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1篇“ 渤海海峡“的相关文章
- 渤海海峡超长海底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讨论
- 2024年
- 渤海海峡通道是我国即将建设的超级工程,该项目跨越老铁山水道且超长海底隧道无法设置中间风井,给项目的建设带来巨大问题与挑战。在对比分析超长海底隧道通风方案的经济性、难点攻克的基础上,推荐采用送排结合+纵向通风的方案,并对该通风方案进行计算。首先,比对中国与欧盟隧道通风设计规范,明确中国规范中的基准排放量与现阶段排放标准不匹配的现状,提出参考Euro6排放标准下的基准排放量计算海峡通道海底隧道需风量的方法,阐述通风计算时采用的污染物的设计浓度和取消换气次数的考虑;其次,采用中国规范和欧盟规范对隧道内风速进行计算,结果均表明,在正常交通工况下,送排结合+纵向通风方案具有可行性;最后,讨论分析洞内污染物CO和烟尘已不再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的控制指标,建议将主洞内临界风速、锂电池火灾控制及救援通风指标作为隧道通风设计的控制指标;讨论新能源车占比提高对隧道运营通风与救援通风的影响,以期为渤海海峡通道通风设计提供参考,为我国通风规范及排放标准的改进提供参考。
- 许鹏马振硕伍毅敏王资健梁炜明
- 关键词:渤海海峡通风设计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测试
- 2024年
-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测量技术,对研究区海域开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研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了回归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与垂直主应力σv均随测试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规律;海峡南部地应力状态存在σH>σh>σv的关系,处于逆冲应力状态,应力场方向为NE,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海峡北部应力状态为σH>σv>σh,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应力场方向为NE,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整个工程区内地应力各分量值之间相差不大,远远小于区内断层活动应力值的下限,表明研究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符合一般地应力测量规律,测试流程符合地应力测试要求,测试数据可用于分析区域地应力状态。
- 王锦山彭华
- 渤海海峡南部近百年来重金属沉积记录的环境意义
- 2024年
- 对取自渤海海峡南部海域的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粒度、^(210)Pb和^(137)Cs同位素测年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并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近百年来重金属污染的过程及程度。结果表明:柱状样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05 cm/a,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平均粒径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一定的粒级效应;各元素的地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则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且自2013年以来呈明显降低的趋势。重金属沉积记录显示出3个阶段特征:1977年以前,经济发展缓慢的阶段;1977—2001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突出的阶段;2001—2021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阶段。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控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 王海根顾效源王庆同杨鹏宇星辰张家浩毛方松葛祥威
- 关键词:重金属环境意义污染评价渤海海峡
- 2023年渤海海峡、渤海湾市售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及形态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渤海海峡、渤海湾市售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并对检出的异尖线虫进行形态学分析及属间鉴定,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春季和冬季采购渤海海峡、渤海湾沿海市售海鱼,检测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分析不同鱼群的感染差异及异尖线虫寄生部位等,并对异尖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调查共检测渤海湾海鱼7种91尾,未检出异尖线虫;渤海海峡海鱼21种210尾,其中11种48尾海鱼检测出异尖线虫,总检出率为22.86%,共检出异尖线虫1370条,平均感染强度为28.54条/尾。检出率前三的鱼种分别为鮟鱇(100.00%,14/14)、带鱼(100.00%,10/10)和辫子鱼(80.00%,8/10);感染强度前三的鱼种为鮟鱇(69.00条/尾)、带鱼(24.70条/尾)和海鲫鱼(19.00条/尾)。异尖线虫在鱼体的主要寄生部位为肠道、肠系膜、腹腔等,泄殖腔中未发现感染。相关性分析表明,鮟鱇和带鱼的体质量与异尖线虫感染强度均呈正相关(r=0.77、0.67,P均<0.01)。检获完整虫体1226条,经形态学鉴定,其中异尖属767条,宫脂属459条。结论渤海湾海鱼未检出异尖线虫,渤海海峡海鱼异尖线虫感染较重,且主要为具有致病性的异尖属和宫脂属线虫,建议加强当地异尖线虫病健康教育,以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 陈瑶王用斌王龙江刘建成许艳李曰进吕文祥李丹闫歌张本光卜灿灿
- 关键词:形态学海鱼渤海海峡
- 冬季大风对渤海海峡水体通量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基于FVCOM模型,通过七套不同风场再分析数据,对2017年冬季渤黄海的海洋水文动力环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发现ECMWF Reanalysis v5_1HR(以下简称ERA5_1HR)风场数据可以对渤黄海冬季水文环境实现最优化模拟。并发现2017年2月17—24日大风事件发生时,渤海和北黄海海流会随大风暴发和松弛流出和流入渤海海峡。出流现象主要出现在渤海海峡的南通道和中间通道,入流现象初期主要出现在北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渤海海峡都有入流现象。在此期间水位呈周期性变化,在大风事件发生时渤海水会向南部堆积呈现南高北低的现象,大风松弛时,渤海水位呈现北高南低的现象。大风期间急剧的流入流出过程显著增强渤海的水交换,三次高频大风过程造成的出水通量分别是18.35×10^(6)m^(3)、32.46×10^(6)m^(3)和34.15×10^(6)m^(3);入水通量分别是21.11×10^(6)m^(3)、38.69×10^(6)m^(3)和22.38×10^(6)m^(3)。两个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风期间风应力才是主导渤海环流和水交换的最重要因素。
- 于航鲍献文鲍献文丁扬
- 关键词:渤海海峡水位差水交换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前期研究与建议
- 2023年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跨海通道工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渤海海峡通道工程,近年来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为推动我国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采用文献调查、现场调研、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历年来渤海海峡通道的研究成果,分析渤海海峡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渤海海峡通道的建设方案。研究结论如下:(1)渤海海峡通道是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南北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可节约燃油100余万t,减少碳排放800余万t,建设渤海海峡通道工程对我国节能减排、优化区域国土空间布局十分必要;(2)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飞速发展,已具备修建渤海海峡通道技术和装备条件;(3)建议采取先期建设铁路通道,预留公路通道方案,采用客货混运,客车速度目标值为250 km/h,货车牵引质量5000 t;(4)建议跨海通道以全隧道方式穿越渤海海峡,采用掘进机法进行施工。
- 刘建友卢春房赵巧兰董入凯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工程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长山列岛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线路必经之地,工程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对比等,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全时效应、直达效应、合作效应等,建议积极争取先期建设蓬莱—长岛段,提升交通可达性;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推进蓬长、旅长旅游一体化发展。
- 杨一洋刘北辰尚家润王一葛张瀚文刘良忠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 渤海海峡西南部海底沉积物重矿物组成与物源
- 2023年
- 渤海海峡是黄渤海交接地带,周边岛屿散布,地形条件复杂,沉积物类型丰富,是研究海洋动力系统的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对32个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研究了渤海海峡西南部海域的重矿物组成、分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帘石,可将其划分成3个矿物分区。庙岛群岛矿物区(Ⅰ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石榴子石矿物组合,物质主要来自庙岛群岛岛屿冲刷物;中部矿物区(Ⅱ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矿物组合,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矿物区(Ⅲ区)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帘石矿物组合,是黄河物质、山东半岛及庙岛群岛岛屿冲刷物的混合物。不同来源的物质在海洋动力综合作用下进行搬运、沉积,最终导致了矿物组合分区之间的物质差异。
- 王庆同赵吉圆王海根杨鹏宇星辰张家浩毛方松刘金庆
- 关键词:渤海海峡重矿物分布
- 近30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进展及展望
- 2022年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作为跨区域大型交通工程,自1992年首次提出即得到各方重视,并开展了近30年持续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CiteSpace、ArcGIS等软件对近30年来渤海通道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方位总结了近30年渤海通道研究的相关进展。结果表明:(1)渤海通道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提出—启动研究阶段(1992—2000年)、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01—2007年)、战略规划研究阶段(2008—2014年)和项目论证研究阶段(2015年至今);(2)渤海通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学、工程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大类,其中以渤海通道建设的区域影响、建设方案比选、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热点领域;(3)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模型构建、空间统计分析、工程地质实测及建模,学科交互性和综合应用趋势渐趋普遍。渤海通道前期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因渤海通道尚处探索阶段,目前多为前瞻性研究。未来仍需整合创新预测方法,提高渤海通道研究的科学性;深入微观视角,探索渤海通道建设的环境影响;响应国家低碳政策,开展渤海通道的交通减排研究,为渤海通道论证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
- 孙海燕李少琦时超丁俊新秦伟山尹鹏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域经济
- 渤海海峡邻近地区2019~2020年大气环境中PM_(2.5)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科学识别PM_(2.5)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区域空气污染治理的关键。研究了大连、烟台、威海这3个渤海海峡的沿海城市2019~2020年PM_(2.5)浓度的年、季节、月份变化规律、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以及PM_(2.5)浓度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3市PM_(2.5)浓度数值比较接近,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威海PM_(2.5)年均浓度最低,大连其次,烟台最高;3个城市2020年空气质量优于2019年;3城市PM_(2.5)浓度均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8月PM_(2.5)浓度为全年最低;3城市平均PM_(2.5)浓度与SO2和CO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和0.844;分析和比较渤海海峡的3个城市人口数量可发现:当地的人口数量对其空气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疫情期间减少汽车尾气及工业污染物排放,导致PM_(2.5)浓度大幅下降,表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 郭忠文姜继慧石华
- 关键词:人口密集
相关作者
- 赵铁虎

- 作品数:105被引量:38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渤海海峡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 浅地层剖面 神狐海域
- 宋克志

- 作品数:103被引量:860H指数:17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隧道工程 盾构 盘形滚刀 渤海海峡 盾构隧道
- 陈晓辉

- 作品数:59被引量:34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浅地层剖面 北黄海 渤海海峡 晚更新世 晚更新世以来
- 李日辉

- 作品数:141被引量:81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南黄海 表层沉积物 晚更新世以来 沉积物 早白垩世
- 王梦恕

- 作品数:431被引量:7,415H指数:47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隧道工程 隧道 浅埋暗挖法 盾构 海底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