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0篇“ 目连戏“的相关文章
- 仪式戏剧的“非现场性”书写——以目连戏为中心
- 2025年
- 仪式戏剧源自法事科仪,不仅功能上发生转变,且文类也会产生互斥。将民间本目连戏与郑本目连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仪入戏的过程中所遗存的大量文类转化痕迹,以非现场性书写为主。非现场性,是客体只能在想象中发生,但作用于当下的行动之中。非现场性内容的书写,召唤了一个传统再现和现实意义的辩证对话空间,既非直接叙述二者又能兼容二者特点。传承的稳定性决定了非现场性书写不仅凝结了历史上的超验内容,并召唤至活生生的当下,由观者根据自身的联想决定其具体所指。仪式戏剧中的非现场性书写,首先打开了叙事文本时空的边界,并构成了戏剧情境的底层逻辑,其次唤醒的真实记忆的在场,成为延伸的记忆空间,形成戏曲背后一条绵延的文化链条。
- 孟威
- 关键词:目连戏仪式戏剧民间戏剧戏剧情境
- 新时代南陵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
- 2024年
- 南陵目连戏是“百戏之祖”——目连戏中的重要一支。自明清以来,目连戏长期流行于安徽省南陵县及皖南地区。南陵目连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具有仪式感与文化兼容性两大主要特征。除艺术价值外,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价值。如今,南陵目连戏正如其他许多地方小剧种一样走向没落,因此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目连戏的传承应与时俱进,利用各种工具和平台,让南陵目连戏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
- 樊卫东
- 关键词:传承价值
- 非遗保护语境下南乐目连戏传承与发展研究
- 目连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如绍兴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陵目连戏等,主要通过目连救母的故事为主线进行叙述,以此达到宣传教化思想的目的。目连戏的表演形式融合了戏曲、武术、杂技、魔术...
- 袁彦伯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形态
- 田野考察下湖南溆浦县辰河高腔目连戏形态的多重解读
- 2024年
- 溆浦辰河高腔目连戏是“武陵民族走廊”众多乐舞互动的典型代表,其艺术形态的形成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结果“。走廊”“流域”在线性流动中凝结出个案的独特形态的音符,形成了具有意义的符号语言,并在多元文化因子的交互碰撞中产生整体的结构性意义。在沅水中游的溆水之滨有一座伴水而居的地方——溆浦,它东与隆回、新化接壤,南与洪江、洞口为邻;溆水西上连着辰溪,溆水东下游向隆回。地处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的溆浦,重峦叠嶂;位于沅江中游的溆浦,溪河密布。
- 李程程
- 关键词:辰河高腔目连戏田野考察武陵民族走廊文化因子符号语言
- 从目连戏到《朝花夕拾》:《无常》、民间诙谐文化与鲁迅的思想转型
- 2024年
- 《无常》在鲁迅作品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其间所反映出的鲁迅对“目连戏中鬼魂的偏爱”和对“民间迷信思想的同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20世纪20年代鲁迅的民众观。本文通过对《无常》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在厘清作为目连戏小戏的《无常》在清代演剧中的真正面貌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民间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探寻鲁迅对之“偏爱”的真正原因以及“无常”所代表的民间诙谐文化对鲁迅的独特意义;进而通过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对“民间迷信思想”和“民众”的认识变化,管窥这一时期他所经历的思想转型的成因与影响。
- 刘云
- 关键词:目连戏民间诙谐文化
- 民间狂欢视域下的目连戏——兼论目连戏对南戏之影响
- 2024年
- 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宗教仪式的民俗象征,同样也是一种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串联起了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发展历程之中亦得到了官方统治阶级的认可。从最初的佛经故事作为发端,经由变文的充分润色,在有金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清宫廷戏以及民间戏曲等诸多戏曲形式中绵延至今。民间队伍的参与使得目连戏传播甚广,并且伴随着目连故事中的情节所变化、衍生出来的剧目时至今日仍在传颂,目连戏在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均获得了成效。
- 阮昱诚
- 关键词:目连戏狂欢理论弋阳腔
- 文化传承视域下徽州目连戏的社会价值与发展路径
- 2024年
- 徽州目连戏是一种以戏剧、音乐和杂技为主的传统民间艺术,表现了人性中的仁爱和孝道,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风尚的日益改变,徽州目连戏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环境不佳、传承人才匮乏、文化资源流失等现实难题。对此,要结合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发展契机,通过团结社会力量、舍弃封建思想、推崇目连精神、展示艺术魅力等路径,实现徽州目连戏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 刘畅邹乐章
- 关键词:文化传承社会价值
- 非遗传播趋势与背景下祁门目连戏视觉元素提取和衍生设计研究
- 2024年
- 本文基于非遗传播视角,多维分析祁门目连戏视觉元素,研究非遗传播视觉衍生设计原则,改善祁门目连戏元素应用方式,创新非遗传播衍生设计路径。我国设计人员应坚持衍生设计原则,积极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巧妙应用服饰文化要素,增强艺术设计非遗文化特性。
- 沈洁
- 皖南目连戏研究述评
- 2023年
- 目连戏历史上可追溯至宋杂剧形式,地理上活跃在中国南北各地。朱恒夫教授曾提出皖南目连戏是一处重要的集散地,仅在皖南地区发现的目连戏班社广泛分布于祁门、歙县、石台、贵池、青阳、南陵、旌德、郎溪等地,且与周边地区密切交流。
- 孟威
- 关键词:目连戏班社宋杂剧集散地
- 安徽池州石台目连戏研究
- 明万历年间,郑之珍在石台县剡溪村创作了《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随后影响了各地目连戏的文本,石台也成为目连戏演出的重要流传地。石台目连戏呈现出蓬勃的民间生命力,也逐渐显露了一个古老剧种的种种困境。本论文对石台目连戏进行专题研...
- 孟威
- 关键词:目连戏古老剧种仪式性民间性
相关作者
- 朱恒夫

- 作品数:163被引量:36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戏曲 《牡丹亭》 目连戏 昆剧 滩簧
- 刘祯

- 作品数:69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戏曲 中国戏曲 戏曲理论 目连戏 戏曲研究
- 王馗

- 作品数:114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中国戏曲 戏曲 剧种 粤剧 戏曲剧种
- 戴云

- 作品数:32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傅惜华 目连戏 康熙 场景描写 传奇
- 许爱珠

- 作品数:48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弋阳腔 全球化语境 目连戏 赣剧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