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篇“ 窝卵数“的相关文章
朱鹮(Nipponia nippon)繁殖时间对窝卵数和雏鸟性比的影响研究
许多鸟类的窝卵数和后代性比存在随繁殖时间变化的现象,一般认为与繁殖地食物资源的变化以及出生时间对后代终身繁殖成就的影响有关。由于繁殖地内的食物资源随时间降低,窝卵数通常随繁殖时间下降;而后代性比的变化模式则在物种间存在差...
杜枫林
关键词:朱鹮窝卵数繁殖时间
文献传递
黑嘴鸥遗传多样性及超常窝卵数发生机制
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是全球易危物种,95%的种群繁殖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三个地区。其中山东种群近5年种群数量增长了33倍,同时发现随着种群的增长,超常窝卵数巢窝越来越多。为探讨在数量及分...
张亚楠
关键词:黑嘴鸥种群结构种群保护
黄嘴白鹭初雏性比与窝卵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性别鉴定分子技术研究易危物种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的初雏性别比例(性比),探讨晚成鸟初雏性比与窝卵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在种群水平上,黄嘴白鹭初雏性比没有显著的雌雄偏向(47.37%雄性,p=0.37);平均窝卵数为3.71±0.09(n=109),其中,拥有4枚卵的巢最常见(57.80%).在巢水平上,初雏性比随窝卵数而变化(p=0.003);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具有显著的雄性偏向(69.23%雄性,p=0.02),而拥有4枚卵的巢无显著的性别偏向(44.23%雄性,p=0.17),拥有5枚卵的巢则有显著的雌性偏向(31.43%雄性,p=0.04);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显著大于拥有4枚卵的巢(p=0.005)及5枚卵的巢(p=0.001),而初雏性比在拥有4枚卵的巢与拥有5枚卵的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综上可见,黄嘴白鹭具有晚成鸟特有的性别分配机制,即窝卵数的变化能调整初雏性比.
雷威林清贤陈小麟
关键词:窝卵数黄嘴白鹭性双态鹭科鸟类
温度对海南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利用率和窝卵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温度对鸟类的繁殖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可导致鸟类生活史特征的改变。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利用率和窝卵数的影响,于2014—2015年4月,对海南临高4个村庄的家燕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家燕种群开始繁殖的日期较2014年显著推迟,同时巢的利用率也低于2014年(!2=70.37,P<0.001)。通过对两年繁殖季的气候状况进行分析,发现4月份的气温变化对家燕开始繁殖的时间具有重要影响。2015年4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比2014年低约2℃(t=3.155,df=58,P=0.003),且平均温差较大,表明2015年4月份偏低的春季温度及其较大的温度波动推迟了当地家燕种群的开始繁殖时间;但温度对家燕的窝卵数(t=0.670,df=87,P=0.505)和孵化成功率(t=0.794,df=71,P=0.442)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即便在热带地区,春季低温对海南家燕种群开始繁殖的时间和巢利用率仍具有重要影响。
罗荣松粟通萍牛楠梁伟
关键词:温度气候变化繁殖时间家燕
大山雀首枚卵产期选择与窝卵数调整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2004—2012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种群,对其首枚卵产期选择与窝卵数调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大山雀产卵期持续时间约90d.大山雀种群中部分个体一个繁殖季节会繁殖两窝,一次繁殖首枚卵产期为4月27日(±0.38d)(n=336),二次繁殖首枚卵产期为5月29日(±1.17d)(n=78).年际间首枚卵产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一次繁殖首枚卵产期随着年份推移而显著后延,二次繁殖首枚卵产期随年份推移而极显著提前.大山雀一次繁殖平均窝卵数为11.3枚,变化范围5~15枚;二次繁殖平均窝卵数为8.9枚,变化范围5~14枚.大山雀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不同窝卵数的出雏率及卵成功率都无差异,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窝卵数与出雏数、出飞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李文秀弓冶张克勤刘宇张立世王海涛姜云垒
关键词:窝卵数大山雀繁殖成功率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3种荒漠鸟类的巢及窝卵数
2013年
2011年4月~2012年5月,作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到了棕尾鵟Buteo rufi-nus、漠鵖Oenanthe deserti和灰伯劳Lanius excubitor的巢及窝卵情况。以上3种鸟类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常见鸟类,但关于它们巢及窝卵的情况却少有报道。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这3种鸟类的生活史,丰富相关基础资料。
徐峰廖灏泓徐文轩夏参军Daivd LANK刘伟杨维康
关键词:窝卵数
圈养尖吻蝮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野生资源日益枯竭,食用和药用压力巨大,亟需开展人工养殖。目前尖吻蝮的人工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半地下室饲养尖吻蝮,有关该条件下尖吻蝮的繁殖特性报道较少。为促进尖吻蝮的人工养殖,2010年4—9月,在湖南永州市对半地下室圈养的尖吻蝮成体的体型指标、窝卵数、窝卵重、卵重等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尖吻蝮成年雌体产单窝柔性卵,平均窝卵数为23.0±7.8(13—37)枚(n=23);将产后雌体体重和窝卵重相加记为产前雌体体重,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设置α=0.05和α=0.01,发现产前雌体体重分别与窝卵数、窝卵重、卵重均呈显著相关性;产前雌体体长分别与窝卵数、窝卵重、卵重无显著相关性;窝卵数与卵重无显著相关性,卵重分别与卵短径、卵长径均呈显著相关性。产前体重在1000—1200 g之间的雌蛇所产窝卵数和单枚卵重的数值均较大且最集中,这保证了雌体繁殖输出后代的生存优势,对尖吻蝮人工养殖挑选雌性种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胡明行谭群英杨道德
关键词:人工养殖尖吻蝮繁殖特征
人工巢箱下麻雀窝卵数和生长发育初探被引量:4
2011年
2010年3~5月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麻雀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麻雀的窝卵数、卵的特征值、雏鸟生长发育特征等。统计分析表明:麻雀4月初产卵,卵长径为18.85mm±0.98mm、短径为13.76 mm±0.54 mm、卵重为1.89 g±0.31 g、窝卵数3.33枚±1.00枚,育雏期15~18 d。雏鸟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很好地拟合,体重、翅长、跗跖、嘴峰长及18日龄前的尾长均呈"S"型。
原宝东蒋爱伍李秀明梁晓凤杨浪
关键词:麻雀窝卵数生长发育人工巢箱
巢资源对红隼窝卵数调整和繁殖功效的影响
作者于2009年和2010年的3-7月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窝卵数调整和繁殖功效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红隼产卵日期、窝卵数、产卵期、孵化期、育雏...
卢晶
关键词:红隼窝卵数繁殖成功
文献传递
人工巢箱条件下大山雀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2004—2006年,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Parusmajor)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利用率逐年减少,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营巢成功率为74.3%,营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和天敌占用。大山雀的窝卵数为6~14枚,平均10.2枚,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卵质量平均为(1.47±0.12)g,卵大小平均为16.5mm×12.9mm。孵化期平均为(13.8±1.4)d,平均出雏率为(88.4±1.3)%,育雏期平均为(17.3±0.9)d,平均出飞率为(78.1±2.0)%。大山雀窝卵数与孵化期、出雏率、育雏期和出飞率显著正相关。大山雀繁殖成功率逐年增加,不同年份间繁殖成功率差异极显著(P<0.01),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率无明显相关性。
张维刘宇左斌韩璐王海涛杨志杰
关键词:大山雀人工巢箱窝卵数繁殖成功

相关作者

高玮
作品数:102被引量:58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鸟类 大山雀 次生林 繁殖 繁殖习性
赵亮
作品数:264被引量:2,308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 雀形目鸟类 CO2通量
卢欣
作品数:25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鸟类 窝卵数 山雀 亚热带 海拔
王海涛
作品数:97被引量:38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鸟类 大山雀 人工巢箱 次级洞巢鸟 巢位选择
姜云垒
作品数:66被引量:199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鸟类 大山雀 窝卵数 群落结构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