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8篇“ 眼内肿瘤“的相关文章
- 磁共振成像在眼内肿瘤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研究磁共振成像用于眼内肿瘤诊断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时段内接收的70例慢性眼内肿瘤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术前,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于术后对其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展开对比,针对二者的符合率展开比较,并定性分析良性恶性肿瘤。结果 经磁共振成像诊断,患者共有44例良性肿瘤,不明炎性假瘤诊断2例,相较病理诊断,其符合率达到95.65%(44/46);患者共有22例恶性肿瘤,漏诊1例,不明淋巴瘤诊断1例,相较病理诊断,其符合率达到91.67%(22/24)。与恶性的眼内肿瘤相比,在良性的眼内肿瘤方面,磁共振成像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要高,不过二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良性恶性眼内肿瘤病灶边界和位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恶性眼内肿瘤,良性眼内肿瘤出现流空效应可能性更大,差异体现出显著性统计学特征(P<0.05)。 结论 在眼内肿瘤诊断当中,磁共振成像诊断对于良性、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鉴别和诊断价值,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 张璐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眼内肿瘤
- 一种眼内肿瘤及组织切割探头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内肿瘤及组织切割探头,包括负压吸管、电刀和手柄,负压吸管内部设置有管腔,其后端与外部的负压装置连接;负压吸管的后端的侧壁开设有走线孔;电刀固定设置在管腔中,其前端的刀头伸出管腔,其后端的电源线穿过走线...
- 梁建宏
- 多模态超广角成像系统在眼内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 2022年
- 随着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快速发展,超广角成像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等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眼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血管瘤及转移癌等)的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角成像对于完整显示瘤体范围、大小及其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关系、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均比普通眼底照相更具优势。尽管目前各种相机和广角成像类型的确切用途仍存在争议,阅片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超广角成像仍面临分辨率不足、伪彩图像的色彩校正、周边部视网膜面积放大及伪影遮挡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临床研究的验证,多模态超广角成像将在临床诊疗及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中发挥更大作用。
- 冯宇王倩魏文斌
- 关键词:眼内肿瘤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眼内肿瘤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眼内肿瘤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不仅损害患者视力,甚至还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近年来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较多研究证实抗VEGF药物在眼内肿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治疗眼内肿瘤的疗效方面,抗VEGF药物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预后较好,而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在治疗眼内肿瘤并发症方面,抗VEGF药物对脉络膜骨瘤继发性病变及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药物安全性上,抗VEGF药物局部给药可显著降低全身化学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但目前研究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眼内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尚未统一,未来仍需进一步行基础与临床试验进行探索。
- 狄宇叶俊杰
-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脉络膜肿瘤葡萄膜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 眼内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眼内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55眼)眼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病变眼实施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应变率比值进行测算,并参考临床诊断结果,对不同类型肿瘤所具备的应变率比值进行计算。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应变率比值分别为(42.16±17.77)、(49.58±5.11)、(48.17±1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脉络膜血管瘤的应变率比值(14.3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内良性与恶性肿瘤间存在明显硬度差,因此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鉴别眼内肿瘤的良恶性。
- 王曜温鹏涛
- 关键词:眼内肿瘤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
- 磁共振成像在眼内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眼内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眼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磁共振检查,术后统计患者术前磁共振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者符合率,并对比对比良恶性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平均ADC_M值(meanADC)。结果良性眼内肿瘤磁共振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15%,50/52)略高于恶性眼内肿瘤(92.86%,26/28),但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眼内肿瘤ADCM值(1.82±0.35mm^2/s)显著高于恶性眼内肿瘤(0.83±0.31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眼内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孙乔黄竹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眼内肿瘤
- 壳聚糖基载药体系用于眼内肿瘤抑制和视神经损伤修复
- 实验目的:眼部疾病如眼内肿瘤、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干眼、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等,往往需要长期、多次反复给药。由于眼球具有相对封闭的结构特性,全身给药难以达到治疗浓度。频繁地局部注射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
- 罗梦梦
- 关键词:壳聚糖神经损伤眼内肿瘤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 眼内肿瘤的诊断思维被引量:4
- 2018年
- 眼内肿瘤对患者视力,甚至生命有严重影响,一直以来备受重视。早期正确诊断可以指导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保留眼球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有用视功能,甚至挽救患者生命。我们从事眼内肿瘤诊疗研究近二十年,总结出眼内肿瘤诊断的基本思路。目前,发生在眼内的肿瘤主要依靠眼底检查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眼科医生在眼内肿瘤的诊断中应根据不同眼内肿瘤的发生机制、组织来源、形态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建立系统的临床思维方式,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和指导正确治疗。本文就眼内肿瘤的诊断思维进行详尽阐述。
- 魏文斌周楠
- 关键词:眼内肿瘤影像检查诊断思维
- 眼内肿瘤治疗如何打开“非寻常”思路?
- 2018年
- 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可因“瘤”制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梁建宏教授——眼部恶性黑色素瘤一般源于球壁中层的葡萄膜,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85%的葡萄膜黑色素瘤起源于脉络膜,睫状体及虹膜上也容易生长,是成年人眼球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且预后差。
- 苏暄
- 关键词:眼内肿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眼内恶性肿瘤眼科中心恶性程度
- 眼内肿瘤 图谱与教程 第3版
- (美)杰里·A.希尔兹主编
- 关键词:眼病肿瘤诊疗
相关作者
- 魏文斌

- 作品数:521被引量:1,865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葡萄膜黑色素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黑色素瘤 玻璃体切除术
- 杨文利

- 作品数:143被引量:824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诊断 眼内肿瘤 超声波诊断 眼科
- 李栋军

- 作品数:28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诊断 眼内肿瘤 超声造影 造影剂 超声检查
- 李永平

- 作品数:163被引量:42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眶 翼状胬肉 人视网膜 RB
- 李彬

- 作品数:276被引量:1,384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 葡萄膜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