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6篇“ 睾丸间质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睾丸间质细胞伴乳腺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 tumor,LCT)是一种罕见的睾丸,临床表现各异,尤其在以乳腺增生为首诊的患者中容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回顾1例LCT伴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LCT伴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董坤周新荣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瘤男性乳腺增生
成人双侧睾丸间质细胞1例报道
2023年
双侧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 tumor,LCT)十分罕见,且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我院收治成人双侧LCT患者1例,现报告其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为后续临床睾丸间质细胞的诊断提供参考。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以“阴囊肿大半年”入院。患者在家务农,中等身材。
吴刚峰应向荣
关键词:睾丸肿瘤阴囊肿大睾丸
睾丸间质细胞超声介入穿刺活检1例
2023年
1病例简介男,73岁,主诉:乏力半个月余,全身水肿伴疼痛1周余。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囊水肿,查体:阴囊略水肿,双侧睾丸大小质地正常,无压痛,未触及结节,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侧阴囊透光实验阳性。PET/CT(图1A)、MRI(图1B、C)均提示右侧睾丸内占位性病变。
王学成张旭平
关键词:睾丸肿瘤超声检查介入性
儿童睾丸间质细胞合并中枢性性早熟1例报告
2022年
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 tumor,LCT)是睾丸性腺间质的一种,属于单一组织类型的肿,来源于正常发育和演化的间质细胞。本病于1895年由Sacchi首先报道,临床比较少见,约占睾丸的2%~3%,好发于5~10岁男性,约占青春期前睾丸的4%~9%[1]。儿童常见症状为外周性性早熟,合并中枢性性早熟者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LCT合并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李荣敏王杰英杨坤桑艳梅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瘤中枢性性早熟
青少年双侧睾丸间质细胞1例报告
2021年
患儿,男,14岁3个月,因“双侧阴囊无痛性包块2年,外伤4 d”就诊。门诊B超检查示左侧阴囊内睾丸下方实性混合性包块,上方低回声结节;右侧睾丸内混合性结节。于2020年5月15日以“双侧阴囊包块待查”收入院。查体:患儿胡须与体毛浓密,面部满布痤疮;身高140 cm,低于同龄男性(2009年我国发布的14岁男性标准身高中位数为165.9 cm)。
张黄成昊严兵杭宇吴秋实夭志刚王华科唐浩宇
关键词:双侧睾丸低回声结节中位数
睾丸间质细胞16例诊断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分析睾丸间质细胞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睾丸间质细胞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16例睾丸间质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62岁,平均28.7岁.肿位于左侧6例,右侧8例,双侧2例.10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5例行保留睾丸的肿剜除术,1例双侧睾丸患者行左侧保留睾丸睾丸剜除术.结果 16例患者的肿平均直径为2.3(0.7~4.0)cm.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回示均为睾丸间质细胞,其中1例病理提示为恶性,因CT未发现转移,术后未进一步治疗,且随访67个月未见转移.1例术前CT提示双侧肾上腺转移患者行2个周期PEB(依托泊苷+顺铂+博来霉素)方案化疗,术后随访60个月,未见新发转移.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3~67)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睾丸间质细胞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单侧肿且无生育要求或肿体积相对于睾丸体积较大者可选择睾丸根治切除术,而对于青春期前患者、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等患者,特别是病理检查确诊是良性睾丸间质细胞患者,保留睾丸的肿剜除术应为首选.
杨超张天标郑涛王朝亮王瑞
关键词:间质细胞瘤睾丸肿瘤肿瘤剜除术
睾丸间质细胞1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LC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观察12例睾丸LCT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行随访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5~43岁(平均28岁),首发症状大多数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物。病理特征为细胞常呈大块实性团状或小梁状、小管状、假滤泡状排列,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轮廓清楚,胞质丰富嗜酸性,内含多量脂质;典型的细胞核呈圆形,伴有单个明显的核仁,偶有核沟,似颗粒细胞,核分裂象稀少或缺如。少数病例可见特征性Reinke结晶体及脂褐素。肿间质常不显著,内含大量薄壁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calretinin和inhibin均(+)。结论睾丸LCT发病率较低,临床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尤其对儿童和年轻未育者术前行肿物穿刺活检或术中快速冷冻检查有助于手术范围的选择。
张波南平岳振营王慧李文雪孙晓辉孙雪梅胡营营董艳光
关键词:间质细胞瘤睾丸肿瘤免疫组化
睾丸间质细胞1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阴囊肿痛不适5天。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阴囊肿痛,久坐及活动后明显,略有肿大,休息后症状好转。既往史:附睾炎病史5年已治愈。专科情况:双侧阴囊稍肿大,双侧附睾尾部可触及结节,质偏软,直径约1.0...
黎佳维王夏武陈刚刘伟
文献传递
睾丸间质细胞2例被引量:4
2019年
2例患者均为无明显症状偶然检查出睾丸包块时发现的右侧睾丸肿物,无疼痛及尿道刺激征。例1,33岁,精子检查示无精症,性激素中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低于正常水平,分别为0.27 mIU/mL、0.41 mIU/mL,而睾酮(T)、雌二醇(E2)和泌乳素(PRL)值在正常范围,超声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低回声包块,大小2.4 cm×2.2 cm×1.5 cm;MRI示右侧睾丸见一类圆形稍短及稍长T2等T1信号病变,大小2.0 cm×1.9 cm×1.7 cm,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行右侧睾丸切除术;例2,52岁,精子检查示活力降低,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超声示实性结构,大小1.6 cm×1.0 cm,CT示右侧睾丸区软组织结节影,术中沿睾丸白膜切开,见大小3 cm×2 cm的肿块,行右侧睾丸附睾切除术。2例血清学检查AFP、f-PSA、β-HCG、血钾、血钠和血钙等均正常。
冯润林申丽娟祝常青
关键词:睾丸肿瘤间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病例报道
卵巢睾丸间质细胞1例被引量:1
2019年
1病例报告患者,22岁,因睾酮升高7+月,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侧附件肿块2+月,肿块增大3天于2017年9月21日入我院妇科。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7年8月26日。已婚,G0P0。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唇周胡须较前浓密伴睾酮持续性升高,于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查体:外阴、阴道、子宫颈正常,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经阴道B超检查:未见异常。建议随访。每月定期复查性激素及妇科B超,随访过程中睾酮进行性升高(2017年9月22日睾酮值:17.13 nmol/L)。于2017年6月至8月行B超检查,均发现右侧卵巢内实性占位,2017年4月、5月、9月B超检查未见异常。2017年7月3日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右侧附件区结节,大小约为1.6 cm×1.7 cm考虑良性肿性病变,浆膜下肌?性索间质?2017年9月18日盆腔MRI检查示:右侧附件区实性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为3.2 cm×2.0 cm,边界部分欠清,呈长T2信号影。横切面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考虑肿性病变,且与前片(2017年7月3日)比较,病灶有增大。随访期间出现两次阴道异常流血,色鲜红,量少。
马彬彬王辉
关键词:睾丸间质细胞瘤卵巢内阴道B超检查附件肿块妇科查体

相关作者

李天真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睾丸间质细胞瘤 电镜观察 超微结构观察 前列腺
钱震
作品数:130被引量:372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免疫组化 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组织
赖金枝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睾丸间质细胞瘤 间质细胞瘤 双侧睾丸 肾平滑肌肉瘤
朱冬梅
作品数:9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表现 睾丸间质细胞瘤 超声 超声诊断
诸靖宇
作品数:174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输尿管软镜 A型肉毒毒素 输尿管 输尿管支架 WISTAR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