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8篇“ 种族主义“的相关文章
- “科学种族主义”并不科学
- 2024年
- 时至今日,欧美社会仍深受“科学种族主义”影响。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欧美种族主义者常假借“科学”之名,为宣泄种族主义情绪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种族主义”在欧美社会始终是白人种族主义者打压、迫害有色人种的政治工具。西方种族主义理论“科学化”,始于近代早期殖民主义海外扩张,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欧美社会。
- 孙一笑
- 关键词:种族主义有色人种殖民主义
- 对法国系统性种族主义的认识
- 2024年
- 近期,法国爆发严重的社会骚乱,暴露其长期存在的种族主义弊端。这一种族主义是系统性的,主要表现为法国移民群体在经济上的贫困化、社会的边缘化、宗教的污名化和歧视的隐性化。究其原因,既有法国长久以来殖民主义的思维在作崇,也有在人口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时政府应对不力,更有欧洲民粹主义普遍抬头的大背景。法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现实问题还与系统性种族主义相互影响、效应叠加,进一步加大其危害性。要想摆脱系统性种族主义的不断侵蚀,法国就必须要改变在多元文化主义与“共和国价值观”之间的左右摇摆,强化政府治理,将族群平等真正落到实处。
- 王朔
-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移民
- 17世纪盎格鲁美洲奴役观的演化与种族主义的兴起
- 2024年
- 盎格鲁美洲种族主义的兴起,肇始于基督教精英对传播福音的坚持和美洲奴隶主对财产权的捍卫所引发的冲突。最初,殖民者以宗教界限建构了自由人和奴隶的社会等级。对于殖民者来说,黑人奴隶是与基督徒对立存在的异教徒,异教身份是他们遭受奴役的认知依据。然而,受洗现象的出现改变了黑人奴隶的宗教身份,它使殖民者无法从观念上确认奴隶制度的正当性。为维护异教奴役观形塑的身份边界,奴隶主坚决反对黑奴受洗。奴隶主的这一立场违背了基督教福音主义原则,因此受到基督教精英和英帝国政府的批驳。17世纪80年代,殖民地立法机构为规避因受洗问题引发的两难困境,引入了“白人”概念,将“肤色”确认为自由与奴役的绝对边界。这一转变意味着奴役黑人的依据从宗教身份转向了肤色差异,种族主义奴役观由此勃兴。而种族主义从奴隶制中派生后,又依托肤色界限在自由人社会中塑造了白人与黑人的等级之别。此后,不同形式的绝对边界与社会等级相结合,为绵延数百年的种族主义顽疾埋下了病根。
- 郭建军
- 关键词:基督徒种族主义
- 种族化的阶级基础:新马克思主义的种族主义分析中缺失的一环
- 2024年
- 30多年来,“种族化”概念一直被用于理解西方社会的种族主义模式及其再生产。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中,种族化是国家出于政治目的而对少数族裔实施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化的过程,而国家在种族化话语中的主导地位消解了支撑种族化的阶级基础。文章基于阶级分析的视角指出,种族化源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它意味着西方统治阶级利用这种意识形态,并按照种族来区别和分裂人民,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主导地位,使资本主义制度不会受到阶级团结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以种族话语和种族意识为基础的反种族主义运动,认为只有从种族意识向种族化意识转变,才能瓦解和消除全球社会中的一切种族主义。种族化意识将在反种族主义运动中消除政治分歧,把黑人工人阶级与白人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挑战造成阶级压迫、不平等和种族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
- 阿约德吉·巴约·奥贡诺蒂法王诗语(译)
- 关键词:阶级种族意识种族主义
- 童话译写与画本中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刻板印象:以《中国五兄弟》为例
- 2024年
- 文章首先考察了中国传统中的ATU 513(超凡的好汉弟兄)这一故事类型,然后研究了该童话的英文原译以及通过儿童图画书《中国五兄弟》对其进行的重译和绘画本,最后提出,除了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维度之外,在翻译、重译、改编或重写童话时,尤其是在被殖民者语言和殖民者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重译、改编或重写时,还必须考虑意识形态意图的维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某个词语或象征所表达的意思与其在跨国界跨文化语境下所表达的意思常常是不同的,因此,翻译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尤其重要。这篇文章的目标是,以一个故事的翻译为例,在揭露过去五个世纪中主导翻译和童话研究的殖民主义范式和种族主义的污名过程的同时,寻求一种新的翻译和编写童话的意识形态范式。
- 张举文
- 关键词:童话译写种族主义
- 浅论福克纳和莫里森对种族主义的凝视——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为例
- 2024年
- 在凝视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两部作品入手,研究两部作品中种族内部或种族之间的“凝视”与“被凝视”,两部作品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坚定凝视所唤起的不适感值得认真关注。其次文章试图通过这两部作品分析威廉·福克纳和托尼·莫里森所体现的种族观,探讨在不同种族和性别的影响下,两位作家对同一主题的看法和作品的差异,最终对当时种族主义和历史得出较为全面的看法。
- 顾晓璇
- 关键词:《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宠儿》种族主义
- 卷土重来 21世纪美国种族主义回潮研究
- 本书简介本书结合人口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围绕美国种族主义当代回潮的历史基础、现实表现、深层根源、内政溢出和外交溢出等方面展开全面和深入的跨学科研究。进入21世纪特别是特朗普执政以来,种族主义在美国正卷土重来...
- 潘亚玲
- 环境种族主义视阈下芝加哥移民贫民区的形象研究(1880-1920)
- 2024年
- 19世纪后期,大量东南欧移民涌入美国城市,给芝加哥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一个显著影响即是移民聚居区的形成。美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边缘群体的环境种族主义,如进步主义时期被界定为低劣种族的东南欧移民,他们承受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环境不公。受阶级分化、种族偏见和市政腐败的影响,移民聚居区因其贫穷、疾病频发和环境航脏而被视为“贫民区”,在不同种族、阶级和利益集团的观念中,其形象呈现出多维面相。探究移民贫民区的形成与发展对拓宽美国种族与环境正义斗争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杨洁
- 关键词:移民
- 欺骗、暴力与种族主义--彼得·马修森《疯马精神》中的苏族印第安人声音
- 2024年
- 美国当代作家彼得·马修森的《疯马精神》以美国印第安运动苏族领袖莱昂纳德·佩尔蒂埃事件为切入点,从苏族人的视角回溯了百年以来他们与美国政府之间围绕土地问题展开的斗争。论文旨在结合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分析指出身为白人精英的作家能抛开种族偏见,通过查阅资料及采访苏族人并适时阐述个人观点的方式让历史中无法发声的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了历史的另一面,揭露了美国政府为攫取土地违背契约精神并以“昭昭天命”为由对苏族人犯下的欺骗、暴力和种族歧视等侵犯行为,由此揭示了一个以全球人权、正义卫士自居者的真实面目,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 徐向英
- 正态曲线:美国新种族主义研究
-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及其后裔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主流文化为英裔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其长达近2个半世纪的历史中,主流文化与其他少数族裔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
- 赵娜
相关作者
- 冯定雄

-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种族主义 埃塞俄比亚人 黑人形象 黑人 古希腊
- 姬虹

- 作品数:30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种族主义 种族歧视 种族关系 民权运动 黑人
- 伍斌

- 作品数:30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
- 研究主题:同化 移民 多元文化主义 种族主义 种族
- 宋全成

- 作品数:145被引量:1,17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流动人口 移民 难民 移民政策 社会结构
- 刘泓

- 作品数:40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民族主义 共同体 民族国家 种族主义 人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