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7篇“ 清热类“的相关文章
基于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挖掘兼具抗炎抗肿瘤功效的清热中药
2025年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清热中药的药性、归经、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中药的药物特性。对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的用药提出前瞻性预测。方法以《中药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药物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其中66味清热药进行以“炎*中药名”或“(炎+肿瘤)*中药名”以及inflammation*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nflammation+tumor)*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文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结果66味清热药(未统计附药)中有58味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53味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有48味中药同时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兼具抗炎抗肿瘤的清热中药在性味上以苦、甘、辛味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肺、心、大肠经为主。在TCMSP数据库中运用“药五原则”对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共筛选出1041种活性成分数据,删除掉重复项后最终获得798种活性成分。排名前三的活性成分分别为Luteolin、Kaempferol、Acacetin。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清热药五味、归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具有高度重合性,这一发现对胰腺炎-癌转化疾病的药物研究及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包雅娜张晓楠关溪赵亮崔钰莹吴昱尚东项红
关键词:清热药抗炎抗肿瘤药物特性
2022~2023年某院清热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022~2023年清热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为采购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清热中药饮片的用量情况和销售金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抽取268张用药处方,比较和分析导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情况和产生的原因。结果在清热中药饮片用量情况排名中,前十名的品种比较稳定,其中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稳居前2位。在清热中药饮片销售金额情况排名中,前十名的品种相对稳定,但每年的销售金额情况排名都会有略微变动。在清热中药饮片268份处方药中,不良反应处方药有124张,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系统,症状是皮疹,发生率为20.52%;其次累及消化系统和其他系统,症状分别是恶心呕吐和肢体厥冷、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85%和14.93%;还累及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分别为阴道出血和呼吸急促,发生率分别为2.61%和3.36%。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配伍不当、剂量不当、药物因素、辨证不准、个体因素和其他。结论在2022~2023年清热中药饮片的品种比较稳定,但个别饮片的用量情况和销售金额情况的变化显著,而且清热中药饮片的处方有部分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因此清热中药饮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仔细辨证和加强管理,做好用药指导,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对中药饮片的质量做好把控,确保患者合理和安全使用清热中药饮片。
吴秀刚
关键词:中药饮片清热类
两种小儿清热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的验证
2024年
建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两种中药制剂符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相关规定,以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为研究对象,各选取三组平行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结果 通过需氧菌和霉菌、酵母菌计数中,相关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在50.0%-200.0%,符合相关规定。采用常规法,可检出相关控制菌,说明方法验证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可用于小儿清热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验,可用于控制其质量。
张海波赵翙李景辉
关键词:中药制剂
清热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 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网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等,检索有关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22年9月1日。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传统Meta分析,Addis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Stata 17.0绘制漏斗图及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4篇,涉及4种中成药(连花清瘟制剂、血必净、痰热清制剂、疏风解毒制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总有效率方面,痰热清制剂+常规西药治疗>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血必净+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CT好转率方面,血必净+常规西药治疗>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痰热清制剂+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退热时间方面,血必净+常规西药治疗>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痰热清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咳嗽消失时间方面,痰热清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乏力消失时间方面,血必净+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淋巴细胞计数方面,血必净+常规西药治疗>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白细胞计数方面,疏风解毒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连花清瘟制剂+常规西药治疗>血必净+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在安全性方面,中成药联合常规�
杨洋陈竹刘志伟杜丽高倩倩王文洲冷家会舒闯闯袁发旺
清热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病”,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故治疗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随着中医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家普遍认为“火热”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而清热法则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中药功效理论认为清热中药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其本身泻热存阴的作用,符合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故本文综合近几年相关文献,对清热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清热中药降糖作用主要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清热中药防治糖尿病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彭川张丽花彭庆娟冉思燕谢亚青李敏清何苗吴丽丽刘铜华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炎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热中药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热药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TCMID、NPASS数据库获取5清热中药活性成分,检索DrugBank、NPASS数据库收集对应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名称。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3.9.1软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在线软件DAVID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及疾病富集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分析特有靶点。使用Discovery Studio 4.5.0软件对清热药共有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清热泻火药活性成分297个、清热燥湿药活性成分609个、清热解毒药活性成分1196个、清热凉血药活性成分224个、清虚热药活性成分为389个,对应靶点分别为117、241、402、87和260个;获得共有活性成分7个,对应靶点196个。GO功能、KEGG通路及疾病富集分析显示,清热药可能通过调节外源代谢过程、单碳代谢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对乳腺癌和肿瘤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清热药发挥抗肿瘤、抗乳腺癌的核心化学成分可能为棕榈酸、槲皮素、亚油酸。结论清热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较为相似,均可通过调节外源代谢过程、单碳代谢过程、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的负调控、细胞葡萄糖醛酸化的负调控、雌激素代谢过程、细胞葡萄糖醛酸化中的新陈代谢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柯丽娟李小阳刘骏雷蕾王忠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清热药分子机制分子对接
清热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
2023年
探讨应用清热中药展开治疗后所呈现出的系列不良反应情况,并且分析给予对应药学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共抽取71例使用清热中药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本研究采用追踪观察法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这些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使用有关,并深入探讨原因。同时,研究还探讨了相应的药学干预方法。结果: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其中男性患者共计2例,女性患者1例;2例患者出现心悸,男女各1例;5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男性患者共计3例,女性患者共计2例;4例患者出现气促,男女各2例;3例患者出现心慌,男性患者共计2例,女性患者1例;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为男性患者;3例患者出现痉挛。男性为1例,女性为2例;5例患者呈现出烦躁情况,男性为2例,女性为3例;3例患者呈现出头晕情况,男性为2例,女性为1例;3例患者呈现出嗜睡情况,男性为2例,女性为1例;3例患者呈现出腿软无力情况,男性为1例,女性为2例;共35例患者表现出不良反应情况。并且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同女性患者之间展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选择清虚热药物实施治疗后,呈现出不良反应的时间为(45.59±1.39)min;在选择清热燥湿药物实施治疗后,呈现出不良反应的时间为(31.29±1.66)min;在选择清热凉血药物实施治疗后,在(29.52±1.53)min后,不良反应开始出现;在(24.16±1.32)min后,当使用清热解毒药物进行治疗时,不良反应开始出现;在(18.36±1.59)min后,当使用清热泻火药物进行治疗时,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结论 患者在接受清热中药治疗期间,需要充分保证中药饮片的良好性,对采购质量做出充分保证,在处方审核期间,也需要对其严格性做出保证。
杨晓勇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药学干预
清热中药饮片用药安全与警戒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清热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并进行警戒思考,为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国内外数据库2015-2022年关于15味使用较多的清热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文献,采用Excel 2017和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清热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关联性、临床表现及原因。结果:临床中出现过的不良反应共30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饮片共8味,分别为决明子、黄连、土茯苓、穿心莲、生石膏、黄芩、夏枯草、山豆根。临床中出现过的不良反应30例的关联性评价中,予以肯定的例数为26例,占比为86.67%。30例不良反应中山豆根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比26.67%。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物因素以及剂量不合理占比最大,分别为40.00%、26.67%。结论:部分清热中药饮片中的不良反应较为突出,需要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警戒分析,以最大限度保证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性。
陈丹朱瑞敏赵元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饮片合理用药
清热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干预方法
2023年
讨论清热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70例通过清热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通过跟踪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确定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找出原因,进行药学干预。结果 在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气促,心慌等,其中男性与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别较小(P>0.05)。导致清热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药品质量问题、煎煮方法,时间不对,以及机体问题、应用药物剂量超标,没有经过医生同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止用药等。应用清虚热药时,反应时间为(45.58±1.37)分钟;应用清热燥湿药时,反应时间为(31.28±1.65)分钟;应用清热凉血药时,反应时间为(29.51±1.52)分钟;应用清热解毒药时,反应时间为(24.15±1.31)分钟;应用清热泻火药时,反应时间为(18.35±1.57)分钟。结论 在清热中药饮片应用中必须重视患者的用药后的反应,加强药学干预,增强中药饮片应用的合理性,保证中药饮片的保存,采购质量,并严格审核处方。
陆风冰
关键词:药学干预
清热复方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3年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常伴随明显的内热证候。针对内热临床广泛应用清热复方从清郁热、实热、湿热、痰热、热毒等方面治疗T2DM的不同热证,疗效显著。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各清热复方从不同角度开展的基础研究逐年增加。为进一步阐明清热复方降糖机制,发现特异性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十年国内外治疗T2DM的常用清热复方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王艳梁建庆朱向东高鹏鹏岑曦梁永林李洁王盈蕴司晓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白虎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小陷胸汤

相关作者

张冰
作品数:900被引量:6,055H指数:3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药 关联规则 META分析 药物警戒 菊苣
林志健
作品数:326被引量:2,104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中药 菊苣 高尿酸血症 药物警戒 合理用药
朱育凤
作品数:49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饮片 用药分析 中药 体外抗菌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金叶妹
作品数:9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饮片 用药分析 饮片 类中药 清热药
黄胜男
作品数:40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高尿酸血症 菊苣 鹌鹑 肠道菌群 左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