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0篇“ 立体定向穿刺“的相关文章
- 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器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定向穿刺装置,所述定向穿刺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主杆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可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在主杆上;所述固定杆及...
- 王艳峰伍健
- 安宫牛黄丸联合立体定向穿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立体定向穿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治疗后第1天及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GCS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HISS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术后应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出血,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方晓张眉程军吴建跃
- 关键词:安宫牛黄丸立体定向穿刺中风病脑出血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究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0月共71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开颅手术,实验组35例,在机器人辅助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均显著提升(P<0.05);术后1周实验组血肿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术后两组总有效率均在90.00%以上(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著升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显著下降(P<0.05)。结论 机器人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能显著提升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缩小血肿,同时显著改善并发症与远期预后。
- 邓鹏程张永明姜国伟张圣帮徐旭东黄振山丁俊
- 关键词:神经功能
- 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6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分级,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周时GCS评分、术后3个月m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ADL分级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HICH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俊张毅明余浩施健马奎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开颅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 颅内血肿三角定位及立体定向穿刺方法及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内血肿定位及立体定向穿刺方法及其装置,方法为通过定位装置建立头皮表面标记与颅脑CT横断面图像关联,确立穿刺平面后在相应CT横断面图像上测定血肿中心点、拟穿刺点与三个定位标记任意连线间夹角,然后通过导航装...
- 赵会民严峻
- 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脑脓肿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脑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0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46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开颅切除手术治疗(开颅组),18例行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穿刺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脓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结果穿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颅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穿刺组高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组脓肿清除率和开颅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行脑脓肿穿刺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精准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并可进一步推广。
- 吴世强胡峰肖群根蒋伟舒凯徐钰
- 关键词:机器人脑脓肿引流术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中等量丘脑-内囊区出血患者4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神经科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7 d、2周的残余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重症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蔡中海刘雁伟杨世强彭华杨安强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 立体定向穿刺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定向穿刺辅助装置,用于立体定向穿刺手术,包括:固定基座、连接杆、扇形轴套、扇形套盘、导轨及支架,固定基座用于固定至头部;连接杆枢设于固定基座;扇形轴套套设于连接杆,扇形轴套相对于连接杆能够转动和/...
- 茅炜炜延现有裴晓宏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对血清AQP4、HMGB1、MMP-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基底节区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或者脑血管动脉瘤等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临床常表现为头痛、偏瘫和偏盲等,严重者导致死亡[1]。研究显示[2],当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大量的细胞因子、血浆蛋白和血肿成分被释放到脑组织中,激活补体的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加重脑组织损伤。研究显示,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出血中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消除[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参与各种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和炎症性病理过程[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
- 林文杰王丰金孟浩汪德秀
-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基底节区脑出血
- 新型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穿刺引流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新型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4例使用该技术进行血肿穿刺引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穿刺的精准度、血肿清除率、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均可见引流管放置位置良好,均沿着血肿长轴放置且尖端位于血肿内,与术前拟定血肿穿刺靶点位置的偏移距离为4.53±3.40mm,均≤10mm,术后血肿清除满意,无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该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以节省手术及术前准备时间,保证血肿穿刺的成功率及准确性,且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再出血风险低,适用于脑出血急症。
- 陈鹏宇潘超宋振华王磊刘承勇魏大年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多平面重建
相关作者
- 江耿思

- 作品数:23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意识障碍患者 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陈桂增

- 作品数:54被引量:30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脑出血 显微手术治疗 预后 昏迷
- 徐厚池

- 作品数:19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 垂体瘤 GGF PCNA
- 张国荣

- 作品数:83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 脑转移瘤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杨岸超

- 作品数:90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深部脑刺激法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