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0篇“ 理论主题“的相关文章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论纲
2025年
理论主题是指一个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面向的根本问题。探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需要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结构特征及研究价值,分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的逻辑关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
张荣华梁超
关键词:理论主题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与科学体系被引量:10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文化使命论、文化道路论、文化领导论、文化立场论、文化实践论和文化布局论等诸多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具有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特点,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陈海若
关键词:理论主题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结构
2024年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犹如人类历史上的壮丽日出,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思想史的面貌,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结构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杨耕
关键词:理论主题马克思主义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结构
2024年
一、关于人类解放学说和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而创立的,其最高目标,就是力图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对物的占有关系来消除人与人的异化关系,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就是“人类解放何以可能”这一时代课题在理论上的反映和升华。
杨耕
关键词:理论主题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主义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理论主题学习实践——以小学四年级下册“低碳生活每一天”为例
2024年
跨学科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实践和生活中的问题。《道德与法治》作为部编版的新教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其教学内容丰富,涵盖语文、美术、音乐、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实践活动等多个学科领域,跨越领域广泛,学科融合度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层次、深度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理论知识,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来进行教学。
连振东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主题实践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被引量:9
2024年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中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了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又一个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构成完整的体系。揭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内涵明确,以“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核心词语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党领导文化的实践中,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清晰的思想逻辑。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论主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贯穿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必须不断增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执行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齐卫平
关键词:理论主题
基于文献标引的蒙医基础理论主题词研究
乌吉斯古楞
中国反贫困理论主题创新和制度分析
2023年
中国反贫困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西方“滴涓效应”和“善治”理论等分析范式都无法正确阐释中国实践及经验。中国反贫困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是创造“美好生活”。后脱贫时代仍需构建相对贫困治理机制。中国反贫困的实践具有党政主导制度治理的鲜明特点。运用制度分析思路来探讨贫困治理的帮扶制度、综合管理制度、多元一体的大扶贫制度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陷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布旻晟陆永胜
关键词:反贫困理论主题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理论主题
2023年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开始克服旧哲学的局限性,初步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向。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的实现方式,并未诉诸“纯粹理论批判”,而是采取了变革现存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实践批判”。马克思从抽象的“哲学王国”走入现实世界,对一个个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求解,锚定了自身哲思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对“旧世界”及其“旧制度”展开了犀利的唯物主义批判:通过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形式,揭露了其钳制人民自由的真实本质;通过剖析等级议会代表们的辩论内容,揭露了等级议会制度本身的根本局限;通过追溯法律条文的物质利益基础,揭露了普鲁士法律制度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阶级属性。作为批判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将哲思提升到了探寻人民解放之道的高度:将报刊作为实现自由和民主的社会理想的媒介,赋予它以反映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价值意蕴;支持维护以城市和农村权利平等为内容的区乡制度改革运动,赋予法国大革命口号以“人人平等,市民和农民平等”的革命意蕴;确认民主制为真正反映现代国家本质的政治制度,提出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全体公民的政治平等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制度。
聂海杰黄会南
关键词:《莱茵报》理论主题

相关作者

黄新华
作品数:176被引量:1,179H指数:1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体制改革 公共服务 政府 新制度经济学 政府规制
杨耕
作品数:160被引量:868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王雨辰
作品数:31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马克思主义理论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研究
韩振峰
作品数:466被引量:797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崔大华
作品数:40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儒学 庄子思想 孔子儒学 中国传统思想 理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