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2篇“ 液体复苏治疗“的相关文章
- 静脉泵入艾司洛尔辅助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静脉泵入艾司洛尔辅助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男61例,女40例,年龄(55.69±5.21)岁,年龄范围为48~62岁。采用电脑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0)与联合组(n=51)。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液体复苏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经静脉泵入艾司洛尔。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基础体征、氧合功能、血清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转出时间、住院时间[(10.77±2.25)h、(8.32±1.25)d、(10.44±2.28)d、(14.46±3.25)d]低于常规组[(12.49±3.41)h、(10.36±2.31)d、(12.77±3.13)d、(16.65±3.42)d];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63.44±10.26)次/分]低于常规组[(68.26±10.45)次/分],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71.22±10.41)mmHg、(98.66±1.15)%,1 mmHg=0.133 kPa]高于常规组[(66.39±10.44)mmHg、(95.27±1.14)%];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氧分压、动脉氧气含量、氧合指数[(110.25±20.46)mmHg、(75.25±10.23)%、(390.27±30.44)mmHg]高于常规组[(98.25±20.33)mmHg、(70.41±10.29)%、(368.24±30.33)mmHg];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乳酸、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缺氧诱导因子-1α[(1.88±0.63)mmol/L、(35.45±5.28)ng/ml、(1325.45±100.47)ng/L]低于常规组[(2.25±0.76)mmol/L、(38.66±5.37)ng/ml、(1433.76±100.47)ng/L];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8.25±1.33)分、(17.33±4.19)分]低于常规组[(10.46±2.88)分、(20.49±4.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泵入艾司洛尔联合液体复苏能加快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康复进程,能稳定患者基础体征、氧合功能,促进血清学相关指标恢复。
- 刘婉陈晓王海玲李莹莹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艾司洛尔氧合功能
- 不同时间点液体复苏治疗对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探讨
- 2024年
-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点液体复苏治疗对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烟台业达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腹痛开始12 h后内接受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腹痛开始8 h内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禁食/禁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多器官衰竭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全身炎症反应、接受机械通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升高,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于腹痛开始8 h内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于促进患者症状快速缓解、改善其临床转归和外周血生化指标的价值显著。
- 王书阁司君圣
- 关键词:液体复苏治疗症状缓解临床转归
- CVP监测与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与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CVP监测结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CVP监测结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CVP、心输出量(CO)、氧合指数(OI)]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P为(81.97±10.62)mm Hg(1 mm Hg=0.133 kPa)、CVP为(12.98±3.9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CO为(2.36±0.38)L/min、OI为(235.88±24.91)mm Hg,高于对照组的(76.19±9.13)mm Hg、(11.02±2.29)cm H_(2)O、(2.19±0.28)L/min、(194.53±23.91)mm Hg(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为(43.02±4.09)%、CD8^(+)为(28.30±5.33)%、IL-6为(81.72±16.33)pg/ml、IL-8为(30.67±8.42)pg/ml、TNF-α为(151.55±18.86)pg/ml,对照组治疗后CD4^(+)为(37.76±4.29)%、CD8^(+)为(34.11±3.16)%、IL-6为(106.89±19.83)pg/ml、IL-8为(38.50±9.88)pg/ml、TNF-α为(256.09±26.63)pg/ml。治疗后,观察组CD4^(+)高于对照组,CD8^(+)、IL-6、IL-8、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CVP监测结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免疫功能,值得推广与应用。
- 高凡周涛李爱光周康王媛媛
-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监测脓毒症休克
- 探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3—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实施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患者30例纳入参照组,实施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患者30例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复苏前、复苏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比较两组复苏达标率、28 d病死率、乳酸清除率、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长。结果:研究组复苏24 h的平均动脉压大于参照组,中心静脉压小于参照组,心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参照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长长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达标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基本一致(P>0.05)。结论: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可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达标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促进转归,保证液体复苏治疗效果。
- 甘璐黄志辉彭兴赣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 血乳酸、胆碱酯酶活力监测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液体复苏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研究血乳酸(lactic acid,LAC)、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活力监测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液体复苏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2月鄂州市中心医院AOPP患者67例,根据28 d内死亡情况,将28 d内生存患者定义为生存组,将28 d内死亡患者定义为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治疗12 h后、治疗24 h后LAC、CHE活力,并计算比较治疗前后LAC、CHE活力差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AC、CHE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7例AOPP患者28 d内死亡12例,存活55例,28 d死亡率为17.91%(12/67);死亡组服毒量、重度中毒比例、APACHEⅡ评分均大于生存组(P<0.05);治疗前、治疗12 h后、治疗24 h后死亡组LAC高于生存组,CHE活力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LAC、CHE差值小于生存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毒量、APACHEⅡ、病情程度及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LAC、CHE差值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AOPP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LAC、CHE差值预测预后的AUC值为0.961、0.788,Cut-off值为0.48 mmol/L、145.68 U/L。结论AOPP液体复苏治疗患者LAC、CHE活力经监测均产生明显异常变化,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罗坤锋汪政李晨
-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液体复苏治疗乳酸胆碱酯酶预后
- PiCCO与CVP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给予脓毒症休克(SS)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SS合并重度ARDS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CVP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给予PiCCO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目标达标率、生命体征、代谢指标、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6 h后的复苏目标达标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后尿量(UO)、平均动脉压(MAP)均提高,心率(HR)均降低,研究组UO、MAP均较对照组更高,HR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升高,乳酸(Lac)水平均降低,研究组ScvO_(2)较对照组更高,Lac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VP监测,给予SS合并重度ARDS患者PiCCO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提高复苏目标达标率,维持生命体征,改善代谢指标,促进患者恢复。
- 蔡晓扬宁耀贵孙杰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 烧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的作用
- 2024年
- 分析烧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的作用。方法 回顾某院烧伤科收治的45例烧伤者,分析其液体复苏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20),依据常规补液复苏;观察组(n=25),于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复苏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24 h、48 h时液体的入量、液体平衡量少于常规组,出量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48 h时的观察组的氧合指数、ScvO2均高于常规组,而乳酸含量低于常规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也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30 d死亡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烧伤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PiCCO技术的应用,可相应改善患者液体复苏状态,使其病理状态减轻。
- 孙栋程晓萌郝慧江史艳惠梁清国
- 关键词:PICCO技术烧伤
- 艾司洛尔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与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与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该院收治的8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组织氧合指标[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乳酸]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MA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心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PaO_(2)/Fi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与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组织氧合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液体复苏治疗。
- 周艳丽
- 关键词: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脓毒性休克组织氧合
- 床旁超声及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29±0.54)d、(5.43±0.6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1±1.03)d、(6.04±0.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分别为(1484.23±210.34)mL、(2034.32±275.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22.87±246.93)mL、(2311.17±355.95)mL,尿量分别为(237.34±30.41)mL、(432.50±73.81)mL,明显多于对照组(178.43±21.73)mL、(517.23±79.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MAP、CVP、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17.50%,略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iCCO相比,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能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及肺水肿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 元文琪杨文倩严莉娟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超声肺水肿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产后出血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_(2)]在产后出血(PPH)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干预,试验组行ScvO_(2)联合P(v-a)CO_(2)监测指标进行复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容量达标时间、液体复苏前后氧合指数、6 h乳酸清除率、24 h乳酸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容量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24 h后试验组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h乳酸清除率、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vO_(2)联合P(v-a)CO_(2)监测对PPH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具有指导作用,能缩短液体复苏时间,提高氧合指数和乳酸清除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赵菲蒋红莲李丽妮郑九生廖宗高汪芳艳
- 关键词: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产后出血
相关作者
- 李春盛

- 作品数:886被引量:3,979H指数:3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脓毒症 心脏骤停 复苏后 参附注射液
- 范治伟

- 作品数:78被引量:3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大黄附子汤 急性肺损伤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失血性休克 重症胰腺炎
- 张伟文

- 作品数:83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 脓毒症休克
- 严静

- 作品数:418被引量:3,749H指数:24
-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症 老年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患者 高血压
- 康新

- 作品数:100被引量:4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大黄附子汤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失血性休克 重症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