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2篇“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相关文章
雷公藤甲素通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通路对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通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通路对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GC803细胞,确定雷公藤甲素的干预剂量和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不进行处理),阳性对照组(B组,10μmol/L顺铂),雷公藤甲素高、中、低剂量组(C组、D组、E组)。干预48 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试验法检测迁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雷公藤甲素浓度的增加,MGC803细胞增殖率降低(P <0.05);48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小,选择干预时间为48 h,C组、D组、E组的干预剂量分别为80,40,20 nmol/L。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距离及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上皮钙黏素(E-cadherin)、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通过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而抑制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
马丽丽吕立丽杜艳明于镓锐王丹丹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通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调控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通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调控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纤维化的相关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及鉴定CFs,构建LOX-1 RNAi慢病毒载体(LV-LOX-1)及慢病毒空载体(LV-Con)并感染CFs。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组、25 mmol/L葡萄糖的高糖(HG)组、高渗(HPG)组、LV-LOX-1组和LV-Con组,LV-LOX-1及LV-Con感染CFs后加入HG培养24h,记为HG+LV-LOX-1组和HG+LV-Con组,分别使用10μmol/LSB216763和10μmol/L STATTIC处理HG+LV-LOX-1、HG+LV-Con组24h,记为HG+LV-LOX-1+SB216763组、HG+LV-Con+SB216763组、HG+LV-LOX-1+STATTIC组和HG+LV-Con+STATTIC组。CCK-8法检测CFs活力,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OX-1、I型胶原(COL-I)、硫氧还蛋白5(TXNDC5)、GSK-3β、STAT3、p-GSK-3β、p-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LV-LOX-1感染的CFs,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与HG、HG+LV-Con组比较,HG+LV-LOX-1组LOX-1、COL-I、TXNDC5m RNA表达降低(P<0.05)。与HG+LV-LOX-1组比较,HG+LV-LOX-1+SB216763、HG+LV-LOX-1+STATTIC组COL-I、TXNDC5 mRNA表达降低(P<0.05)。与HG、HG+LV-Con组比较,HG+LV-LOX-1组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LOX-1、p-STAT3、COL-I、TXNDC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HG+LV-LOX-1组比较,HG+LV-LOX-1+SB216763组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HG+LV-LOX-1+SB216763、HG+LV-LOX-1+STATTIC组p-STAT3、COL-I、TXNDC5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LOX-1、GSK-3β、STAT3、TXNDC5、COL-I参与高糖诱导的CFs纤维化,LOX-1通过GSK-3β/STAT3通路促进TXNDC5和COL-I表达,抑制LOX-1可抑制高糖诱导的CFs纤维化。
刘亚倩刘静田利民王志宏司惠玲张雅娟仇菊梅段奇党张延燕张娜赵文淑汪霞张琦
关键词: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心肌成纤维细胞
艾司氯胺酮通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通路改善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GSK-3β/NLRP3)通路探讨艾司氯胺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艾司氯胺酮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新生鼠行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模型组和艾司氯胺酮组新生鼠采用结扎颈总动脉联合低氧环境建立缺血缺氧模型;艾司氯胺酮组新生鼠给予艾司氯胺酮干预(50 mg/kg)。检测各组新生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1/3/9(caspase 1/3/9)水平,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心肌组织中GSK-3β、NLRP3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相比于假手术组,模型组新生鼠LVEF、LVFS降低,LVEDD、LVESD增高,且艾司氯胺酮组新生鼠LVEF、LVFS高于模型组,LVEDD、LVESD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CK-MB、cTnI、LDH、TNF-α、IL-6、IL-1β水平,心肌损伤及凋亡,心肌组织切割的caspase 1/3/9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GSK-3β、NLRP3蛋白水平增加,且艾司氯胺酮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新生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与GSK-3β/NLRP3通路有关。
刘新燕董丽蕴周佩佩陈永学王新波孙颜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基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及内质网应激探讨Renalase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Renalase抗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予以下分组:(1)Sham+Ad-β-gal组;(2)Sham+Ad-Renalase组;(3)UUO+Ad-β-gal组;(4)UUO+Ad-Renalas组。观察GSK-3β表达的变化,其中UUO组为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脏纤维化模型组,Sham组为假手术对照组,Ad-Renalase为过表达Renalase腺病毒,Ad-β-gal为对照腺病毒。然后应用病毒转染技术上调(UUO+Ad-Renalase+AAV-GSK-3β组)及下调(UUO+Ad-Renalase+Ad-GSK-3β-RNAi组)GSK-3β后观察Renalase抗纤维化作用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UUO组GSK-3β表达增加;与UUO+Ad-β-gal组相比,UUO+Ad-Renalase组纤维组织沉积减少、纤维化标志蛋白Col-Ⅰ和FN表达下降的同时GSK-3β表达下调;当上调GSK-3β后,Renalase抗纤维化作用被抵消,而当下调GSK-3β后,与UUO+Ad-Renalase组相比,UUO+Ad-Renalase+Ad-GSK-3β-RNAi组纤维化没有进一步改善。同时观察到与Sham组相比,UUO组内质网应激激活明显,过表达Renalase后,内质网应激被抑制。当加入内质网应激激动剂TM后,与UUO+Ad-Renalase组相比,UUO+Ad-Renalase+TM组纤维化加重,GSK-3β表达升高;但无论GSK-3β升高或者降低,内质网应激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脏纤维化过程中,Renalase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下调GSK-3β表达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
吴逸如白雨张启东刘文虎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肾脏纤维化内质网应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母亲DPP同源物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母亲DPP同源物4(SMAD4)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收治的192例ACS患者为ACS组,同期收治的192例非ACS患者为非ACS组。通过{3}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GSK-3β、SMAD4表达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ACS患者血清GSK-3β、SMAD4表达水平与Gensini总积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SK-3β、SMAD4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ACS组患者血清GSK-3β、SMAD4水平均高于非ACS组[(2.70±0.40)μg/L比(2.24±0.41)μg/L、(12.19±2.10)μg/L比(9.79±2.8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病变ACS患者血清GSK-3β、SMAD4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清GSK-3β、SMAD4水平均与Gensini总积分呈正相关(r=0.569、0.587,P<0.01)。ACS患者预后不良48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00%(48/192);预后良好144例。预后不良ACS患者血清GSK-3β、SMAD4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ACS患者[(3.15±0.53)μg/L比(2.55±0.36)μg/L、(14.03±2.08)μg/L比(11.58±2.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SK-3β、SMAD4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AC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784、0.858,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单独预测的AUC(Z=2.04和2.75,P=0.041和0.006)。结论ACS患者血清GSK-3β、SMAD4表达异常升高,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均对ACS患者不良预后有良好预测效能,且二者联合运用的预测效能更好。
陈儒栾璐璐李海岩陈可斌王均志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热休克蛋白27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血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0例CPHD患者设为观察组,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GSK-3β及HSP2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超声检查指标与血清HSP27、GSK-3βmRNA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检查和各项血清指标对CPHD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肺动脉压高于对照组,主肺动脉内径、右室内径及右房内径均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受试者血清HSP27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SK-3β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HSP27水平与肺动脉压、主肺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和右室内径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血清GSK-3β mRNA水平与肺动脉压、主肺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和右室内径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超声参数、血清GSK-3β、HSP27诊断CP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0.834和0.868,联合诊断的AUC为0.923,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超声参数、血清GSK-3β和HSP27对CPHD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更高。
时瑞敏张红王凯丽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超声检查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热休克蛋白27
稻瘟菌糖原合成酶激酶MoGSK3功能探究
2024年
【目的】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GSK3敲除突变体菌株,将MoGSK3基因克隆到pFL2载体上得到MoGSK3-C融合载体,并将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MoGSK3突变体中得到回补菌株。培养观察野生型菌株Guy11、突变体菌株G3-9及回补菌株GC-1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稻瘟菌产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观察稻瘟菌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通过附着胞洋葱表皮穿透试验及接种水稻叶片,研究其致病力;通过KI-I_(2)染色对野生型菌株Guy11及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的糖原运输能力进行观测。【结果】稻瘟菌MoGSK3突变体存在多个表型缺陷,与野生型菌株Guy11相比,MoGSK3突变体菌株G3-9菌落直径显著变小,生长缓慢,产孢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且分生孢子出现末端伸长畸形的状态。MoGSK3基因缺失还会导致稻瘟菌菌丝末端无法形成正常的分生孢子梗,附着胞无法穿透洋葱表皮形成侵染菌丝,接种划伤水稻叶片也无法形成褐色病斑。对MoGSK3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及附着胞进行糖原染色后发现,突变体菌株G3-9在糖原转运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结论】MoGSK3基因参与稻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形态建成、侵染、糖原转运等过程,是稻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孔延元牛刚吴春兰王晨芳
关键词:稻瘟菌毒力因子
妊娠期鱼藤酮暴露对大鼠胎盘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生物农药非靶标器官损伤研究备受关注,鱼藤酮暴露可能远超出职业环境,它可通过生物蓄积、果蔬残留等经口摄入方式增大妊娠期暴露机会,目前鱼藤酮对胎盘发育影响及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妊娠期鱼藤酮暴露通过胎盘屏障造成大鼠胎盘发育损伤及其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性成熟的SD雌性未孕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0.9%生理盐水)、玉米油组、鱼藤酮组(玉米油+2 mg·kg^(-1)鱼藤酮),每组6只。另选雄性大鼠6只,夜间以3∶1合笼交配,孕鼠妊娠全期(19 d)每天一次等体积灌胃,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玉米油、2 mg·kg^(-1)浓度鱼藤酮配制液,末次染毒后观察状态。次日麻醉孕鼠,超声检测胎盘大小及血流灌注情况,随后各组立即处死3只孕鼠剖取胎盘、脐带组织,其余9只孕鼠自然分娩,观测胎鼠发育情况并称重。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脐带及胎盘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胎盘组织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检测胎盘组织Ca^(2+)-ATP{3}活力;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胎盘GSK-3β、β-catenin表达定位及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胎盘组织p-GSK-3β-3β/GSK-3β-3β、p-β-catenin/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孕鼠染毒期间均无受伤、死亡,鱼藤酮组发生吸收胎、分娩后死胎,胎鼠体重降低(P<0.05)。B超显示各组胎盘呈圆盘状,中间厚边缘薄,胎儿面光滑,母体面粗糙,可见胎盘小叶,胎盘实质颗粒略粗,逗点状增强光点,绒毛膜板出现明显切迹,无钙化、退化、坏死。与玉米油组相比,鱼藤酮组胎盘胎儿面直径减小(P<0.05)。多普勒彩超显示鱼藤酮组胎盘血流减少,空白对照组和玉米油组胎盘血流充盈。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表明鱼藤酮组大鼠脐带组织平滑肌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边界模
邓紫薇朱玲勤田密常笑语陈丹丹李光华
关键词:鱼藤酮超声检测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干预炎症反应角度探讨四妙勇安汤对糖尿病溃疡大鼠的促愈机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巨噬细胞浸润状态、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制作溃疡模型,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四妙组、氯化锂组,每组20只。四妙组给予四妙勇安汤水煎液灌胃,氯化锂组给予氯化锂水溶液灌胃,余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创面造模后第3、7、14、21天各组创面愈合情况的变化,并采用CD68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创面巨噬细胞浸润状态的变化,采用ELISA法、Q-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GSK-3β、IL-6、IL-10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创面巨噬细胞较对照组大鼠呈现慢进慢出的状态,而四妙组改善了巨噬细胞的浸润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四妙组、氯化锂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GSK-3β、IL-6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妙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及GSK-3β、IL-6、IL-10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同时,四妙组对GSK-3β的影响弱于氯化锂组,对IL-10水平的影响优于氯化锂组。另外,四妙组使IL-6的高峰时间前移。结论:GSK-3β可通过影响创面巨噬细胞浸润状态及炎症因子的水平而延缓糖尿病溃疡大鼠的创面愈合,而四妙勇安汤通过改善GSK-3β及炎症反应达到促进愈合的目的。
袁璐魏建梁赵亚男王冠张玥张玉冬郝清智孙磊刘明
关键词:糖尿病溃疡四妙勇安汤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炎症反应脱疽
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周期昼夜节律调节因子2、Notch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MAL1)、周期昼夜节律调节因子2(PER2)、Notch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3}链反应(RT-PCR)检测11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BMAL1、PER2、Notch1、GSK-3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30例经内镜切除的结直肠腺瘤组织中BMAL1、PER2、Notch1、GSK-3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BMAL1、PER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1、GSK-3β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腺癌癌旁组织中,BMAL1、PER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而Notch1、GSK-3β的表达呈递减趋势。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结直肠腺癌患者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MAL1、Notch1蛋白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P﹤0.05);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ER2蛋白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癌(P﹤0.05),GSK-3β的表达低于管状腺癌(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BMAL1的表达与PE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18),PER2的表达与GSK-3β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1,P=0.040),Notch1的表达与GSK-3β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5,P=0.045),其余指标间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MAL1、Notch信号通路、GSK-3β均可能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GSK-3β可能与BMAL1和Notch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调控作用。
蒋海涛杜胜奇李福青王红
关键词:NOTCH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相关作者

陈丹
作品数:12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动物模型 超声引导 大鼠骨骼肌
徐发良
作品数:22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研究主题:糖原合成酶激酶-3 乳腺癌 中医药 卵巢癌 适配子
龚建平
作品数:670被引量:2,597H指数:1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KUPFFER细胞 肝移植 腹腔镜 免疫耐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陈小乐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医药 器官保护 糖原合成酶激酶-3 酶类 胃癌肿瘤
张艳
作品数:29被引量:139H指数:8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再生增强因子 药物性肝损伤 何首乌 肝细胞移植 糖原合成酶激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