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2 篇“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的相关文章
基于鼓室注射钆对比剂的三维快速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诊断梅尼埃病病因(内淋巴积水)的效能 2025年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钆对比剂的三维快速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3D-FLAIR)延迟扫描诊断梅尼埃病病因(内淋巴积水)的效能。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4年2月于长沙市第四医院经临床诊断为梅尼埃病患者37例的资料,基于3D-FLAIR图像判定患者病因内淋巴积水部位及程度。同时,以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鼓室注射钆对比剂的3D-FLAIR延迟扫描诊断梅尼埃病病因(内淋巴积水)的效能。结果:37例梅尼埃病患者经综合诊断确诊内淋巴积水29例,29例患者(100.00%)经MRI检查均发现单侧内淋巴积水,其中,轻度积水14例,显著积水15例;29例病因为内淋巴积水梅尼埃病患者中,球囊(100.00%)较耳蜗(89.66%)及椭圆囊(75.86%)对内淋巴积水显示率更高;经鼓室注射钆对比剂的3D-FLAIR检查图像诊断梅尼埃病病因(内淋巴积水)阳性29例、阴性8例、误诊1例、漏诊1例,诊断灵敏度为96.55%(28/29),特异度为87.50%(7/8),准确率为94.59%(35/37)。结论:经鼓室注射钆对比剂的3D-FLAIR延迟扫描技术有助于发现梅尼埃病病因(内淋巴积水),应用价值较高。 李靖 吴瀚慧 李熙关键词: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 高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健康体检人群颅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高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信号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德达医院完成头颅MRIFLAIR检查和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下完成c-TTE检查(右心声学造影)的中青年体检者,分为两组,A组高Flair信号组和B组无高Flair信号组。比较高FLAIR信号和PFO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18~55岁,平均(40.4±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肥胖病史、患有呼吸睡眠综合征及冠心病史等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偏头痛病史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患有PFO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中青年在体检中发现脑白质内高FLAIR信号的影像信息应该受到重视,进一步明确是否有卵圆孔未闭是筛查其病因的重要工作,偏头痛与卵圆孔有着明显的关联性。为PFO的诊治提供有效的预判及应对措施。 石子玉 杨呈伟 孔慧慧 刘浩 高琦 程志英 李欣 齐伟伟 蒋小玲 奚娟 黄连军关键词:磁共振 卵圆孔未闭 右心声学造影 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高信号血管征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Flair)高信号血管征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6例经头颅磁共振确诊的ACI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对Flair序列 上高信号血管征进行评分,分析Flair高信号血管征、中性粒细胞计数与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患者发病6个月后,采用改变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结果:重度组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及冠心病史的患者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直径、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12分(OR=1.267,95%CI:1.140~1.409)、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719,95%CI:1.351~2.188)、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4.76分(OR=2.190,95%CI:1.437~3.338)是影响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较低,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P均<0.05)。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截断值为4.76分时,预测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45~0.82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3%和64.33%;中性粒细胞计数截断值为5.82×10^(9)/L时,预测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0.723~0.81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6%和63.24%;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839~0.8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5%和63.46%。结论:Flair高信号血管征评分降低,中性粒细胞� 乔刚 沈文超 王欣 王宁 赵京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计数 急性脑梗死 短期预后 基于三维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定位丘脑底核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前应用三维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3D-FLAIR)定位丘脑底核(STN)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40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其中20例术前采用T2加权成像(T2WI)定位STN靶点(简称T2WI组),另20例采用3D-FLAIR定位靶点(简称3D-FLAIR组)。分别计算T2WI与3D-FLAIR上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计算实际电极位置在平行前连合-后连合的轴位平面上的径向误差。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开机6个月药物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及其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UPDRS-Ⅲ评分(药物开期、关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2WI序列 比较,3D-FLAIR上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更高(分别为0.48±0.10、0.34±0.11,t=-4.49,P=0.001)。两组比较,DBS电极植入的径向误差、STN-DBS开机6个月后的UPDRS-Ⅲ评分(药物关期)及其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基于MRI定位STN靶点,采用3D-FLAIR与T2WI序列 相比,两组患者DBS术后的电极植入精度与临床疗效相当;但3D-FLAIR显示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更高,更易识别。 朱敏伟 王旭东 其力格尔 沈红 刘利关键词: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检查。其中,31例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31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成像表现,并评估其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均可有效显示急性脑梗塞的梗死灶。其中,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表现更为清晰,能够更准确地显示梗死灶的边缘和周边水肿情况。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方面比较,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均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其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成像表现更为清晰,能够更准确地显示梗死灶的边缘和周边水肿情况。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显著。 郑伟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弥散加权成像-T_(2)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与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图像相符程度及差异程度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病变体积(VDWI)、T2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T2Flair)病变体积(VFlair)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及ACI患者D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区域显示一致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93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回归分析VFlair、VDWI的体积差与发病时间(T)的关系,分析DWI图像、SWI图像显示区域一致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出现6 h内ACI患者VFlair、VDWI与发病时间(T)存在以下关系:(VFlair−VDWI)/VDWI=−0.573+0.103×T;症状出现6~48 h ACI患者VFlair、VDWI与T存在以下关系:(VFlair−VDWI)/VDWI=−0.049+0.013×T。DWI-SWI图像显示区域一致22例,溶栓有效12例(54.55%);DWI-SWI图像显示区域不一致19例,溶栓有效4例(2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VFlair与VDWI差异能有效预测ACI患者发病时间,DWI-SWI区域显示一致程度能够较好预测ACI患者的预后。 张大为 明艳丽 张文龙 高忠文 王惠芳关键词:脑梗死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三维快速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三维快速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FLAIR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纯音听阈测试、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等],依据3D-FLAIR检查结果分为内耳正常组和内耳异常组,其中内耳异常组包括内耳异常A组(血迷路屏障渗出)和内耳异常B组(血迷路屏障破坏),探究3D-FLAIR在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SD患者不同3D-FLAIR检查结果的听力损失情况、前庭功能损伤情况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耳蜗电图、VEMP及3D-FLAIR检查对SD患者内耳异常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D-FLAI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耳蜗电图、VEMP检查(P<0.05)。84例SD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44例,占比52.38%),听力曲线类型中以全聋型为主(43例,占比51.19%);3D-FLAIR显示异常有78例,其中A组有12例(内耳异常A组),B组有66例(内耳异常B组);3组间听力损失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VEMP显示异常有62例(73.81%),HIT显示异常有29例(34.52%),VAT显示异常60例(71.43%),冷热试验显示异常有54例(64.29%);3组间VEMP、VAT及冷热试验异常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痊愈12例(14.29%),显效19例(22.62%),有效20例(23.81%),无效33例(39.28%);3组间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LAIR有助于了解SD患者内耳病理状态,对内耳异常有更高检出率,可用于SD的辅助诊断以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赵志光 李晓旭 李萌萌 李晓兰 薛建琛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磁共振成像 纯音听阈测试 耳蜗电图 三维快速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三维快速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3D-FLAIR)在突发性耳聋(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FLAIR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纯音听阈测试、耳蜗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等],依据3D-FLAIR检查结果分为内耳正常组和内耳异常组,其中内耳异常组包括内耳异常A组(血迷路屏障渗出)和内耳异常B组(血迷路屏障破坏),探究3D-FLAIR在S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SD患者不同3D-FLAIR检查结果的听力损失情况、前庭功能损伤情况及疗效分布情况。结果耳蜗电图、VEMP及3D-FLAIR检查对SD患者内耳异常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D-FLAI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耳蜗电图、VEMP检查(P<0.05)。84例SD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44例,占比52.38%),听力曲线类型中以全聋型为主(43例,占比51.19%);3D-FLAIR显示异常有78例,其中A组有12例(内耳异常A组),B组有66例(内耳异常B组);3组间听力损失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VEMP显示异常有62例(73.81%),HIT显示异常有29例(34.52%),VAT显示异常60例(71.43%),冷热试验显示异常有54例(64.29%);3组间VEMP、VAT及冷热试验异常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SD患者中,痊愈12例(14.29%),显效19例(22.62%),有效20例(23.81%),无效33例(39.28%);3组间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LAIR有助于了解SD患者内耳病理状态,对内耳异常有更高检出率,可用于SD的辅助诊断以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赵志光 李晓旭 李萌萌 李晓兰 薛建琛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磁共振成像 纯音听阈测试 耳蜗电图 磁共振短时间反转 恢复 序列 联合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对视神经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短时间反转 恢复 序列 (STIR)联合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FLAIR)对视神经炎(O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6例ON患者行磁共振扫描,包括冠状面STIR序列 、STIR-FLAIR序列 及增强T1加权成像(T1WI)序列 ,对比和评价STIR序列 、STIR-FLAIR序列 对ON的诊断效果。结果STIR序列 、STIR-FLAIR序列 对显示视神经病变高信号一致性良好(κ_(STIR)=0.812,κ_(STIR)-FLAIR=0.869);STIR-FLAIR序列 显示ON病变范围为(17±5)mm,明显大于STIR序列 显示的(13±5)mm(t=5.60,P<0.001);STIR-FLAIR序列 的标准信号强度(Sn)、ON病变信号强度/同侧眼眶内脂肪信号强度(SON/SIfat)及SON/对侧视神经信号强度(SON/SCON)指标均明显高于STIR序列 (t值分别为2.02、5.23、6.08,P<0.001);对比2种序列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STIR-FLAIR序列 对ON诊断效能明显高于STIR序列 (Z=5.52,P<0.05)。结论联合应用STIR-FLAIR序列 诊断ON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临床价值较高。 张钊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炎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磁共振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血管高信号征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在动脉取栓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以灌注成像为参照,探讨MRI液体 衰减 反转 恢复 序列 血管高信号征(FVH)与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征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术(EVT)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发病时间为6~24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1例。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平扫和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或MRI灌注加权成像)检查,分别应用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其中MRI平扫判断有EVT指征的标准为存在FVH-DWI不匹配;灌注成像判断EVT指征的标准为梗死核心体积与缺血半暗带不匹配。评价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的一致性,以及经两种方法筛选后行EVT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率的差异。结果91例患者中,应用FVH-DWI不匹配筛选73例(80.2%)存在EVT指征,其中49例行EVT,术后90 d 28例(57.1%)预后良好。应用灌注成像不匹配筛选75例(82.4%)存在EVT指征,其中55例行EVT,术后90 d 28例(50.9%)预后良好。70例患者同时存在FVH-DWI不匹配和灌注不匹配,13例FVH-DWI和灌注不匹配均不存在,5例存在灌注不匹配而无FVH-DWI不匹配,3例存在FVH-DWI不匹配而无灌注不匹配。根据FVH-DWI不匹配确定EVT指征与根据灌注不匹配确定EVT指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一致性较好(κ=0.71,95%CI:0.52~0.90);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同时存在FVH-DWI不匹配和灌注不匹配者术后预后良好占比最高,FVH-DWI不匹配和灌注不匹配均不存在者术后预后良好占比最低。结论MRI平扫FVH-DWI不匹配征象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前判断EVT指征简单且较为可靠的方法。 罗雷雷 孟凡磊 曹宸 刘松 豆玉超 魏铭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