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红色风化壳“的相关文章
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发育空间差异对比研究
2024年
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广泛应用于重建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变特征.基于野外调查,选取辽南地区拉树房和七顶山红色风化壳剖面作为研究区,利用扫描电镜对石英颗粒表面化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引用化学作用度函数,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进一步明确两地红色风化壳在同一发育时期的气候差异.结果表明:拉树房剖面和七顶山剖面均以高能化学环境为主,处于中等化学风化阶段,发育环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其中,拉树房剖面红色风化壳发育期间气候波动较大,七顶山剖面较稳定.距基岩120 cm处、距基岩80 cm处、距基岩40 cm处的溶蚀及沉淀特征发育程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分析化学作用度、环境颗粒百分比以及化学蚀变指数,三者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很好的同步性,符合风化壳发育前锋理论.
魏东岚李玮烨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扫描电镜
辽南红色风化壳石英颗粒表面化学风化特征研究
石英颗粒的微观表面形态特征是恢复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要指标。在辽南地区的碳酸盐岩层之上形成与发育了大面积的红色风化壳,本文以辽南地区3个不同的红色风化壳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红色风化壳中的石英颗粒表...
郭红锋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石英颗粒
喀斯特地区云南石林典型红色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选取喀斯特地区云南石林的10个典型红土风化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样品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元素的迁移活化以及硅锂同位素组成特征等研究,揭示了红色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探讨了碳酸盐岩剖面中硅锂同位素分馏的影...
常成
关键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
辽南城山头滨海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2022年
在辽南的城山头地区发现了一套滨海红色风化壳,对其化学元素特征的研究得到了辽南滨海地区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可为辽南地区高海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城山头红色风化壳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山头红色风化壳化学元素分布符合典型红色风化壳的基本规律,其化学组成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剖面Si、Al、Fe含量变化趋势与同处辽南地区的石槽剖面存在一定差异;②城山头滨海红色风化壳样品中Na_(2)O含量超过1%,这与滨海环境和海浪作用有着巨大关系;③化学蚀变指数变化趋势指示剖面顶部到底部红色风化壳风化程度从弱变强,发育的成熟度在逐渐增高。
吕安成魏东岚秦浦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元素滨海环境
基于SEM的辽南红色风化壳石英颗粒化学成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广泛应用于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建。本研究选取辽南地区3个红色风化壳剖面,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石英颗粒表面化学成因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化学成因特征构建化学作用度函数并建立量化指标,以揭示气候因子对石英颗粒表面改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石英颗粒表面化学成因的特征以代表湿热气候的高能化学环境为主,指示风化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湿热的气候环境;将石英颗粒表面化学作用度与化学蚀变指数(CIA)进行比较,两者具备较强对应关系,且变化趋势呈现出很好的同步性,具有较强拟合性,进一步证明了石英颗粒表面化学作用度对气候环境的指示作用;对比各剖面化学作用度,剖面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整体来看,辽南中部红色风化壳发育程度最高,东、西部红色风化壳发育程度次之。
郭红锋魏东岚张威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扫描电镜
大连城山头红色风化壳粒度特征分析
2021年
选取大连地区城山头滨海红色风化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度分析对风化壳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城山头红色风化壳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砂粒次之,黏粒所占比重则是三者最小;②粉黏比含量随深度由上至下表现为减小—增加—减小3个阶段的变化,表示城山头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程度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③根据矩值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样品的粒度参数结果:粒径平均值为4.82Φ,粒径较粗;标准差平均值为2.54,分选很差;峰态平均值为0.92属中等峰态;偏度平均值为0.07,呈近对称分布.
魏东岚王思齐秦浦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粒度特征
热带地区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的成因机理及元素演化被引量:8
2021年
开展热带岩溶地区红色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有助于丰富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理论的认识。在越南北部选取典型的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分析热带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岩上覆红色风化壳中主量元素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Ti/Zr的元素比值分析,Hf-Zr、Nb-Ta及Sm-Nd的元素对协变分析,还是上地元素平均值(UCC)标准化分析,两个剖面的上覆风化壳均显示原地残积的特征,即两个剖面是碳酸盐岩的原位风化产物。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CaO、MgO淋失明显,Al_2O_3和Fe_2O_3发生富集,显示两个剖面均经历较强的风化过程,但是白云岩和灰岩剖面有一定的分异特征。越南北部白云岩风化剖面从基岩到上部土层显示出稳定的Ti-Fe元素共富集特征,而灰岩剖面中Fe的增长速率明显超过Ti。白云岩上覆风化壳经历了强烈的风化作用,其脱硅作用弱于灰岩风化剖面,而富集铝的作用强于灰岩。迁移系数的演化规律说明两个剖面中长石成分(钾长石、钠长石等)或次生矿物(伊利石等)在风化成土过程中逐渐分解,同时Al、Fe、Si等稳定元素的在风化剖面中不断富集。
张连凯张连凯季宏兵刘秀明魏晓王世杰王世杰NGUYEN Quoc Dinh
关键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主量元素
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粒度特征分析
2020年
以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剖面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粒度特征。按固定间距(20cm)连续采集样品,总共采集20份红色风化壳样品,运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特征测定及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七顶山剖面砂粒级粒度含量超过50%以上,粗砂粒较多及粉粘比较高,表明红色风化壳整体发育程度不高,风化条件较差。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经历了由湿热气候逐渐变为干冷气候再转变为湿热气候,最后逐渐缓慢形成温暖气候的过程。清晰反映出红色风化壳与母质基岩有一定的同源性、继承性。
白涛魏东岚李永化田娜娜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粒度分析
辽南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及区域对比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分析辽南七顶山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发育特征并与湘桂黔滇青藏陕甘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进行比较,为了解黄土覆盖的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及不同地区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的空间差异提供初步依据。化学元素实验表明,七顶山剖面红色风化壳主量元素平均值分布呈现如下趋势:SiO2>Al2O3>Fe2O3>K2O>CaO>MgO>Na2O,化学蚀变指数(CIA)介于83.19~86.89,盐基淋溶率(ba)介于0.26~0.35,铝饱和指数A/NK介于6.10~7.47,A/CNK介于3.93~4.99,S/A介于5.24~6.47,S/R介于4.53~5.50。结果表明:七顶山剖面红色风化壳呈正风化序列,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的产物,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三者之和超过86%,处于还原环境,属于脱硅脱铁富铝阶段,发育于近似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处于高等化学风化水平。辽南在116.13~90.48 Ma B.P.至17.70~9.44 Ma B.P.时具备红色风化壳发育的气候条件,结合残存红色风化壳和石芽的情况,可以认为其开始发育于中新世中期或更早。辽南红色风化壳第四纪以前为二阶段发育过程,即夷平—成、切割—红化期,第四纪至今仅有切割—红化期。湘桂黔滇青藏陕甘辽红色风化壳元素组合特征高度一致,各区域红色风化壳风化强度、风化方向接近,除辽南呈现较弱的脱硅脱铁富铝趋势外,其他区域均表现为脱硅富铝铁化趋势,这暗示了黄土覆盖下的红色风化壳处于还原环境。纬度因素和经度因素对红色风化壳脱硅富铝铁化进程影响程度接近,相较于经度因素,纬度因素对红色风化壳碱金属及碱金属盐基淋溶作用影响程度更大,总体而言,在母岩影响较小的前提下,纬度控制下的气候因素是决定红色风化壳发育的主要因素。
金书晨李永化魏东岚李新瑞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
曹家卧龙红色风化壳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和粒度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本文选取了庄河曹家卧龙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使用SEM扫描电镜观测了红色风化壳中石英砂的磨圆度及表面形态特征,分析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组合及伴随关系,结合了风化壳粒度参数及化学蚀变量,解译沉积物发育环境,并还原环境气候的...
张思洋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古环境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魏东岚
作品数:56被引量:365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红色风化壳 粒度 辽东半岛 端元 发育特征
王世杰
作品数:624被引量:6,535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漠化 喀斯特石漠化 碳酸盐岩 土壤 月球
李永化
作品数:59被引量:502H指数:13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红色风化壳 第四纪 粒度 空间分异 环境变化
刘秀明
作品数:95被引量:1,03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风化壳 碳酸盐岩风化壳 碳酸盐岩 喀斯特地区 红色风化壳
冯志刚
作品数:119被引量:51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研究主题:碳酸盐岩 铀 岩溶区 风化壳 红色风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