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2篇“ 美国梦“的相关文章
- 买不起的“美国梦”
- 2024年
- 《今日美国报》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四口之家每年要为“美国梦”花费约13万美元。而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7.4万美元.从结婚到揽钱退休,美国人一生大约需要340万美元才能实现“美国梦”,而美国人一生的平均收入约为230万美元.
- 柳丝
- 关键词:数据显示中位数家庭年收入《今日美国报》
- 论《马丁·伊登》的空间性与美国梦书写
- 2024年
- 《马丁·伊登》展现了主人公马丁·伊登在美国梦破灭后自杀的悲剧。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通过呈现马丁不同的空间运动轨迹,揭示了空间实践对美国梦的参与:奥克兰和伯克利两座城市,一方面,推动马丁物质上的成功,物化了美国梦;另一方面,参与了美国梦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马丁的压迫,从而推动美国梦价值体系的国内帝国主义化。马丁在城市中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塑造,转而对南太平洋地区进行他者想象性建构,体现出美国梦的国际帝国主义化。《马丁·伊登》通过书写城市空间与南太平洋地理空间的社会性、历史性与政治性,从而呈现美国梦的拜物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帝国主义化,从而批判美国梦的虚伪实质。
- 张阳阳
- 关键词:《马丁·伊登》美国梦
- 美国梦的破灭:乌托邦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
- 2024年
- 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其典型力作。它讲述了一个叫盖茨比的男人疯狂地追求财富和地位,妄想用金钱来挽回爱情,实现他的美国梦。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美国梦最终还是成为了泡影。盖茨比的美国梦也是所有美国民众的美国梦,是那个时代美国梦的缩影,所以本文将以十九世纪初流行的乌托邦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围绕盖茨比的爱情、财富和地位深挖并剖析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原因,揭示在残酷现实社会中美国梦必将破灭这一主题。
- 殷昕怡倪锦诚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乌托邦美国梦
- 回归悖论性:《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新解被引量:1
- 2024年
- 传统观点认为,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呈现盖茨比等人屡屡遭受的困境,意在批判“美国梦”的悖论。但实则相反,通过盖茨比等人梦想的幻灭,菲茨杰拉德提倡回归“美国梦”的悖论性,即既保持追求财富的感性欲望,又保持自我克制的道德理性。现代美国社会过于追求财富,满足个人欲望,从而使个人理性丧失,破坏了这种悖论性,导致“美国梦”无以实现。因此,菲茨杰拉德旨在阐明:唯有回到“美国梦”的悖论性本质,恢复人类理性,才能摆脱“美国梦”的现代困境,克服美国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和文化危机。菲茨杰拉德关于“美国梦”的思想,虽然存在认识上的局限,但体现了其作为小说家的历史意识和哲理性思考。
- 张梅
-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悖论
- 认同、同化、排异——《反美阴谋》中的美国梦文化记忆与国民身份形塑
- 2024年
- 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以儿童菲利普的视角追忆了一段纳粹美国的虚构历史,揭示了美国梦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中心主义的文化记忆对国民身份的多重形塑作用。美国梦不仅是美国犹太人建立美利坚民族身份认同的记忆支点,而且是反犹政府推行强制同化的手段。在WASP主流文化的倾轧之下,美国犹太人在美国性与犹太性之间痛苦挣扎,其中拒绝美国化的犹太人成为美国官方和犹太族群离弃的“残体”。通过揭露美国梦文化记忆的霸权本质,罗斯暗示了同化政策与德国纳粹的暧昧同谋,批判了等级森严的群体国民身份机制给犹太人造成的无法磨灭的创伤。
- 刘卓范依烨孙郑一夫
- 关键词:WASP残体
- 理想还是现实:解析“美国梦”被引量:1
- 2023年
- “美国梦”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地时期。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美国梦”在产生初期常常被视为“个人之梦”“移民之梦”,但随着国家政治概念的强化而变成“美国之梦”“民族之梦”,成为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对美国的发展和强大起到了特殊的催进作用。“美国梦”包括希望、信心、机遇、平等、成功、美好、繁荣、努力、决心和主观能动性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共同构筑了“美国梦”的核心涵义。然而,随着美国的政治极化、社会矛盾、通货膨胀、阶层固化等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剧,“美国梦”对内已经沦为以阶层上升、经济成功、生活幸福为特征的中产阶级式的个人发展愿景,对外则成为美国在全球各地输出美国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工具。
- 蔡鸿
- 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产阶级社会流动性
- 延宕的梦想: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篱》对美国梦的历史再现
-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当代非裔美国戏剧的领军人物,他曾两度获得普利策戏剧奖:1987年的《篱》和1990年的《钢琴的启示》。威尔逊用十部历史系列剧完成了四百多年的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回溯,可谓是为黑人立书作传。《篱》以20世纪5...
- 董秀旦
- 关键词:美国戏剧文学奥古斯特·威尔逊美国梦历史再现
- “拱廊街”幻境中的“美国梦”——20世纪美国类型电影里的城市意象
- 2023年
- 瓦尔特·本雅明自1927年起开始了“拱廊研究计划”,将目光投向19—20世纪之间巴黎废弃的城市商业拱廊、玻璃景观和钢铁建筑。“拱廊”成为了本雅明进行城市文化批判的切入点,也指向了本雅明“辩证意象”的两个重要方面:城市的发展是上升和下降的螺旋幻象,而“城市人”则是关于个体与集体的“闲逛者”意象。这两种交叠的意象都是幻觉,注定了城市衰落和下陷的宿命。在《电影1:运动—影像》一书中,吉尔·德勒兹试图通过分析美国类型电影见出“美国梦”与美国城市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在危机。一方面,“美国梦”所呈现的辩证意象恰恰是“拱廊街”意象在20世纪的某种同义反复;另一方面,从电影叙事的模式进入对于城市意象和城市主体身份的探究,相当于直接运用影像自身进行“思想”与“质疑”——这是一种与我们这个影像时代密切相关的全新的思考方式。
- 周厚翼
- 关键词:本雅明美国梦美国电影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隐喻解析美国梦的破碎
- 2023年
- 弗朗西斯科·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中赫赫有名的作家,他凭借《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文坛引起轰动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在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中,菲茨杰拉德创造了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的艺术手段,运用了大量的色彩隐喻对故事过程进行铺垫并升华主题,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及社会背景。小说中的色彩隐喻不仅展现了当时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更对小说主题的升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刘雅典
- 关键词:美国梦
- “浮士德精神”与现代性价值的确证——《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美国梦”被引量:2
- 2023年
- 跨文化交流的异质性使得文本本身的表意实践召唤多种诠释之可能,而不同文本之间的镜像观照则依循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确证自身的方式。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目前国内评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对美国梦的破灭的展现和反思,甚至是对美国梦虚幻性与欺骗性的揭示。但在对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回顾美国梦的历史演变轨迹,并对文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加以深入剖析会发现,它并非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是在对社会结构性展示的基础上,对上流社会内部矛盾的书写。通过抒发在特定时刻无法圆满实现个人欲望的不满,它自始至终在肯定美国梦的价值,这是因为它本身是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展现,是对以“浮士德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性价值”理念的自我确证。而主流的观点是将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于异文化,由此产生了解读上的误差。这显示了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常见误区,需要在“历史化”的原则下加以避免。
- 王晓平
- 关键词:浮士德精神美国梦跨文化研究
相关作者
- 饶毅

- 作品数:78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诺贝尔奖 美国梦 中国梦 青蒿素 经济发展
- 黄开红

- 作品数:15被引量:8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美国梦 文学伦理学批评 嘉莉妹妹 社会转型 道德倾向
- 陈治云

- 作品数:41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视听说 美国梦 悲剧
- 黄璐

- 作品数:158被引量:1,377H指数:38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
- 研究主题:街舞运动 体育传播学 中国体育 街舞 体育
- 赵靓靓

-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大学
- 研究主题:美国梦 《弗兰肯斯坦》 阿尔比 《美国梦》 《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