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7篇“ 空间逻辑“的相关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逻辑空间逻辑与制度逻辑
2024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成果,贯穿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追求现代化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进程,也是伴随这一发展过程哲学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转变,以及发展运行机制的日趋完善而实现的历史扬弃和历史超越。从时间、空间和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历史逻辑的三维分析,可以清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探索中所创造的生产力发展奇迹和由此而带来的社会交往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历史纵深比较中挖掘中国式现代化制度设计的历史底蕴、普遍价值和独特功能。
何建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空间逻辑制度逻辑
通过立方体展开图形推演提高空间逻辑思维的训练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立方体展开图形推演提高空间逻辑思维的训练装置,其包括:存储模块、设定模块、调用模块、切割模块、选择生成模块、旋转模块、选项组合模块、选择模块、验证模块:将调用模块中的完整体通过切割模块进行展开,与选择模块...
侯舒皓
学校教学秩序重构的空间逻辑:动力与路向
2024年
作为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根本性问题,学校教学秩序重构内嵌于学校教学空间之中并以空间逻辑为基本遵循。教学秩序与空间逻辑之间具有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价值性三重联结向度,奠定了基于空间逻辑重构教学秩序的逻辑前提。学校教学秩序重构由空间自上而下的三组动力推动,包括社会秩序宏观投射与教学领域深化改革的张力平衡、教学资源迭代升级与师生关系生命互摄的要素协调,以及固化观念悄然解构与教学价值自觉出场的矛盾对立。基于空间逻辑重构教学秩序要根据教学空间的教育性、技术性和社会性特点,以主体具身交互澄清教学秩序的价值指向,在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重构教学秩序,以教学空间正义构建师生的主体间性关系。
朱德全熊晴
关键词:学校教学教学秩序教学空间空间逻辑
基于空间逻辑回归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2024年
滑坡是山地丘陵地区发生最频繁、危害性最强的地质灾害之一。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对于人们进行土地灾害评估和减轻滑坡相关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开发了许多种模型用于滑坡评估和易发性分级,但这些模型大多数并未考虑数据的空间结构信息,预测精度还有待提高。研究使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风险因子后对四川雅安芦山地区震后滑坡使用贝叶斯空间逻辑回归进行建模,并与普通未考虑空间结构信息的逻辑回归建模结果进行比较。贝叶斯空间逻辑回归的AUC值为0.931,在传统逻辑回归的基础上提升了近14%,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带来了新的思路。
郑雪唐章英宋超
关键词:滑坡贝叶斯
产业的社会空间逻辑:基于沿海两个镇域产业的空间社会学考察
2024年
源自内生性发展的沿海镇域中小企业集群具有中国式产业集聚的独特性。镇域产业社会空间是镇域范围内产业在在地化过程中与社会关系、社会要素互嵌型构的一种社会性空间。正是产业与镇域空间之间的互构形成的黏附性与吸附性特征,促使面临多重困境的中小企业仍然坚守在地化空间运营策略。产业社会空间通过产业历程的空间扎根、产业要素的空间折叠、产业网络的空间整合、产业链条的空间压缩与产业的城乡空间复合等多种机制强化中小企业集群的粘性与镇域空间依附,碎片化的外迁很难获得产业社会空间的支持,且加剧了社会成本,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什么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不愿意离开本地市场的原因所在。产业空间内部的更新机制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链转移成为产业社会空间逻辑的两个影响结果。
朱静辉
关键词:社会空间
解构、重塑、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空间逻辑理路
2024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的本质是各结构要素在拟态话语空间之内,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载体的言语互动与交往,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知识与价值的传递以及权力关系的塑造。当前,该话语生产活动面临着来自主体、内容和环境三个维度的解构风险,将主体交往关系培育、场景转换内容创新、传播生态环境优化作为话语重塑的着力点,继而搭建起全方位关系建构、场景化议程设置以及体系化空间生产的思维图式和实践框架,以期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产力、浸润力与传播力。
王玺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空间逻辑
形式背后的城市空间逻辑:拉斯维加斯秩序与混乱的重塑
2024年
该文以全球度假城市拉斯维加斯特殊的城市空间规划为背景,分析早期的街区在空间运动中蕴含的秩序和视觉感知呈现的混乱现象,来理解过去的拉斯维加斯道路系统和城市界面组织的逻辑;并着眼当前城市功能的转化、信息传递方式与道路系统的更新,从汽车和行人两个视角,探讨城市在视觉形式背后的逻辑。在对城市空间规划组织的分析中加入时间维度,辩证分析拉斯维加斯不断重塑的城市秩序,打破有序与混乱的二元对立,以及对城市空间塑造的形式与深层秩序的启发。
郑静
关键词:视觉信息空间逻辑
向未来要空间: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及实践旨向被引量:7
2024年
人类生产力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的过程,同时生产力的跃升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变革的驱动。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它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质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依靠关键技术实现生产力质态跃升发展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既实现了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创新发展,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空间生产方面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就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借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说明了生产力与创新的深层关联逻辑,为把握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澄清了理论前提。就现实层面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深化拓展了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空间逻辑向度,为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上述分析,新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科创体制机制,以创新理论和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经济空间,同时要制定面向新技术革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社会主义竞争优势和前瞻规划布局为新质生产力开掘新经济空间
胡博成朱千叶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经济空间
城市负空间逻辑下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2024年
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相生相伴,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占优势的城市开始尝试对新线车辆基地进行上盖开发,以此实现土地高效、复合化、集约化利用。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结合城市负空间的基本逻辑,总结了上盖开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四大关键因素:城市负空间的属性、骨架、节点、标志物。
陈灿
关键词: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城市设计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2024年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马雪松柏然
关键词:城市群主体功能区

相关作者

朱德全
作品数:530被引量:6,527H指数:4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乡村 民族地区 教学设计 城乡统筹
杨东峰
作品数:118被引量:856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建成环境 城市规划 城市 邻里
冉思伟
作品数:18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逻辑 空间逻辑 列斐伏尔 逻辑 逻辑研究
李春舫
作品数:54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铁路客站 交通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东站 站房
刘善伟
作品数:178被引量:44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遥感影像 遥感 极化特征 无人机 卫星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