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涎腺癌“的相关文章
- 涎腺癌被引量:20
- 1995年
- 涎腺癌周正炎早在1752年KaItschied就已经描写了确诊的涎腺肿瘤,几个世纪来一直无较大进展。K·HThoma1963年在其著名的第四版《口腔外科学》的著作中,将涎腺肿瘤归纳到涎腺疾病章内。198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也将...
- 周正炎
- 关键词:涎腺癌涎腺肿瘤
- 涎腺癌分子病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涎腺癌是一组异质性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将涎腺癌分为22种组织病理学亚型,临床最常见亚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腺泡细胞癌和分泌性癌等。涎腺癌各亚型组织形态学重叠,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涎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酌情术后放射治疗。对于局部进展、复发和转移性病例,治疗方式有限,主要还是姑息性治疗。肿瘤受体表达、基因组和通路改变等的精准确定是改善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关键。概述了常见涎腺癌组织学亚型的遗传突变、扩增和蛋白表达谱等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对疾病诊断、未来研究和个性化靶向治疗的意义。
- 张晓阳杨春蕊董化江
- 关键词:涎腺肿瘤病理学分子靶向治疗
- Circuity在涎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 2021年
- 研究circPYGB(hsa-circ-0059655)在涎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涎腺癌患者,QRT-PCR检测circPYGB(hsa-circ-0059655)在涎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且根据circPYGB(hsa-circ-0059655)的表达水平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对比。构建circPYGB(hsa-circ-0059655)的过表达和抑制载体,QRT-PCR检测载体构建效果;利用CCK-8检测过表达或抑制circPYGB(hsa-circ-0059655)的表达两种涎腺癌细胞SACC-83和SACC-LM的增殖能力变化;根据AnnexinV-FITC结合PI染色法检测两种涎腺癌细胞的凋亡能力变化;最后结合划痕与Transwell验证涎腺癌细胞的细胞行为变化。结果:circPYGB(hsa-circ-0059655)在涎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7.25±0.3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76±0.26,P<0.05);并且80例患者中circPYGB(hsa-circ-0059655)高表达的患者数为48例,手术后的生存时间为(36.35±8.12)个月,circPYGB(hsa-circ-0059655)低表达的患者数为32例,手术后的生存时间为(58.74±6.92)个月,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ircPYGB(hsa-circ-0059655)的过表达和抑制载体均有较好的效果,过表达组的表达量为3.86±0.13,抑制组的表达量为0.795±0.32(P<0.05);同时过表达circPYGB(hsa-circ-0059655)时,涎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而凋亡能力下降(P<0.05);抑制circPYGB(hsa-circ-0059655)表达时,涎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而凋亡能力升高(P<0.05)。结论:hsa-circ-0059655在涎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 hsa-circ-0059655表达量的多少可影响涎腺癌细胞的细胞行为,同时促进涎腺癌细胞的凋亡,因此可将circPYGB(hsa-circ-0059655)作为涎腺癌的分子标志物,为临床探究涎腺癌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数据。
- 孙玮王乐秀柏秀梅沈乃波王旭霞
- 关键词:涎腺癌
- 涎腺癌患者应用局部扩大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TSGF表达水平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在涎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TS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0月涎腺癌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均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抗原(CA50)及治疗后1、6、12个月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4.47%,高于对照组的53.19%(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TSGF、CEA及CA5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局部扩大切除手术用于涎腺癌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张儒雅
- 关键词:涎腺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 晚期涎腺癌一例
- 2018年
- 患者,男性,69岁。主诉:因左侧颌面部疼痛12个月,于当地县医院按牙痛治疗多日不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于2015年1月11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行活检术,病理结果回报:考虑腺样囊性癌,符合鳞状细胞癌(低分化)。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示:(口底)小涎腺来源的癌,部分呈腺样囊性癌形态(见图1)。
- 赵桂松周庄陈洪义刘思源
- 关键词:涎腺癌腺样囊性癌晚期颌面部疼痛鳞状细胞癌病理结果
- 涎腺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
- 白玉萍岳常丽张勇邢莉贾双双刘红刚
- 关键词:涎腺癌肉瘤病理学
- 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涎腺癌肺转移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Ⅰ粒子种植治疗涎腺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者18例,涎腺癌肺转移灶42个,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未给予其他治疗。处方剂量80Gy,植入后1、2、4及6个月复查CT观察肿瘤体积变化。D90:83GY,V90:92%。靶区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159.7±35.3)Gy,中位剂量(117.6±26.2)Gy。结果6个月复查CT显示肿瘤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8.6%(12/42),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7.1%(24/42),稳定(stable disease,SD)9.5%(4/42),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4.8%(2/42),总有效率85.7%(36/42)。随访1年存活16例(88.9%),2年存活12例(66.7%),3年存活9例(50%)。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Ⅰ粒子种植对涎腺癌肺转移近期疗效肯定。
- 阎卫亮霍小东霍彬王海涛郑广钧柴树德王俊杰
- 关键词:涎腺癌肺转移癌CT
- 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19例涎腺癌患者均采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VAS评分发生率分别为21.05%、47.37%、31.58%,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VAS评分发生率分别为66.67%、27.77%、5.56%。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PS评分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 杨荃荃李志勇苟颖
- 关键词:颈淋巴清扫局部扩大切除涎腺癌近期疗效
- 一种CRISP1在制备诊断涎腺癌金标试纸中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在制备诊断涎腺癌的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所述的医疗器械是诊断试纸或试剂盒,所述的医疗器械的诊断样品是唾液。本发明优点在于:提供了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1的新用途,为涎腺癌的大规模人群筛查、涎...
- 朱进安
- 文献传递
- 大涎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大涎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和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大涎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和MRI表现,25例行CT检查,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通过在PACS影像图像上手动测量,选取转移区域内短径最大的淋巴结研究,共计111个,其中Ⅰ区14个、Ⅱ区28个、Ⅲ区26个、Ⅳ区20个、Ⅴ区9个、腮腺内14个.结果 本组31例大涎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均与原发灶同侧且边缘不规则,111个研究淋巴结中,短径<5 mm6个、5 mm≤短径<8 mm 52个、短径≥8 mm 53个.CT扫描病例中有75个淋巴结内部可见片状低密度区,12个淋巴结密度大致均匀.MR扫描病例中24个淋巴结均呈T1WI混杂等低信号,T2WI混杂等高信号.21例CT增强扫描共70个淋巴结,52个轻度强化、16个中度强化、2个明显强化,其中23个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5例MR增强扫描共计21个淋巴结,9个轻度强化、9个中度强化、3个明显强化,其中3个边缘有中度环形强化.结论 大涎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好发于Ⅰ~Ⅴ区及腮腺内,尤其以Ⅱ区、Ⅲ区多见;转移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常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CT内部多见小片或大片低密度区,MRI T2加权可见高信号区,淋巴结较小、边缘不规则、强化不明显及边缘环形强化为涎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 陈薪伊罗德红李琳林蒙赵燕风叶枫欧阳汉周纯武
- 关键词:涎腺肿瘤淋巴转移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 俞光岩

- 作品数:585被引量:2,674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颌下腺 唾液腺 涎腺肿瘤 涎腺腺样囊性癌 腮腺
- 吴军正

- 作品数:246被引量:930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
- 研究主题:粘液表皮样癌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体外培养 MEC-1 生物学特性
- 张建国

- 作品数:226被引量:50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植入治疗 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疗 头颈部
- 马大权

- 作品数:119被引量:94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涎腺肿瘤 涎腺 腮腺肿瘤 预后 创伤性面神经损伤
- 刘浩

- 作品数:20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涎腺腺样囊性癌 远处转移 涎腺肿瘤 多药耐药基因 涎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