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1篇“ 生长发育迟缓“的相关文章
- 开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开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开平市中心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660例6-36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将其分为生长发育迟缓组与生长发育良好组,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开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4660例婴幼儿经生长发育评估后,其中生长发育迟缓139例,占2.98%;生长发育良好4521例,占97.02%;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母亲受教育程度低下、家族矮小史、家庭总月收入≤2000元均是开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0R>1,P<0.05)。结论开平市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低出生体重、母亲受教育程度低下、家族矮小史、家庭总月收入≤2000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以期降低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
- 余淑娟黄锦清方艳莹
- 关键词: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因素
-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营养补充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锌、血红蛋白、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体质量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疗效确切,可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机体内血清锌、血红蛋白表达,改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和食欲,且安全可靠。
- 王淑敏叶海娅孙建星王运清常春阳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参苓白术散生长激素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在生长发育迟缓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在生长发育迟缓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广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生长发育迟缓患儿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两日序贯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观察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单日复合GH激发试验,对比两组患儿GH峰值、GH阳性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结果观察组激发试验前GH水平基础值、激发试验后GH水平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发试验后GH分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发试验后IGF-1与IGFB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发试验后1年身高、体质量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激素刺激实验中,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单日复合GH激发试验相较于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两日序贯GH激发试验能更好地激发GH分泌,有更高的阳性率,能促进生长发育。
- 毛精英吴杰夏桂英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生长激素
- 以生长发育迟缓为表现的1例O’Donnell-Luria-Rodan综合征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O’Donnell-Luria-Rodan(ODLURO)综合征是KMT2E(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E)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1例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的12岁9个月男性患儿,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全外显子组测序及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分析显示患儿在染色体7q 22.3区域存在506 kb的杂合性缺失,缺失区域包含KMT2E在内的6个基因,诊断为ODLURO综合征。其父母、弟弟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均无异常,提示该缺失为新发突变。此病例的临床和遗传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ODLURO综合征的认识。
- 袁晶晶王玉君黎露莎谢艳红莫朝晖金萍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
- 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临床特征及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临床特征及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青春期生长发育迟缓患儿(观察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青春期儿童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叶酸、铁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5-羟维生素-D、血钙等营养物质,同时测定生长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等指标了解两组检测对象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通过询问调查对象本人和家长,对其基本情况(饮食、睡眠、情绪管理、运动情况)进行回溯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液中各类营养物质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而分析影响发育迟缓的因素发现,遗传因素、母体因素、家庭教养因素和精神因素是影响发育迟缓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且观察组的不良因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影响青春期发育迟缓发生率的因素比较复杂,且该疾病与患儿血液中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 何美春
- 关键词:青春期发育迟缓影响因素
-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治疗原则
- 2023年
-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顺序异常或延迟的现象,被称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语言、体格、心理、智力和运动的发育落后。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可分为非器质性和器质性。非器质性是指心理因素、生长环境、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如喂食时营养摄取不足等;器质性是指肾脏、内分泌、神经、胃肠道等系统功能不全或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 何露
- 关键词:非器质性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营养摄取发育落后
- 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哪些?被引量:1
- 2023年
- 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指的是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相比同龄人偏慢或停滞的情况。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约有5%~1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生长发育迟缓不仅使儿童青少年身高偏矮、体型偏小,还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如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骨骼发育不良等。
- 张亮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长青少年身高同龄人
-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分析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使用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136例存在生长发育问题的儿童,其就诊时间为2021.06-2022.01,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实验组(综合干预),各68例。对比两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发育状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IGF-1水平、甲状腺功能。结果 指导后实验组社会能力良好,行为问题减少;对照组身高及体重均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良好;实验组的睡眠质量存在明显提升;实验组IGF-1水平升高,P<0.05。结论 给予儿童早期综合干预的指导可帮助纠正患儿发育不良的情况,值得各位学者学习和借鉴。
- 蓝庆耀王学翠覃耐柳唐燕秋张小利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综合干预儿童成长营养支持
- 青春期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竟因炎症性肠病
- 2023年
-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尚无根治药物,需长期治疗,因此被称为“绿色癌症”。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与基因易感人群常接触危险环境因素相关,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西化饮食、不良生活方式、细菌感染、肠道菌群紊乱等[1]。越是低年龄发病,越预示疾病往后较难控制,及早诊断与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 郑小敏
- 关键词:免疫系统紊乱不良生活方式炎症性肠病生长发育迟缓肠道菌群紊乱
- 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追赶生长的临床分析
- 2023年
- 观察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追赶生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对象:40例本院收治早产儿且均存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现象,利用单双号抽签法分组,20例单号患儿归为对照组,依托常规喂养方式;另外20例双号患儿归为观察组,依托早期胃肠道外营养支持,评析内容如下:(1)营养摄入情况;(2)血清蛋白指标;(3)体格发育情况;(4)智能发育情况;(5)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1)观察组早产儿在肠内热卡、静脉氨基酸、总热卡摄入量均比对照组营养摄入情况更好(P<0.05)。(2)观察组白蛋白和总蛋白提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提升情况,(P<0.05)。(3)观察组早产儿身长、头围以及体质量均比对照组早产儿生长更好,(P<0.05)。(4)观察组早产儿在3、6、12个月龄MDI与PDI指数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MDI指数与PDI指数,(P<0.05)。(5)观察组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较少,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5.0%,(P<0.05)。结论 应用早期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改善效果更理想,无论在营养指标改善,还是体格、智能发育方面改善均比常规喂养方式改善更好,有助于早产儿生长速度追赶,且营养不耐受情况较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喂养方案。
- 朱文灵范淑霞张伟强
- 关键词: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相关作者
- 蔡威

- 作品数:476被引量:2,796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儿童 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小儿
- 陈远华

- 作品数:54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细菌脂多糖 小鼠 N-乙酰半胱氨酸 维生素D缺乏 生长发育迟缓
- 徐德祥

- 作品数:218被引量:5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
- 研究主题:小鼠 细菌脂多糖 急性肝损伤 毒理学 镉
- 王华

- 作品数:288被引量:1,30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小鼠 褪黑素 细菌脂多糖 镉 免疫性肝损伤
- 任梅宏

- 作品数:49被引量:3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羊膜腔穿刺 微缺失 高龄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