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5篇“ 现代戏曲“的相关文章
现代戏研究:探索现代化之路
2024年
中国特色剧学三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涉及传统的传承发展、现代话剧的开拓创新、外国剧的学习借鉴等各个领域,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剧场空间、观众心理、市场营销、文化生态等各个环节。现代戏研究是一项新兴的、有中国特色的剧学学科建设实践。
李伟
关键词:现代戏曲戏剧学观众心理外国戏剧现代话剧
新媒体艺术时代现代戏传播形式虚拟化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艺术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己任,给予受众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而现代技术与艺术的交融,则从视觉、声觉、空间营造现代化的艺术传播场景,带来一场超现实与传统艺术的结合,能使现代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幻想时空是现代戏虚拟化表达最为直接的体现,以虚拟技术为支撑,以传统艺术宣传为导向,开辟了现代戏传承的新天地。为此,文章以新媒体艺术时代对现代戏的影响,探究在虚拟技术下,现代戏的思维虚拟、视觉虚拟、艺术虚拟、空间虚拟,总结虚拟技术、3D虚拟影像、传感器、动画技术对现代戏虚拟化传播的效果。文章研究的核心是现代戏与虚拟化的结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比对现代戏传承虚拟化样本,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重要观点。通过建构现代戏整体虚拟化思考,指出3D虚拟影像、传感器对现代戏场景的营造,动画艺术对现代戏媒介形态的影响,推演了传统虚拟化转化之路。虚拟化与现代戏既相互渗透,又同步递进,指明现代戏在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发展方向,为现代戏虚拟化发展进程提供研究实例,使虚拟化成为现代戏传播主战场。现代戏可依托于虚拟技术,改革、创新、传播,提升我国现代戏的竞争力,展现现代戏传播的新生态。
吴立敏
关键词:新媒体现代戏曲虚拟化
现代戏文体的一个完美案例——再论《曹操与杨修》
2024年
现代戏文体以现代世纪的世界观为基础,它与以“中世纪”信仰为基础的三个古典文体(杂剧、传奇、古典地方)在人物描写、情节艺术和有无悲剧意识方面有着不同的文体原则。本文分析了现代京剧《曹操与杨修》在人性描写、“行动整一性”和悲剧性三个方面的成就,认为它是现代戏文体的一个完美案例。
吕效平
关键词:现代戏曲中世纪文体悲剧
大型音频系统在现代戏演出场馆中的应用
2024年
高质量的大型音频系统能够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提升演出效果。基于此,重点分析现代戏演出场馆对大型音频系统的需求,探讨满足需求的大型音频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应用和测试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包含扩声、监听、信号处理与控制3个部分,能够提供稳定的声压级和优异的音质,满足现代戏演出的需求,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杨徐丰
关键词:现代戏曲音频系统扩声系统
现代戏”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以婚恋题材创作为中心
2024年
人性与婚姻的相融与相悖日益成为当今人们思索的问题,而“现代戏”在舞台上也逐渐开始构建和再现有关婚姻的反省与人性解读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理解。在婚恋题材的创作中,现代性包括“人性意识”“女性意识”的底层逻辑以及“哲学话语”的上层逻辑,所体现的是一种观念、一个相对过程、一种哲学属性。经过对几部婚恋题材“现代戏”演绎中的详细解读,可以考察出剧作家对婚恋关系的深度思考与表达,同时深入分析的“现代性”内涵,也有助于认识和克服当下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弊端。
裴斐斐
关键词:现代戏曲婚恋
“存在”与“行动”——论古典情节艺术与现代戏情节艺术的区别
2024年
《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刊载的论文《论传统与传奇的手卷式结构》描述了现代戏的“情节整一性”与古典“手卷式结构”的差异,但不认为这种差异具有“现代性”与否的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戏与古典情节艺术更本质的差异是,前者描写人之“行动”,后者描写人之“存在”;现代戏的“情节整一性”更应该被定义为“行动整一性”。“手卷式结构”用于描写人之“存在”,不但是中国古典的常见情节样式,也是欧洲中世纪剧的常见情节样式,因为在中世纪个人的“行动”既是不可能的,也是缺乏意义的,剧无从描写。情节艺术的“行动整一性”以现代世纪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世界观为其基石,是现代世纪剧艺术的特征。中国当代创作的障碍就在于人之“行动”往往受到阻遏,其“现代性”精神不能畅扬。
吕效平
关键词:古典戏曲现代戏曲情节艺术整一性
现代戏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李伟《现代戏论稿》及相关论著评析
2024年
上海剧学院李伟教授2022年出版的《现代戏论稿》和2014年出版的《20世纪改革的三大范式》两部学术专著,是作者20多年心血的结晶。二者之间,后者是前者推出前的铺垫,而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后者的深化。前者在后者论述的基础上,以梳理开路,以辨正立论,以反思深化,古今关联、点线结合,对新世纪以来的创作演出的状况与态势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为现代戏学科的确立和建设夯实了根基。
廖全京
关键词:现代戏曲学科建设
传统高甲现代戏的融合创新探究--以《围头新娘》《阿旺的幸福生活》为例
2024年
目的:传统高甲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与现代戏的融合创新对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探讨中国传统高甲现代戏融合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近年来,传统高甲不断创新发展,涌现出《围头新娘》《阿旺的幸福生活》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方法:文章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分析其所体现的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以论证传统高甲现代戏融合创新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首先介绍高甲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现代戏的艺术特色,包括其表演风格、唱腔音乐和舞台表现形式等。随后,深入分析《围头新娘》和《阿旺的幸福生活》两部作品中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发现其在保持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引入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包括融合现代表演方式、舞台技术等手段,使传统高甲焕发新的生命力,激发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兴趣。结果:两部作品在融合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传统高甲现代戏融合提供了成功经验。结论:《围头新娘》和《阿旺的幸福生活》作为成功实例,对传承和发展传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强调持续探索传统艺术现代化路径的重要性。
郑添龙
关键词:高甲戏现代戏曲
从“整理改编”到“经典改写”——兼论现代戏的一种新文体
2024年
对于当今那些为传统剧目赋予了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创作实践,称之为“经典改写”或许比“整理改编”更为准确合理。当代改写已具备不同于传统改写的创作方式,因为它们从文化内涵、主题驱动、叙述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立的文类特征。在情节结构上,传统的“整理改编”多是对经典剧目适当的丰富和补充,而“经典改写”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剧目的叙事方式,再构了改写作品的剧情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传统的“整理改编”对老中的人物性格是基本延续,并不刻意改造,而“经典改写”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既有形象,打开了传统剧目中并不被关注的边缘视角。
赵建新
关键词:新文体
二胡演奏在现代戏创新中的作用与意义
2024年
二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之一,独特的音色和技巧使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胡演奏注重的是技巧的熟练和情感的表达,对现代戏的创新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增强音乐表现力、丰富现代戏音乐风格,还能促进情感深层传达、连接传统和现代、推进艺术形式创新、促进文化多样性表达。通过对《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红灯记》三部经典中二胡运用情况的分析,论述二胡特有的音色及表现力在加深情感表达、音乐风格创新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二胡演奏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曹丽丽
关键词:二胡演奏表现力情感传达

相关作者

孙红侠
作品数:79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现代戏 现代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创作 话剧
李伟
作品数:71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
研究主题:京剧改革 现代戏曲 戏曲改革 戏曲现代化 戏剧学
施旭升
作品数:104被引量:22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主题:戏曲 中国戏曲 京剧 话剧 新编
杨智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女性观 现代戏曲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 艺术本体
王绍军
作品数:25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
研究主题: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朱丽小姐》 交融 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