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21篇“ 纤维瘤病“的相关文章
多中心性婴幼儿肌纤维瘤
2025年
报告1例多中心性婴幼儿肌纤维瘤。患儿男,5个月龄。出生后6 d全身出现散在结节并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数个类圆形红色结节,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毛细血管扩张,质硬。外院颅脑CT及胸部X射线检查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皮损组织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肿位于真皮中下部,由2类细胞构成,一类为梭形细胞呈结节状及漩涡状排列,胞质嗜酸性,具有细长或泡状核;一类为圆形或小多边形的原始间叶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或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样,未见坏死和细胞异形性。免疫组化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诊断:多中心性婴幼儿肌纤维瘤。随访3个月,部分结节缩小。
姚树兰杨纯丽李岩田中华卢彬
关键词:肌纤维瘤病婴幼儿
妊娠合并腹壁型巨大侵袭性纤维瘤一例
2025年
该文报道妊娠合并腹壁型巨大侵袭性纤维瘤1例。
宋敏王厚梅杨静肖子文熊灿丽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硬纤维瘤妊娠
基因新发致突变致Ⅰ型神经纤维瘤1例
2025年
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I,NF1)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疾[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特征包括咖啡牛奶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可能伴有多系统损害及恶变风险[2]。除了皮肤和神经纤维瘤的常见表现,NF1患者还可能并发多种良性或恶性肿,影响口腔、眼科、骨骼、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
邢雪徐丽琴张璇张璇顾瑞寅李斌李斌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多系统损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F1遗传性疾病
Ⅰ型神经纤维瘤新发NF1基因移码突变1例
2025年
患儿男,5岁,自出生时躯干即有散在牛奶咖啡斑,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大增多,于2021年4月7日就诊。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均未见牛奶咖啡斑,均无其他临床表现,家族中无类似疾史.
高西波魏然秦蓓廉佳李钦峰
关键词:患儿父母移码突变疾病史NF1基因
Ⅰ型神经纤维瘤合并CDK13相关疾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NF1)基因变异合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NF1合并CDK13相关疾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可疑变异,并进行家系分析。以“CDK13基因和NF1基因”或“CDK13 gene and NF1 gene”为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同患NF1和CDK13相关疾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男,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牛奶咖啡斑,矮小身材,特殊面容(上眼睑外斜、宽眼距、内眦赘皮、鼻梁宽),智力障碍。患儿存在NF1基因杂合变异c.3610C>G(p.Arg1204Gly)和CDK13基因移码突变c.484dupG(p.Ala162Glyfs*108)(杂合)。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母亲携带NF1基因杂合变异,未携带CDK13基因移码突变;父亲均未携带。未检索到关于同患NF1和CDK13相关疾的患者的文献。共检索到CDK13相关疾文献11篇,文献复习结果显示,97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缺陷,致变异以错义突变为主。结论NF1基因变异可导致NF1。当发现有特殊面容的NF1患儿出现无法解释的现有表型或症状时,应注意2种遗传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卢亚亚王亚琼彭慧芳娄丹
关键词:智力发育障碍发育迟缓
早产儿头颈部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累及纵隔和臂丛神经1例
2025年
本文报道1例早产儿头颈部巨大侵袭性纤维瘤, 累及纵隔和臂丛神经, 以呼吸困难、右上肢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提示侵袭性纤维瘤, 家长放弃治疗后患儿很快死亡。
刘敬秋赵旸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侵袭性纤维瘤病纵隔臂丛神经早产儿
Ⅰ型神经纤维瘤相关胃肠间质的临床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Ⅰ型神经纤维瘤(NF1)相关胃肠间质(GIST)的临床理特征及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Med等数据库,以“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eurofibromatosis type 1/von Recklinghausen’s disease”,“Ⅰ型神经纤维瘤及间质”为关键词,对2000年1月至2024年5月间发表的中英文献进行检索,并提取相关资料。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经手术切除理诊断为GIST患者(n=52)的资料。分析两组临床理和基因突变特征。结果纳入文献167篇,共335例NF1相关GIST患者,男149例,女186例,诊断年龄(53.4±12.3)岁。肿直径(5.2±4.7)cm,60.1%为多发灶,65.0%发生于小肠,91.2%(147/161)为梭形细胞型,核分裂象计数≤5/50高倍镜视野者占84.2%,50.4%为风险度极低/低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77、DOG-1及CD34阳性率分别为99.0%、90.9%及86.9%。KIT/PDGFRA基因突变率为7.9%。与本院52例散发性GIST相比,NF1相关GIST患者在平均诊断年龄、多发灶、发部位、肿直径、核分裂计数及KIT/PDGFRA基因突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临床症状、肿形态、免疫组化及风险度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NF1相关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未手术或术前新辅助治疗5例,客观缓解率为40%(2/5),疾控制率为80%(4/5)。术后辅助治疗18例,其中2例复发。姑息性切除或复发治疗13例,客观缓解率为7.7%(1/13),疾控制率为38.5%(5/13)。结论NF1相关GIST发年龄早,肿多发灶,好发于小肠,理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免疫组化CD177、DOG-1高表达,KIT/PDGFRA基因突变极低。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获益少。
陈振光罗瑶吴松阳于金源叶再元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靶向治疗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5年
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其发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维瘤的发率约为1/3500,在头颈部的神经纤维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导致头颈部肥大、畸形,对于头颈部巨大的NF-Ⅰ,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手术为主,术后出现软组织缺损较大,常常需要皮瓣进行修复,且手术的致畸风险和出血风险也较其它疾较高,术前常需备血,术中需严格控制出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进行输血[3-4],因此,对于头颈部的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治疗方案,目前各位学者的意见仍不相同,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本文报道1例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治疗过程及体会,以期为该类疾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本研究经过甘肃省肿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编号:A202207010050),且患者知情同意。
张宏邵蓉王军范向达张建伟王娟
关键词:缺损修复神经纤维瘤
胸壁韧带样纤维瘤1例
2025年
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 fibromatosis,DF),又称硬纤维瘤、侵袭性纤维瘤、肌腱膜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软组织肿,起源于肌成纤维细胞,占所有肿的0.03%左右[1-2]。该具有局部侵袭性,手术切除后原位复发率高,但不具备远处转移能力[3]。其最常见于腹部,常见的腹外部位包括胸壁、肩带、腹股沟区域和头颈部[4]。本文报告1例我科收治的胸壁韧带样纤维瘤,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描述。
闫梦蝶徐静刘晓陈文刘月姣安慧茹
关键词:胸壁肿瘤
侵袭性纤维瘤二例
2024年
例1,女,68岁。10天前肠镜检查提示:距肛缘55 cm可见一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质韧,大小约2 cm×2 cm。超声内镜检查提示:结肠隆起处呈低回声区,起源于固有肌层,向腔内及腔外生长,远端无法探及,内部回声尚均匀,测量最大横径约3.5 cm。胸腹部CT检查提示:横结肠近脾曲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6 mm×24 mm,密度相对均匀,增强轻中度强化,边缘光整,肠腔未见狭窄。2023年3月27日行网膜肿物切除+胃体部分切除+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所见:横结肠近脾曲处大网膜内可及一质硬肿物,大小约2 mm×3 cm,与胃大弯侧粘连。
张晓静蒋自立朱勇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

相关作者

邱勇
作品数:1,455被引量:4,182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刘丕楠
作品数:144被引量:851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2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内镜 外科治疗 脑脊液鼻漏 垂体腺瘤
周列民
作品数:133被引量:37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神经纤维瘤病 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
朱泽章
作品数:949被引量:2,644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王博
作品数:59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2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病2型 显微外科手术 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