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番茄褐斑病菌“的相关文章
-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以不同抗病品种的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POD、PAL及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番茄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4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 吴利民陆宁海
- 关键词:毒素酶活性
-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
- 2008年
-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条件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培养时间等条件下所制备的毒素其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6、振荡培养15 d;病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不同,对皖红2号的毒性最强,对美国大红TF419的毒性最弱。
- 吴利民陆宁海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毒素番茄品种毒性
- 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但不同培养基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室温25℃,连续振荡,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
- 陆宁海吴利民田雪亮徐瑞富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产毒条件
-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抗·感番茄品种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研究在番茄褐斑病菌毒素作用下,番茄抗、感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及根的电导值和PAL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感病番茄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均受到抑制,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毒素的影响较感病品种小,即感病品种对毒素敏感,且抗、感病品种的电导值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增加幅度较感病品种大。
- 陆宁海郭立季吴利民徐瑞富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毒素抗病品种感病品种
- 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范围被引量:11
- 2006年
- 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产毒条件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不同植物对病菌毒素的敏感性不同。
- 陆宁海齐尚红吴利民徐瑞富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毒素
- 番茄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8℃,适宜温度为27~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5~35℃和10~40℃,适宜温度分别为30℃和27~30℃;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分别为3~10和4~10,适宜pH值均为6~7。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均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病菌可以在大棚内外越冬。退菌特、代森锰锌、扑海因、速克灵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张定法刘鸣韬高付军毛红彦李来泉
- 关键词:分生孢子褐斑病菌番茄生物学特性适宜温度杀伤作用
- 哈茨木霉TR-12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5
- 2006年
-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番茄褐斑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时,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率高达82.5%。比较测定了哈茨木霉菌液和4种药剂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哈茨木霉对番茄褐斑病菌的抑制作用较50%速克灵WP和50%退菌特WP相对较差,哈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含孢量10^6个/mL的抑制效果与75%百菌清相近,含孢量10^8个/ml,的抑制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相当。
- 吴利民陆宁海郎剑锋田雪亮徐瑞富王旭丽
- 关键词:哈茨木霉番茄褐斑病菌拮抗作用
- 番茄褐斑病菌的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 本文试验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
- 陆宁海徐瑞富吴利民田雪亮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
- 文献传递
- 番茄褐斑病菌的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5年
-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件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0~8.0h。叶面保湿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24~48h。不同番茄品种对病菌的敏感性差异较显著,世纪、夏丰为高度感病品种,百果强丰和博爱15号为中抗品种、霸王、皖粉3号和皖粉4号为抗病品种。不同菌龄的H.carposaprum对番茄的致病性也有差异,菌株培养10d时的致病力较强,培养15d的致病力次之一培养5d和培养20d的菌株致病力较差。
- 陆宁海徐瑞富吴利民田雪亮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侵染
- 番茄褐斑病菌的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 C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 h;当温度为25-30C时,潜...
- 陆宁海徐瑞富吴利民田雪亮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侵染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陆宁海

- 作品数:125被引量:5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抑菌活性 番茄褐斑病菌 小麦条锈菌 黄瓜褐斑病菌 哈茨木霉
- 吴利民

- 作品数:102被引量:4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菜粉蝶 番茄褐斑病菌 抑菌活性 黄瓜褐斑病菌 毒素
- 徐瑞富

- 作品数:71被引量:59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番茄 番茄褐斑病菌 土壤微生物 黄瓜 哈茨木霉
- 田雪亮

- 作品数:122被引量:5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黄瓜 番茄 拮抗作用 苹果黑星病 晶体蛋白
- 郎剑锋

- 作品数:112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哈茨木霉 经济作物 茎基腐病 生物防治 木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