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篇“ 电抗休克“的相关文章
反复复律转复无效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一例
2024年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发病凶险,甚至可引起猝死等并发症[1-2]。我们报道一例复律转复“无效”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与借鉴。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反复心悸10 d, 加重3 h”于2022年10月16日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
鲍正宇朱业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电抗休克射频消融术心电描记术
早产儿房间隔膨出瘤并发心房扑动同步复律成功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报道了1例房间隔膨出瘤并发心房扑动早产儿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患儿男,胎龄35周+2,因"心动过速、气促、呻吟15 min"入院。患儿母亲胎心监护提示胎动过速,胎心率230~240次/min,急诊剖宫产分娩。患儿入院心图显示心房扑动,心房率440次/min,心室率220次/min,呈2∶1传导;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膨出瘤、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用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24 h,未恢复窦性心律,后用同步复律能为4 J(1.8 J/kg),患儿恢复窦性心律。随访至2019年12月18日(纠正胎龄41周+4),患儿心房扑动未再复发。
杨晓玲张桂菊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心房扑动电抗休克
孤立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临床基线资料对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孤立性心房颤动128例,且均为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者。术前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房颤病程、房颤类型、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球蛋白、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是否行复律等临床基线资料。经门诊或住院随访病人心图、24 h动态心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过(14.33±5.49)个月随访,单因素分析示房颤病程(OR=1.008,95%CI:1.003~1.013,P=0.001)、房颤类型(OR=0.432,95%CI:0.191~0.973,P=0.043)、左房前后径(OR=1.114,95%CI:1.027~1.207,P=0.009)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COX多因回归素分析,房颤病程(OR=1.012,95%CI:1.002~1.016,P=0.009)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程为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程越长复发率越高。
刘伟周建华谢东君袁晓燕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C反应蛋白质每搏输出量电抗休克
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SA)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STEMI且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142例,根据VSA发生情况分为VSA组28例,非VSA组114例,另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干预组80例,未干预组62例。未干预组年龄≥75岁12例,60~75岁50例;干预组年龄≥75岁29例,60~75岁51例。比较各组发生VSA的危险因素。结果未干预组年龄≥75岁患者VSA发生率明显高于60~75岁患者(41.7%vs 32.0%,P<0.05)。干预组年龄≥75岁患者VSA发生率明显高于60~75岁患者(13.8%vs 5.9%,P<0.05)。干预组年龄≥75岁患者VSA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年龄≥75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VSA患者心图J波、QRS波、右冠状动脉、心动过缓、持续低血压以及TIMI 0级比例明显高于非VSA患者(P<0.05,P<0.01)。多元logisict回归分析显示,心图J波、心肌肌钙蛋白Ⅰ、TIMI血流分级、持续低血压是年龄≥75岁患者发生VS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提前干预老年急性STEMI患者高危因素,可降低VSA发生率,提高VSA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
王忠民毛海艳刘煜昊高传玉陈岩吴秀娟程江涛郑晓辉刘伟利
关键词:电抗休克反搏动术心肌再灌注
综合治疗措施救治交感风暴患者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解质紊乱、精神紧张等因素会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并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现就我院收治的交感风暴患者1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胸痛、胸闷4个月,再发1h”于2017年3月20日1500入院,既往糖尿病史6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0.5g 3/d)降糖,血糖控制理想,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史。抽烟20年,10支/d。家族史、
申文彬卫世强刘会君冯宏启张瑞霞朱改针胡冰白静王禹
关键词:电抗休克电解质胺碘酮舒芬太尼
老年特重度烧伤并发室性心动过速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2017年8月4日,笔者单位收治特重度烧伤老年患者1例,伤后2~4 d,因休克期补液量偏多,患者出现多次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血压过低无法静脉推注胺碘酮,经心内科医师会诊,给予多次复律后室性心动过速得以纠正。提示当特重度烧伤老年患者出现无法用药物纠正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时,首选治疗方案为复律。
朱海涛曹玉珏屠海霞姜久龙陈帆
关键词:烧伤心动过速室性电抗休克
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预防性治疗被引量:10
2017年
心房颤动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关于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有关心房颤动防治现状的横断面调查更少。其中一项重要研究为覆盖全国13个省、14个横断面的自然人群研究,其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发生率为0.77%,年龄标化后发生率为0.61%,
邹文孝邹文淑王译常蓉王建国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每搏输出量电抗休克抗凝药华法林
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士除颤技术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临床护士除颤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引导性反馈"教学模式,应用急救综合模拟人,结合典型临床案例情境,对384名临床护士进行除颤技术项目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自设护士实施除颤技术自信心自评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培训后用学习满意度亚量表调查护士对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评价,共350名护士完成培训和问卷填写。结果培训后临床护士实施除颤技术操作的自信心为(48.70±6.96)分,培训前为(43.05±7.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2,P<0.001)。97.1%(340/350)的护士认为高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料和学习活动来促进其对除颤项目的学习,认为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有帮助和有效的、能激发学习动机、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护士分别占96.6%(338/350)、95.7%(335/350)、93.7%(328/350),94.0%(329/350)的护士喜欢高仿真模拟教学。结论高仿真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应对除颤和急救等紧急临床情境时的自信心,并得到临床护士的认可。
汪晖余云红席新学于明峰张文艳
关键词:护士在职培训电抗休克
反复复律、大剂量联合使用心律失常药物抢救顽固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一例被引量:4
2016年
患者,男,62岁,2013年10月4日晚18时左右散步时突发晕厥,自醒后话求救,约半小时后送入本院急诊。入院时诉胸闷明显,气短,烦躁不安,自诉发病当时意识丧失,发病前无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大小便失禁等不适主诉。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房颤”病史,均未正规治疗。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
罗学胜王珊珊张红陈穗陈琳张建李琦
关键词:电抗休克
除颤实施时机及除颤能量选择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5年
吴兴田医生提出的除颤时机及能量选择相关的几个问题也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对以上问题综合解答如下. 一、室颤的类型 临床上室颤可以分为3类:①原发性室颤:多由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肌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如基因缺陷或触等)造成,此类室颤是除颤的最佳适应证,如能及时除颤,其成功率为89%-95%。
冯庚
关键词:电抗休克

相关作者

张奕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心室颤动 电抗休克 除颤 辨证论治 无脉
朱纯石
作品数:61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 心脏起搏 心律失常 紧急床边心脏起搏
刘世明
作品数:201被引量:935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疾病 心肌细胞
黄顺忠
作品数:27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急诊 抢救 急救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梅伯英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肌电位 电抗休克 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