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9篇“ 环流指数“的相关文章
西南地区暴雨灾害集中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的关系
2024年
选取1971—2020年西南地区95个气象站点日降水资料,以降水集中指数(PCI)为基础,构建了暴雨灾害集中指数(PDCI),分析了该指数在西南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变换方法探究了西南地区PDCI与大气环流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西南地区PDCI呈现增加趋势,其递增率为0.09/10 a,暴雨灾害发生的机率增长;西南地区75%的站点未来PDCI指数呈现增加趋势,预测暴雨灾害发生将会更为频繁;西南地区PDCI与AO、NAO、NINO1+2、NINO3.4、NINO4、PDO、SOI均存在共振周期,在不同时间段内PDCI与上述多种大气环流指数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对应的相关系数介于−0.27~0.31之间,得到上述多种大气环流指数均对西南地区暴雨灾害集中度存在一定影响。
鄢晓茜肖天贵王静
关键词:大气环流
淮河流域最长连续无雨日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的关系
2023年
基于淮河流域1961~2020年3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筛选出最长连续无雨日(CDD),采用M-K趋势检验、主成分分析、时滞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CDD的变化特征及其对12个环流指数的响应。结果表明,淮河流域CDD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表现为西高东低分布特征,春季、秋季和冬季表现为北高南低分布特征;60年来,不同季节的CDD变化亦不同,其中秋季大部分站点CDD增加,流域有变干趋势,而冬季全部站点CDD减小,流域干旱减缓;不同时滞的CDD与WP、SOI和Nino4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Nino4的相关性最强,Nino4对滞后4、5个月的CDD有明显增强作用,对滞后10、11个月的CDD有明显减弱作用;Nino4对CDD的显著影响主要集中在10~15个月共振周期上,且主要呈Nino4超前于CDD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今后干旱预测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马宏伟张钤黄进张方敏
关键词:淮河流域环流指数主成分分析
基于环流指数研究天津长序列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演变规律
2023年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和天津环境模式细颗粒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建立基于环流指数的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方法,研究1951~2021年天津气象和气候条件变化对PM2.5稀释、扩散和清除影响.结果表明,与天津春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高相关的环流指数有东大西洋遥相关型指数、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夏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与副高位置密切相关,高相关环流指数为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和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秋冬季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和亚洲经向环流指数高低对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有较好指示意义,北极涛动指数和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反映了影响我国秋冬季冷空气强度和频次,与秋季天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相关系数为0.45,与冬季天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关系数为0.66.基于环流指数和基于数值模式构建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关系数为0.80,由此数据分析,1951~2021年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年际变化平均波动在2.56%,极端峰谷值与平均值相差7%~8%,20世纪80年代最差,20世纪50年最优,21世纪10年代优于历史平均1.61%.
蔡子颖蔡子颖邱晓滨邱晓滨汪靖樊文雁杨旭郝囝唐颖潇张敏
关键词:环流指数
近60年三峡库区极端降水变化及其与环流指数遥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分析大尺度气候环流与极端降水相关性,对区域洪旱灾害预警和极端天气管理意义重大。现有研究较好揭示了单一环流指数的影响,而多种环流的影响特点尚不明确。基于三峡库区1960—2019年2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从降水持续性、绝对性等方面构建8个极端降水指数(CDD、CWD、R10、R20、Rx1d、Rx5d、R95p、R99p),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等方法,分析了库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从单因子和多因子两方面揭示了气候环流与极端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60年,库区R10、R20、Rx1d、Rx5d、R95p、R99p在空间上均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状态,与多年平均降水空间趋势相同;(2)CWD、CDD、R10、Rx5d总体呈下降趋势,而R20、Rx1d、R95p和R99p则表现为上升趋势,三峡库区持续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有所降低,但短期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均有所增加;(3)从极端降水与环流指数的遥相关分析来看,多因子回归分析对极端降水指数的解释程度优于单因子,其中EASMI和SASMI组合为最强解释因子组合。该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应对极端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曾慧琪滕顺林邵蒙张璐王跃峰
关键词:极端降水遥相关分析三峡库区
黑龙江省水热条件与大气环流指数及玉米产量的关系初探
2023年
利用1981—2020年大气环流指数及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选取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和≥10℃积温距平指标作为水热因子,采用数理统计、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以月、季为时间尺度,分析水热条件与大气环流指数及玉米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8年间,研究区玉米生长季(5—9月)内,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北非副高强度指数和亚洲纬向环流指数等16个主导因子对水分亏缺指数影响显著(<0.01或<0.05),不同时间主导因子不同,影响贡献存在差异,5月影响贡献最大,7月的最小;亚洲纬向环流指数、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等21个主导因子对≥10℃积温距平影响极显著(<0.01),9月影响贡献最大,5月的最小。研究区生长季内,5月、8月水热条件与玉米单产相关不显著,7月、生长季(5—9月)≥10℃积温距平与玉米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0.01),6月、9月和夏季则为双因子与玉米单产相关极显著(<0.01)。构建了5个大气环流指数与玉米单产的统计模型(<0.01),以2019—2020年数据进行验证,引入1个因子(6月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2个因子(6月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和7月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的模型对玉米单产估算准确率更高,在81.1%以上。
姜丽霞赵放李树岭曹蕾李永生张雪梅孙丽莉王晾晾韩俊杰
关键词:玉米产量
基于SPEI指数的河南省干旱特征及与环流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970-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与环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SPEI值,近50年来河南省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空间变化上,年及春、夏、冬季节都表现为西北干旱显著,东南相对湿润。从环流相关性来看,北大西洋涛动(NAO)、北极涛动(AO)、南方涛动(SOI)对河南省春、夏、秋三季干旱有着较强相关性,SOI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在年际上与河南省干旱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路金强甘容杨峰左其亭
关键词:干旱特征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季节异常与主要大气环流指数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1989~2018年ERA5地面太阳辐射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主要大气环流特征指数与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春季,东亚槽位置对中国中东部大面积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有一致性的影响,其位置偏东时,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显著偏少。冬季风强度和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分别对长江流域南北、中国南方东部和西部有反位相的影响。(2)夏季的影响因子比较复杂,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和夏季风是两个较主要的影响因子,NAO对中国北方较多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夏季风主要与江淮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相关联。当NAO指数偏大(小)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偏少(多)。当夏季风偏强(弱)时,江淮流域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显著偏少(多)。(3)在秋季,地面太阳辐射异常主要受到东亚槽位置、冬季风和NAO的影响,冬季风和东亚槽主要影响北方地区,当东亚槽偏西或冬季风偏强时,中国北方除东北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地面太阳辐射偏多。NAO主要与中国西部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关联,当NAO指数偏大时,西部地区北方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偏少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偏多。(4)在冬季,ENSO和冬季风是较重要的影响因子,但其显著影响区域并不对称。在ENSO负位相或冬季风较强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显著偏多,而ENSO正位相或冬季风较弱最有利于中国南方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偏少,但显著影响范围较小。
李爽肖子牛丁煌李朝晖
甘肃省降水集中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遥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降水的年内分配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全球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CI)能很好地表征降水在一年内的集中分散程度大小,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研究。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数据,采用Sen斜率来计算PCI值的变化趋势,并采用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来分析研究区PCI与若干气候环流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PCI值为20.3,最大值为26.3(1980年)、最小值为16.6(2016年),表明年降水分布处于中高集中度范围。从长期趋势来看,研究区年PCI值呈下降趋势,变化递减率为-0.54/10 a;但年内降水还是集中在某几个月份内。甘肃省年平均PCI值的空间变化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这说明东南部年降水呈现出逐渐趋于集中的趋势,而该地区西北部年降水分配却有逐渐趋于均匀的趋势。从四季来看,该区域春、夏、秋季的SPCI值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空间差异明显,SPCI值呈现出东南部低而西北部相对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冬季SPCI值在整个研究区域内空间变化差异最显著;说明甘肃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降水在冬季分布相对均匀,而西北部冬季降水具有高度集中性,也就是降水可能发生在某一个月内。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谱分析表明:甘肃省年降水集中度与大气环流指数PDO,AO,ENSO和SS等存在共振周期,但相关性在不同时域中却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该地区年PCI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受到大气环流指数的影响。
张克新苏志华刘金林曹立国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大气环流
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判定及其与环流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1961-2018年黑龙江省61个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正距平超过1倍标准差为标准,对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事件进行了判断,并按照0.3个标准差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在58年间冬季共发生35次异常暖气候事件,累计天数270 d。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1961-1986年和2009-2018年为低发期、1987-2008年为高发期。71.4%的异常暖事件发生在1986年后,说明异常暖事件的频繁发生对1980年代中后期该省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直接贡献。1961-2018年该省冬季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别为9次、10次、16次。研究月尺度同期环流指数异常与黑龙江省异常暖气候事件的关系,发现北半球极涡面积异常偏小、极涡强度异常偏强、东亚槽强度异常偏弱和北极涛动异常正位相与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可靠参考。
赵佳莹陈莉班晋刘艳华刘泽恩李亚滨
关键词:气候事件环流指数
利用综合沃克环流指数判断沃克环流强弱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综合沃克环流指数判断沃克环流强弱的方法,对UWI指数和OMGI指数赋以权重,构建综合沃克环流指数WCI,WCI值越大,代表沃克环流越强,反之越弱。充分结合了UWI指数和OMGI指数的优点,对于厄尔尼诺...
石丹丹荣艳淑吕星玥冯瑞瑞杨宜颖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盘兴
作品数:216被引量:1,545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环流指数 海表温度 夏季 降水 大气环流
陈慧
作品数:30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淮安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短期气候预测 环流指数 汛期 12 气候预测
李丽平
作品数:140被引量:8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华南前汛期 年代际变化 季内振荡 极端降水 海表温度
黄进
作品数:58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降水 冬小麦 环流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单季稻
张方敏
作品数:68被引量:40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冬小麦 参考作物蒸散 遥感 环流指数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