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2篇“ 疏肝利胆“的相关文章
疏肝利胆法治疗脉痹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对疏肝利胆法治疗脉痹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筛选南阳市卧龙区中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脉痹患者288例,以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44例。2组患者均在生活、饮食方面给予干预,对照组采用抗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以大柴胡汤为主方,根据不同证型临床加减施治。比较2组的血脂水平、肝脏功能、血管壁厚度及影像学检查、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ALT、AST、ALP、GGT、TP、ALB、TBIL、DBIL、CAP、GBWT、IMT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疏肝利胆法治疗脉痹的疗效显著。
左道奇左涛
关键词:脉痹动脉粥样硬化疏肝利胆中医药疗法
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预测及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的防治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复发危险因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病例资料,选择81例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其中复发组13人,未复发组68人;64例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疗效,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肝功能、胆汁生化、细菌培养)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病毒性肝炎、间接胆红素升高、胆汁培养阳性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②针对危险因素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的疗效:术后第14天观察组ALT、AST、TB、UC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胆汁培养阳性率观察组(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5.48%)(P<0.05);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9%vs29.03%,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间接胆红素升高、胆汁培养阳性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针对性改善胆红素代谢和胆道感染,有效预防肝胆管结石复发。
朱承宇彭辉张琦齐伟黄龙黄龙胡高斌于庆生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
疏肝利胆方联合理气通腑散外敷对急性胆囊炎炎症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方联合理气通腑散外敷对急性胆囊炎炎症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温岭市中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2例。2组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现代医学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方联合理气通腑散外敷。治疗7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69%(43/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联合理气通腑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较好,可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林珍艺邵恩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炎症反应胃肠功能
疏肝利胆和胃汤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5年
旨在评估疏肝利胆和胃汤结合西咪替丁在治疗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时的疗效。方法 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精心选择了总计10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50例。除基础治疗外,一组接受西咪替丁作为参照组,另一组则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和胃汤作为观察组。在审视中医治疗过程时,细致观察证候评分的变化、血清中胃泌素与胃动素的浓度、炎性因子如TNF-α、TGF-β1及IL-6的水平,以及整体治疗效果,以全面评估治疗方法的效能与影响。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未展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降幅更为显著(P<0.05)。同时,胃泌素水平下降,而胃动素水平上升,观察组的这些变化更为明显(P<0.05)。此外,炎性因子的水平在两组中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但观察组的降幅更为显著。在仔细审视研究数据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2.00%,显著超越了参照组的80.00%,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结合疏肝利胆和胃汤与西咪替丁,此联合疗法能显著降低中医评估的胃炎症状积分,同时平衡血清中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减少炎症标志物,从而增强对肝胃不和型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田梦
关键词:西咪替丁临床疗效
疏肝利胆通泄汤对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作用分析
2024年
分析对慢性胆囊炎同时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中医药疏肝利胆通泄汤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74例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37)、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疏肝利胆通泄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检验结果等。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30%、对照组81.08%,P<0.05;施治前血清TBil、TBA、TC水平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血清TBil、TBA、TC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治前血清GAS、MOT、SS水平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血清GAS、SS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MOT水平为观察组较高P<0.05;施治前血清CRP、IL-6水平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血清CRP、IL-6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对于慢性胆囊炎同时合并胆结石患者采用中医药疏肝利胆通泄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胆、胃肠功能,并提升治疗效果。
方俐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中医
疏肝利胆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轻症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9/49),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CRP、WBC、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马斌胡八位
关键词:疏肝利胆汤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炎性因子
疏肝利胆清热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类疾病,其发病率在所有急腹症疾病中位居第2位[1]。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化学刺激等等引发的胆囊急性炎症,过饱、饮食不规律,精神刺激、过劳等是常见诱发因素[2-3];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右上腹阵发性或绞痛,或右胁肋胀痛可放射至右侧肩部、后背部,常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胆囊区触痛,墨菲征(+),轻度黄疸,腹壁紧张等症状体征[4]。
李晨曦孙和平吴建国
关键词:疏肝利胆胆囊区清热方过饱
疏肝利胆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72例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胆腑郁热证患者效果。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就诊的72例胆腑郁热证PBC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疏肝利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免疫球蛋白M(IgM)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身热不退、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大便秘结、呕吐呃逆、口苦咽干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7、IL-6、TNF-α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TBIL、AST、ALT水平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GSH-Px、SOD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免疫指标HA、LN、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IgM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vs 72.22%)。结论: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胆腑郁热证PBC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宋晓静邵毅金晓一杨乐乐谢延德拜重阳
关键词:微炎症肝功能
基于肝脏胆固醇代谢研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防治胆固醇结石的机制
1目的本研究在前期临床及动物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结合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探索中药方剂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的有效成分和重要分子靶标,及其调控胆固醇结石生成的具体分子机制。2方法2.1网络药理学及生物...
陶倩倩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网络药理学肝脏代谢
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用疏肝利胆通泄汤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4年
分析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用疏肝利胆通泄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秦皇岛市中医医院60例病例样本中进行,收录时间限制为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并确保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入组后,因研究需要,需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两组(A、B两组),且两组分配数量相等均为30例。A组的治疗方式:熊去氧胆酸,B组的治疗方式:按前组治疗后,加用疏肝利胆通泄汤,4周为所有组的观察周期。比较所有组各个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所有组肾上腺素、丙二醛、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血清总胆固醇(简称分别为E、MDA、TBiL、TBA、TC)水平均表现出降低态势,尤其是B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表现出上升态势,尤其是B组;治疗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A组,B组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用疏肝利胆通泄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机体应激水平,促进肝胆功能的恢复,且疗效显著。
王艳辉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相关作者

朱培庭
作品数:152被引量:63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胆结石 胆色素结石 胆宁片 中医药疗法
马融
作品数:506被引量:3,768H指数:28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小儿癫痫 治疗小儿 抽动障碍
张喜莲
作品数:223被引量:1,145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儿童 小儿癫痫 抽动障碍 治疗儿童
李跃汉
作品数:11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有机磷中毒 疏肝利胆 疏肝利胆法 胆汁引流 有机磷农药中毒
刘璇
作品数:40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小儿 名医经验 小儿癫痫 治疗小儿 疏肝利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