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篇“ 礼治思想“的相关文章
- 从“浴乎沂”看孔子的礼治思想——兼及《侍坐章》结构和语言之美
- 2024年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浴乎沂”一段过去众说纷纭,新出海昏侯汉墓竹简《论语》异文可证“雩祭”说更合理,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理想。明了这一点之后,从曾晳言志一段倒读此文,愈加能体会其结构之美、语言之美。
- 刘云憬陆文君
- 关键词:语言
- 董仲舒礼治思想研究
- 西汉前期经济的复苏、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以及思想上的宽松氛围等,使得先秦以来的诸子学说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融合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理论观念和思想格局。其中,黄老之学由于充分顺应了政治与社会的需求,因而最受重视。但自汉武帝时期开...
- 张晓丹
- 关键词:礼治思想《春秋繁露》德主刑辅
- 朱轼礼治思想研究
- 自汉代“破秦法而立儒礼”起,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儒家所倡导的礼治始终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并以此形成了古代独特的“以礼治国”的政治文化模式。清朝初年,由于政权的更迭、民族间的冲突交融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当时无论...
- 郭宇翔
- 关键词:礼治思想
- 试析贾谊礼治思想的内在逻辑
- 2023年
- 贾谊是汉代最早系统论述儒家治国方针的人,对汉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尤其是荀子的礼治思想,继而形成了自己的礼治思想体系。贾谊认为只有实行礼治,才能最终实现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以贾谊的《新书》为主要文献资料,分析其对礼与法、礼与仁之间关系的相关论述,旨在揭示其礼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形成更系统、完整的认识。
- 贺春健
- 关键词:礼治思想内在逻辑
- 孔子礼治思想中的无讼理念被引量:1
- 2023年
- 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孔子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被奉为万世师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自汉武采取“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政策后,就此成为官方正统学说。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是宋国孔防叔的后人。孔子小时候就与礼结缘,非常崇尚礼,用鲁大夫孟釐子的话说就是:“孔丘,圣人之后……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 黄勃然
- 关键词:罢黜百家儒家学派万世师表礼治思想《史记·孔子世家》
- 无讼:孔子礼治思想的表达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儒家道德观的统摄下,传统诉讼文化大多对诉讼持消极态度。实际上,这种消极态度源于对孔子“无讼”思想的曲解。孔子的“无讼”思想侧重点不在于诉讼本身,而在于对礼治的追求。其实现“礼治”的方法主张有三:(一)“富之”“教之”,以去民之“争心”;(二)以礼率法,对于不能“教之”或看似合乎法却违于礼之人,则不排斥刑罚的使用;(三)公正司法,让有理之人敢于诉讼,让无理之人耻于诉讼,进而恢复社会人际关系之和谐。
- 黄勃然刘瑶
- 关键词:孔子无讼礼治
- 大一统下的致用--论贾谊对荀子礼治思想的改良
- 2023年
- 面对社会环境从战国末的分裂走向秦汉大一统的历史趋势,贾谊试图通过继承和改良荀子的礼治思想来为汉帝国提供一种有效且长久的统治方式。在致用观念的影响下,贾谊从礼制、君主与社会三个层面对荀子的礼治思想进行了改良:在礼制层面,贾谊扩大了礼治的等级范围、弱化了礼的“自修”作用并进一步完善了礼治等级的外化表现;在君主层面,贾谊转而注重君主道德形象的塑造和对太子的教育;在社会层面,贾谊由反私斗扩大到净世俗,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究其原因,当与秦朝“以法治吏”“以吏为师”的历史教训、士人自主性丧失而君主权力加强的大一统困境、汉室平民出身且游侠风气炽烈、社会积贫积弱以致革新求变迫切等因素有关。在贾谊的改良之下,荀子的礼治思想经历了一场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 杨延平
- 关键词:荀子礼治大一统
- 礼治思想集萃
- 2022年
-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尚书·皋陶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经·鄘风·相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关键词:礼治思想道之以德
- 荀子礼治思想研究
- 礼治思想是荀子的重要政治理论,荀子生活在战国晚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秩序混乱的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荀子礼治思想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当时的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各个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
- 岳敏
- 关键词:荀子礼治
- 董仲舒礼治思想的哲学基体解析--以阴阳五行引入所完成的理论架构发微
- 2022年
- 董仲舒礼治思想具有复杂且建构精密的政治哲学基体,而这个基体结构的完成,阴阳五行说的引入是关键。主要体现在其以阴阳五行作为“天”的权威的客观性体现,使“天”驱纵人间万物万事的神秘力量的形而下的理论转换得以证成。而其以阴阳五行所建立的“天人关系”中,其证明了人的行为主动地接受“天道”通过阴阳五行变化规律所显示的制约的可能性,并以之为礼治的引入设置了必要的前提。董仲舒直接以阴阳五行来沟通“天人关系”,从而“更化”了以“德”对“道”的承受这一过程,并进一步证明了只有通过以“五常”为核心原则的“礼”的规则体系的建立和实行,来使人的行为符合“天道”所表现的“德”之“五行”的要求,这是因为“礼”的规则体系是“天道”在人类社会关系中的反映。
- 范一丁
- 关键词:哲学本体论阴阳五行先秦儒道
相关作者
- 白奚

- 作品数:98被引量:608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儒家 老子 道家 荀子 孔子
- 贺春健

- 作品数:24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春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礼治思想 悬念 礼治 和谐社会 爱情悲剧
- 佐藤将之

- 作品数:28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
- 研究主题:《荀子》 子思 郭店楚简 荀子 《中庸》
- 张培国

- 作品数:4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 研究主题:孔子 礼治思想 礼治秩序 道德修养 礼治
- 邵龙宝

- 作品数:143被引量:3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儒学 儒家伦理 中西 儒家 人格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