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3篇“ 社会历史性“的相关文章
- 知性“先天”结构的社会历史性奠基——索恩-雷特尔对康德认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2024年
- 对康德的认识论历来存在两种主要的批判路向,即黑格尔路向基于历史理性的过程论批判和海德格尔路向基于“存在论差异”的“主体之主体性的存在论”批判,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提供了第三种可能的批判路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索恩-雷特尔通过对《资本论》中交换抽象的独特阐释,发掘出了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的社会综合意义,并以这一功能性的社会综合结构来为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综合奠基,通过对商品交换中“无意识因果性”和功能社会化结构的揭示,索恩—雷特尔指陈了传统形而上学范畴的虚假自律性并对其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考察,指出同一性、定在、物性和主体性等范畴如何植根于商品交换的形式建构之中,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 韩国庆
- 关键词:先天认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 青年恩格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社会历史性思考及现实启示
- 2021年
- 青年恩格斯基于社会历史视角,追溯工人阶级的形成,考察工人阶级的贫困处境,解读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式,并为之寻找未来出路及解放途径,揭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主体地位与历史使命。青年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命运及其解放的思考,领先于同时代思想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对工人阶级的污蔑,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唯物史观的结论,为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在青年时期,恩格斯通过对工人阶级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为其日后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夯实了思想基础,也给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现实启示。
- 吕晓凤
- 关键词:恩格斯工人阶级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
-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及其现实建构研究
-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环境生态危机,深入研究、深刻领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对于解决“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实...
- 张学倩
-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性生命共同体
- 文献传递
-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被引量:3
- 2020年
- 人与自然关系随着人类历史从史前文明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然后走向亲和自然的历史演变。实践作为历史的本质,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而作为实践表现形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则使人与自然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下表现出不同的样态。因此,在新的社会历史形式下,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在社会实践中变革人与自然关系,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推动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 张学倩
-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形式
- 青年恩格斯对英国工人运动的社会历史性解读及其理论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青年恩格斯对英国工人运动的社会历史性解读,不只是为了描述政治维度上的工人斗争史,而且是为了揭示工人运动史的社会历史观基础,即工业革命与英国市民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是如何决定着工人运动的前提条件、发展进程及一般结果的。正是从这一视角入手,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的贫困、工人阶级的历史观自觉、政党对一般工人群众的引领、工人运动的分阶段目标等问题都作出了深刻的解读。强调恩格斯工人运动观的这一理论维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其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而且也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领会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 唐正东
- 关键词:恩格斯
- 探访中缅油气管道沿线见证缅甸社会历史性变迁
- 2019年
- 站在缅甸西南部若开邦皎漂镇最高山的酒店阳台上,向远处望去,隐约可以看到海滩,有几座高层建筑都闪着灯,镇里的路灯也透着橘黄的光。8年前笔者在皎漂采访时,晚上看到的是漆黑一片,相比之下,如今这里有了巨大的变化。中缅既是好邻居,也是好胞波。当地民众感慨,变化离不开中缅油气管道的投入运营。
- 关键词:油气管道社会历史性高层建筑西南部
- 论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性批判
- 2018年
- 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反思,不仅是现代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不同于现代西方哲学只停留在对形而上学的理论批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地挖掘出"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性批判"这种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深入社会历史,彻底消灭形而上学存在的现实根基——资本逻辑对人们的抽象统治,才能真正实现形而上学的终结以及人类的自由解放。
- 张欢欢
- 关键词:形而上学意识形态
- 自然的“社会历史性”及其与科学的关系研究
- 2017年
- 自然的存在是一个现实物质运动过程,由于人的存在,自然又具有了社会历史性的特性。与黑格尔将自然科学作为精神的外在性关系的具体逻辑环节不同,马克思认为科学作为人的生存实践的智力因素和现实物质力量,推进了人本身和自然内涵的深化发展,因此科学在本体论立场下的自然存在中不仅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性地位,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蕴。
- 孙波
- 关键词:社会历史性
- 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社会历史性与审美性意蕴
- 2016年
- 马克思感性概念是他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构件。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理论来源是费尔巴哈的感性概念,但由于费尔巴哈的感性概念贬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所以导致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者。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唯物主义内涵,又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形而上学残余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并且在此基础上丰富了感性概念的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马克思的感性概念是具有很强社会历史感的感性活动,即人的感性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的感性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其二,马克思的感性概念具有审美性意蕴,而这种审美意蕴则是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
- 王巍
- 关键词:感性社会历史性
- 翻译出版的社会历史性视野——上海译文出版社三十年图书出版概述
- 2013年
- 翻译出版与社会历史语境是一种“互相建构”的关系,在研究翻译出版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其置于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上海译文出版社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初出茅庐即锋芒毕露,三十余年来始终紧随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20世纪90年代的全面市场化以及21世纪以来由市场主导到多元分化的出版环境中一直处于国内翻译出版领域的领先行列。从译文社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质量翻译出版的背后所体现出的对于时代、市场以及社会品位等要素的高层次追求。
- 宋祎凡
- 关键词:翻译出版历史视野
相关作者
- 高岸起

- 作品数:79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主体性 认识论 自然科学家 客观性 时代观
- 刘福森

- 作品数:141被引量:1,01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研究主题:历史唯物主义 劝学所 发展伦理学 实践唯物主义 主体性
- 王晓明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共双鸭山市委
- 研究主题:历史性 经济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历史性 科学发展观
- 谌贵璇

- 作品数:102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当代贵州》编辑部
- 研究主题:经济社会发展 黔中 党委 计划生育协会 经济发展
- 徐岿然

- 作品数:39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 研究主题:境域 形而上学 儒家 性观念 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