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5篇“ 现实关怀“的相关文章
- 改革风云·自我觉醒·价值重塑——时代创业剧的叙事策略与现实关怀
- 2025年
- 时代创业剧关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家这一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诞生的新兴社会群体,聚焦民营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及其与政府、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在表现对象和叙述方式上都显然有别于年代剧、职场剧的电视剧类型。呈现经济改革风云、书写人物自我觉醒和重塑转型价值,彰显时代创业剧的叙事策略与现实关怀。
- 梁振华张熹
- 关键词:叙事策略现实关怀
- 中国现代科教电影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创造
- 2024年
-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教育影片,自此努力回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召唤,自觉助力现代教育、培育现代国民、建设现代国家与抗战救国。在三十余年的不凡发展中,廖恩寿、孙明经等创作了数量可观、题材广泛的科教电影,形成了现代科学普及教育片、科研片、技术推广片、教学片、训育片、军事教育片、社会科考片与社会科学教育片等诸多类型,创造了适应不同类型的科学说明体式、纪录体式与“戏剧式”的文体形式,找到了既符合说明对象自身特点又符合认识规律的说明顺序及相应的结构方式,发展并丰富了不同文体形式的表现方法,其使用的电影语言都是阐释性与说明性的。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在关怀现实中的文体创造,为当代科教电影的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电影艺术遗产。
- 李兴阳
- 关键词:现实关怀文体创造
- 纪录片中的现实关怀:影像之下的社会责任被引量:1
- 2024年
- 纪录片与生俱来便有着纪实性的表达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只能停留在纪实,蕴含现实关怀精神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纪录片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内核。纪录片的创作者将现实关怀投射到每一个摄制主题中,从而真切地关怀、叩问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在现实关怀这个精神维度上,任何艺术都无法割裂开来,纪录片更是如此。本文从故事叙述、镜头语言和后期制作的角度,阐述纪录片中的现实关怀和呈现意义。
- 王姝雅
- 关键词:纪录片现实关怀故事叙述镜头语言
- 史实建构、中西融通与现实关怀——陈景良教授《学步古今:中国法律史略论稿》评介
- 2024年
-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以中央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专门文件,对于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意见》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国实际,推进法理学、法律史等基础学科……更好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 朱磊
- 关键词:法学理论研究中国法律史现实关怀
- 前沿形式与现实关怀并重——新时代中国青年导演的影像探索
- 2024年
- 21世纪之前,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侧重对社会现实场景的正面叙述,这种拍摄方式对于弘扬正能量价值理念大有裨益,但难免失于片面。21世纪中国青年导演更加注重电影的整体性和多维层次,在探讨拍摄技法的先锋性之余,对“底层形象”多加关注,通过描绘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处境反映当下社会现状,试图还原一个客观多面的现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需要中国电影人在宏观上把握全球现代性的特殊语境,通过电影文本来重现和重构普通小人物的形象,让电影真正蕴涵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 王琳
- 关键词:现实主义
- 民国税制理论对现实关怀的历史检视
- 2024年
- 民国时期正值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西方的现代化理念传入中国,促使国内各领域的理论不断丰富。作为民国时期财政学理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租税理论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与当时税制紧密交织,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进步性及现实关怀特色,也在近代税制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国税制理论的建构与演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以现代性逻辑进行了理性愿景上的建构主义以及实践基础上的演化主义尝试,尤其是演化过程中之于现实的各种探究、提炼和总结,体现出较强的进步意义。对比考察民国三个时期的税制理论,并从所属时代及其探寻现代化过程中沿用理路的角度出发,解析其与税制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现实的税制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付志宇敖涛
- 关键词:民国税制理论税制改革财政思想
- “诗性感觉”与现实关怀——李樯小说印象
- 2024年
- 李樯近20年的文学叙事,兼具奇幻寓言与现实书写的深度。他运用虚构与想象力,创作出富含哲理的“生存寓言”及“奇幻志异”小说,同时,也不乏直接取材生活的现实作品。其叙事风格豁达宽柔,洋溢着“诗性感觉”,表达纯粹动机、轻松状态与自由精神。李樯的诗歌与小说间存在隐性的“自我对话”,二者切换自如,形成浑然天成的文学体系。他擅长捕捉生命细节与人性幽微,通过诗性语言传达对人与世界关联的深刻探问。作品中,李樯展现出艺术自觉与强烈生命意识,运用浓郁诗学意味的语言,在描绘小人物日常时,隐藏对命运与人性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不仅触动人心,更促使读者反思自我人生处境与灵魂挣扎,展现了其文学叙事的独特魅力与深度。
- 刘名扬
- 关键词:自我对话
- 莱昂纳多·博夫圣母论的建构方式与现实关怀
- 2024年
- 莱昂纳多·博夫的圣母论突破了进步/保守的二元框架。他试图论证玛利亚在不借助任何中介的情况下成为了圣灵的永久居所,因此上帝的神性与圣母的人性在位格上合为一体。这一理论的建构方式与安提阿学派的基督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博夫的圣母论源于对解放神学的反思。他希望妇女的政治参与将以关怀为核心的女性经验注入公共生活,改变由男性主导的社会运动过于强调计划和事业而不以人为本的危险倾向。这一理论的调和主义色彩深刻地反映了解放政治与日常生活的辩证关系。
- 高然
- 关键词:圣灵女性解放神学
- 民命所系:青苗神信仰的文化特性及其现实关怀
- 2024年
- 在以农为本的传统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来自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挑战。为应对由天灾引发的生产危机和秩序危机,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民间,形成了一整套以青苗神为代表的农神信仰体系。传统青苗神信仰具有多元性、区域性、民族性、实用性等特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乡村社会在组织青苗神信仰仪式的同时,建立青苗会组织看护庄稼,由此沟通信仰与世俗、乡村治理与国家治理。青苗神信仰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的一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信仰模式,既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中华农耕文明共性,有助于从文化信仰的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张松梅王洪兵
- 关键词:乡村治理
- 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怀探究
- 2023年
- “都市水墨”人物画是传统水墨画在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传统水墨画技法与现代美术艺术形式相融合的产物,其具有鲜明的传统水墨艺术特点,兼具艺术审美价值与现实关怀价值。对“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怀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都市水墨”人物画内的现实关怀表达思路,灵活利用传统水墨画的创作技法、多元化的现代绘画元素进行创作,进一步丰富“都市水墨”人物画内容,促使画作呈现出更强烈的现实关怀,提升现代社会“都市水墨”人物画的价值。
- 芦庆芳
- 关键词:传统水墨画都市水墨绘画元素人物画现实关怀艺术审美价值
相关作者
- 丁为祥

- 作品数:117被引量:3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宋明理学 儒家 儒学 道德理性 理学
- 李培挺

- 作品数:64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管理哲学 卢卡奇 管理科学 境遇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
- 刘军

- 作品数:318被引量:7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散文 煤样 瓦斯解吸 瓦斯抽采 抽采
- 王汶成

- 作品数:51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论文学 文学话语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研究 文学
- 黄江苏

- 作品数:31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80后 现实关怀 先锋小说 汤汤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