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篇“ 灵芝属“的相关文章
北方灵芝栽培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
2025年
以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东等地39株灵芝菌株为试材,采用ITS序列测定、体细胞不亲和性试验和SRAP分子标记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确定其种间划分及系统发育关系,以期为我国北方地区灵芝栽培种质的分类、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39个灵芝菌株包括赤芝Ganoderma lingzhi、紫芝G.sinense、松杉灵芝G.tsugae、无柄灵芝G.resinaceum和有柄灵芝G.gibbosum 5个种,相互之间有拮抗反应共713对,无拮抗反应28对,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0~0.93,平均值为0.69。综上可知,我国北方灵芝栽培种质存在种类丰富,遗传背景差异大,遗传多样性强的特征,但部分栽培菌株之间无拮抗反应且遗传距离很近,存在着同物异名现象。
王鹏闫淇王飞温嘉伟李海燕于娅
关键词:灵芝属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一种检测灵芝真菌中性三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灵芝真菌中性三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灵芝子实体的预处理步骤;(2)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步骤;(3)化合物质谱信息获得步骤;(4)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建立步骤;(5)...
冯娜张劲松程池露王晨光唐庆九周帅冯杰王金艳周靖
40个灵芝菌株菌丝特征、子实体产量与农艺性状评价
2023年
以40个灵芝菌株(包括9个江西野生菌株和31个国内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菌丝特征、子实体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丝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菌株G23、G06、G17、G15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较快,长势较好。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菌盖大小、形状、菌柄长度、直径等农艺性状差异较大。野生菌株G01、G06和G09具有较大的驯化潜力,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栽培菌株G33、G32、G11、G12、G30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江西省示范推广。
胡佳戴丹彭新红孙鹏陈绪涛王振熊泽亚刘颖聪魏云辉
关键词:灵芝属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农艺性状
灵芝9个野生菌株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对江西省9个野生灵芝菌株以及全国多地收集的31个栽培灵芝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序和分析,结果 9个野生菌株有灵芝、紫芝、南方灵芝、有柄灵芝、树灵芝等。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9个野生灵芝菌株与31个栽培灵芝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9个野生灵芝菌株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胡佳戴丹彭新红孙鹏王洪秀陈绪涛王振熊泽亚魏云辉
关键词:ITS序列分子鉴定系统发育关系
用于灵芝10个物种快速鉴定的DNA条形码筛选与验证被引量:2
2023年
灵芝栽培品种常出现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依赖于灵芝的形态学特征鉴定物种的传统分类方法不足以鉴定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异。为开发简便而准确的分子水平灵芝物种鉴定方法,以常用于种鉴定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片段、大亚基核糖体DNA(LSU)片段和基因编码RNA聚合酶Ⅱ第二大亚基(RPB2)片段4个DNA条形码,对灵芝10个物种的44份菌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4个条形码的扩增成功率和变异率,根据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差异分析筛选特异性的DNA条形码间隔(DBG),并利用单独及联合条形码构建系统发育树验证筛选的DBG鉴定灵芝物种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β-tubulin和LSU片段的PCR扩增成功率均达100%,ITS和RPB2片段分别为95.35%和90.91%;对比ITS和LSU片段,β-tubulin和RPB2片段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分别小于各自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DBG,有利于准确对物种进行种间鉴定;利用ITS、β-tubulin和RPB2片段分别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能使灵芝10个物种的所有个体聚为1个单系分支,而LSU片段不能准确区分所有供试菌株。与其他3种条形码综合相比,β-tubulin片段更适用于灵芝种间鉴定。
高萌肖世俊李明焱熊晖李振皓韩雪容
关键词:灵芝属
中国灵芝真菌的多样性与资源被引量:23
2023年
灵芝是大型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尽管国内外对灵芝真菌的研究较多,但灵芝真菌的分类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我国过去报道的灵芝真菌有114个分类单元,但其中很多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凭证标本,确认我国目前发现的灵芝种类有40种,其中具有ITS分子序列的种类有39种,其他74个分类单元或为同物异名或为待定种。本文提供的中国39种灵芝的ITS序列可为今后准确鉴定灵芝的野生和栽培种类提供依据。
崔宝凯潘新华潘峰孙一翡邢佳慧戴玉成
关键词:灵芝ITS序列药用真菌
一种检测灵芝真菌中性三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灵芝真菌中性三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灵芝子实体的预处理步骤;(2)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步骤;(3)化合物质谱信息获得步骤;(4)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建立步骤;(5)...
冯娜张劲松程池露王晨光唐庆九周帅冯杰王金艳周靖
灵芝不同种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灵芝不同种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进化和亲缘关系。组装并注释3种未报道的灵芝线粒体基因组,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7种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差异;通过保守编码蛋白基因分析进化情况,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种灵芝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灵芝线粒体基因组为63.616~107.774 kb的闭环结构,包含14个普通编码蛋白基因,1个rps3基因,2个RNA亚基基因以及23~29个tRNA基因。普通编码蛋白基因遗传距离均小于0.12,Ka/Ks<1,说明基因均受纯化选择,相对保守,并未发生快速的进化;内含子数量在11~39个,cox1基因所含内含子数最多且种间差异大;内含子中主要包含RNA聚合酶、GIY-YIG归巢内切酶或LAGLIDADG归巢内切酶结构域;tRNA基因存在插入、缺失与突变,普通编码蛋白基因排列顺序大部分是高度一致的,但也存在部分灵芝线粒体基因发生倒置与转换。此外,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与10种灵芝的亲缘关系最远,与基因顺序分析结果相一致。综上,不同种灵芝线粒体基因组差异主要表现在tRNA基因与内含子数量的不同;线粒体上的基因相对保守;白肉灵芝与其他灵芝亲缘关系最远。
叶丽云孟国良何小芳马水丽吴小平
关键词:灵芝属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进化亲缘关系
灵芝真菌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进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灵芝(Ganoderma)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进化,为灵芝物种分类、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灵芝真菌15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X、MISA、m VISTA、MAFFT、DnaSP、PAML X和IQ-TRE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特征、序列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SR)、基因进化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灵芝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50603~124588 bp,GC含量为25.4%~27.3%,含有15个保守的蛋白编码基因(PCG)、2个rRNA基因和25~29个t RNA基因。SSR主要由AT构成,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比例最高,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和四核苷酸重复。种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差异较大,非编码区的变异水平高于编码区,nad6、nad3和cob基因编码序列的变异度较高,内含子长度与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15个保守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主要受纯化选择影响,其中cob、cox1和nad2基因含有正选择位点。基因编码偏好A/T含量高的密码子,27个高频密码子中,13个以A结尾,14个以T结尾。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灵芝真菌主要分为2个聚类组,其中紫芝、狭长孢灵芝和G. wiiroense聚为一组;喜热灵芝、白肉灵芝和铁杉灵芝聚成一支,与树舌灵芝、梅氏灵芝、四川灵芝和亮盖灵芝构成姊妹类群,共同构成另一组。【结论】灵芝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基因组长度主要与内含子插入和删除有关,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强。
刘潮盛妍妍姜斌卢旗阳韩利红
关键词:灵芝属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进化系统发育
一种用于鉴定灵芝真菌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灵芝真菌的引物对及其应用,所述引物对为RPB2‑F6和RPB2‑R6,引物退火温度为54~57℃,扩增目的片段约900个碱基对,扩增片段应用包括基于Genebank Blast比对的灵芝真菌鉴...
文庭池杨红德雷帮星康冀川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娥贤
作品数:77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灵芝菌株 野生稻 栽培 灵芝 白肉
李树红
作品数:97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栽培 灵芝 灵芝菌株 金耳 羊肚菌
康冀川
作品数:233被引量:933H指数:18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保藏 蛹虫草 菌株 培养基
姚一建
作品数:95被引量:43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冬虫夏草 大型真菌 冬虫夏草菌 菌物 菌株
陈若芸
作品数:202被引量:1,961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 灵芝 三萜 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