型连接架上;两个...
- 李佳杨洁杜天莺胡三莲
相关作者
- 袁欣华

- 作品数:75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耻骨上支 骨折 髓内 内固定 手术治疗
- 庞清江

- 作品数:541被引量:1,18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META分析 内固定 手术治疗
- 郑轶

- 作品数:76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耻骨上支 髓内 拉力螺钉 置钉 微创
- 王伟斌

- 作品数:40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耻骨上支 髓内 拉力螺钉 置钉 3D打印
- 杨德猛

- 作品数:33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螺钉 耻骨上支 逆行 入针 骨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