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17篇“ 社会需要“的相关文章
- 聚焦“适应社会需要”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
- 2024年
-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夯实基础、做强底盘、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瞩托,深刻把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涵定位,盯紧把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优化动态调整、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 叶世满
- 关键词:教育强国立德树人技术技能人才
- 适应老年社会需要探索全龄友好型社区建设
- 2024年
-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面对大量的养老需要 ,相比纯粹的家庭照料,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更为专业,相比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更符合大多数家庭的资金承担能力,但社区养老,在物质上尚缺专业的医疗保健和充足的便老设施,在精神慰藉上 也有所不足,空巢老人数量居高不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各地政府出台政策,优化社区服务,鼓励居家养老,全龄友好型社区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 本项目将进一步探索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需求问题,针对问题和不足,探索全龄友好型社区针对养老服务的改进措施。
- 张若泉
-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
- 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 2024年
-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提出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以接轨市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分析通过项目教学法、校企合作以及混合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路径。此外,文章强调教师团队建设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培训、引进企业背景教师等措施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通过分析成功的教学实践案例与校企合作模式,总结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
- 胡小峰
-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 国际社会需要与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
- 2023年
-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格局,对世界的影响日渐深远。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多年,吸引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诸多学科的学者较长时期的关注和研究。
- 阮清华
- 关键词:国际关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改革开放
- 社会需要与族群认同:以壮族蝴蝶舞为个案被引量:1
- 2023年
- 桂东南地区壮族蝴蝶舞是壮汉文化交融的产物。汉文化中的文化崇拜观念获得桂东南地区壮族人民的认同,衍生出富于壮族特色蝴蝶舞民俗文化。汉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增强了各族群对自身文化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进步。
- 傅禹宁莫雪梅
- 关键词:社会需要族群认同
- 陌生人社会需要怎样的“好人”--与王江伟先生探讨
- 2022年
-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异化,带来好人、好事、好心、好报的不一致,也会造成真假好人共存的后果;传统“好人”观念在因应现代陌生人社会时必然面临多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对“好人”观念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种扩大了的“好人”观念,这需要从“做人”做起。
- 李彬
- 关键词: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做人
- 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与现代社会需要理论体系——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目标与原理被引量:2
- 2022年
-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明确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首次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为主题的社会需要理论体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功能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形成。在中国美好生活新时代和“社会生活革命”背景下,首次简述由个人需要、社会福利服务需要、共同需要、基本需要和社会福利需要组成的社会需要理论体系和社会需要满足过程,主题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满足社会需要的“中性化、制度化”目标、过程和制度原理。最后聚焦如何实现由“市场社会主义”向“福利社会主义”制度转型,创建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实质是构建以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为目标的现代版社会主义“美好社会”。
- 刘继同
-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
- 积极回应社会需要实现务实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被引量:2
- 2022年
- 现代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困弱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重建。21世纪第一个十年,党中央作出了发展社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在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下,经过社会工作界及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在促进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领域、发挥作用等角度,对之做简要阐述。
- 王思斌
-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务实创新
-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何以有用
- 2022年
- 日本的国立大学就实质而言都是理工科大学。与这样的状况相对抗,在国立大学中寻找“其用长久”的文科的发展空间,是当下的课题。中世纪的大学中,只有“有用之学”(神学、法学、医学),和“自由之学”(博雅)的不同,并没有“文科”与“理科”的区别。直到17世纪左右,“哲学”还是既包含文科也包含数学等理科的学问。“文科”和“理科”的区分,在近代产业革命之前并不清晰,是在产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体制之中逐渐形成并最终确立的。
- 吉见俊哉远远(图)
-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理科文科中世纪
- 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的哲学意涵与实践品格——习近平“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理念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大学的办学治校问题,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具有直面核心课题的问题导向、体现话语方式的风格创新、凸显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富含内外关系的辩证思维、彰显育人为本的质量意识、引领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等理论特质,蕴涵深厚的哲学智慧,对新时代大学校长治校及其理念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的大学校长要做办学治校的“行家里手”,新时代的大学要创设办学理念新体系,在回应“教育之问”中探寻成功大学之道。
- 王志丰
- 关键词:办学理念
相关作者
- 戴长雷

- 作品数:281被引量:5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 研究主题:寒区 地下水 冻土 区划 水文地理
- 季山

- 作品数:106被引量:55H指数:7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 研究主题:江河治理 年谱 学问 江河 谱表
- 李慎明

- 作品数:343被引量:9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苏联解体
- 卢勃

- 作品数:72被引量:3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远程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远程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 研究生教育
- 顾明远

- 作品数:708被引量:6,469H指数:4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