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9篇“ 流动换热“的相关文章
- 一种铅铋快堆盒间冷却剂流动换热参数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铋快堆盒间冷却剂流动换热参数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铅铋快堆的堆芯结构对盒间冷却剂进行区分标记;2.建立盒间冷却剂流动换热控制方程;3.建立盒间冷却剂流动方向上的计算节点;4.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
- 王明军俞佳成刘凯秋涵瑞田文喜苏光辉
- 混合板换热器板片结构对流道内触点分布及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混合板式换热器作为余热利用系统中高效节能设备,其换热性能对系统效率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RNG k-?湍流模型,对M型和H型板式换热器流道内流动及传热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板片结构对板间触点分布的影响,及雷诺数Re和板片组合对横向流道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型板间触点呈“方格”,H型呈“菱形”,且H型流流体速度较大、温度场分布较均匀。随Re数增大,压降△P及平均努塞尔数■均增大;Re数较低时,H型的■明显提高,且△P增幅较小;而高Re数(Re=6000)时,与M型相比,H型■的增幅仅为△P的25%左右。随波纹间距s减小,触点数明显增多,△P和■均增大;s为12~16 mm较合适。研究结果为混合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杨艳霞马晴婵王维
- 关键词:换热
- 基于机器学习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流动换热预测与仿真
- 2024年
- 基于Zigzag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内跨临界甲烷的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结果开展通道内局部对流传热系数与压降机器学习与预测。采用微元分段法提取各通道内局部多物理场参数构建数据库,通过互信息法筛选输入参数,并根据验证集预测效果确定最佳网络结构和超参数。预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表现最佳,预测对流传热系数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228%,预测压降则为5.009%。利用机器学习对流动换热参数的预测开发了一种Zigzag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一维仿真方法,实现了通道内流体温度、壁温、对流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快速准确预测,为换热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 李倩张蓉民林子杰战琪蔡伟华
- 关键词:传热计算流体力学
- 凝相粒子相变及微观传热对喷管内两相流动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
- 2024年
-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燃气中氧化铝凝相粒子与环境间的传热及凝固过程影响了喷管两相流动换热过程。构建了凝相粒子的微观传热模型—粒子与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及液-固相变模型,并将粒子微观传热模型与喷管内一维两相非平衡流动模型进行耦合计算,获得了考虑凝相粒子相变及微观传热对喷管内非平衡两相流动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Drake模型计算喷管内粒子与环境间对流换热的精度最高,对于粒子而言辐射传热远小于对流传热,占比仅为0.041%。考虑粒子液-固相变时,计算得到的气相和凝相粒子出口温度显著高于不考虑相变的,而出口速度则略为升高。当喷管入口温度为3000 K时,与无相变的结果相比较,气相和凝固粒子的出口温度分别高出25.5%和26.7%,而出口速度则分别高出1.2%和0.5%。
- 卢昱皓轩梓灏沈法权胡成卓方文振陶文铨
- 关键词:喷管两相流动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 一种多功能流动换热的试验装置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流动换热的试验装置,包括水池,水池里安装池水换热器,池水换热器的上部出口通过上升段管路连接空气冷却器的入口,空气冷却器的出口通过下降段管路连接池水换热器的底部入口,上升段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
- 范广铭徐浚修侯明文阎昌琪严一鸣马富兵周钰宁
- 基于MEMS工艺微尺度流动换热高精度集成测试方法
- 基于MEMS工艺的微尺度流动换热高精度集成测试方法,包括:基于MEMS工艺的实验件加工;测试系统的集成;本发明通过玻璃激光打孔和硅晶圆的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完成测压点的原位引出测量,避免了局部压力损失;利用金属电阻温度系数...
- 徐天彤李海旺方卫东陶智吴瀚枭李沐润
- 振动响应下超临界正癸烷流动换热的数值研究
-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军事领域的国之重器,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其动力核心,在高马赫数飞行时面临热防护问题。再生冷却是最契合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冷却通道中的流动换热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超临界碳氢燃料的热物性变化及热裂解反应...
- 蒋云龙
- 关键词:正癸烷流动换热裂解反应数值模拟
- 多种纵向涡发生器配置方案流动换热的数值模拟
- 2024年
- 为了深入挖掘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在两个相对壁面布置的强化换热潜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雷诺数3000~18000的范围内研究了5种纵向涡发生器配置的流动换热情况,配置方式包括单面布置的共同上、下流配置,双面布置的共同上、下流配置,以及混合配置。结果表明:纵向涡可以很好地提高场协同效果,换热强度不完全取决于通道中的二次流强度,还取决于通道中的场协同性;在所有配置中,混合配置具有最高的二次流强度、最佳的场协同效果以及换热性能,可以将光滑通道的Nu提高28.3%~35.3%;另外4种配置可分别将光滑通道的Nu提高21.4%~32.0%,20.0%~29.2%,26.3%~34.3%和23.7%~28.0%;建议选用Re<6000范围内的混合配置,此时其具有1.03~1.10的综合换热因子以及1.32~1.35的Nu/Nu0。
- 符昊杨元龙栾一刚
-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二次流场协同流动换热数值模拟
- 一种高转速对转涡轮旋转盘腔流动换热试验结构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转速对转涡轮旋转盘腔流动换热试验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所述试验结构包括:转子结构和静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左转子组件和右转子组件,所述左转子组件和右转子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静子...
- 李利维吴小军程健牟宇飞谢建文
- 一维通道中的碳氢燃料的流动换热评测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通道中的碳氢燃料的流动换热评测方法,将一维管划分为N小段,定义N+1个结点;获取出口温度与温度场的初猜值;计算得到第1个结点的压力,并得到流体物性,计算第1个结点的雷诺数,完成更新第1微段流体的雷诺数...
- 朱剑琴陶智程泽源李海旺邵文清郭帅帅
相关作者
- 苏光辉

- 作品数:1,431被引量:866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反应堆 堆芯 核反应堆 热管 高温热管
- 田文喜

- 作品数:1,279被引量:5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反应堆 核反应堆 堆芯 热管 高温热管
- 秋穗正

- 作品数:1,419被引量:810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反应堆 堆芯 核反应堆 热管 高温热管
- 陈永平

- 作品数:297被引量:41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分形 微通道 传热 流动换热 流体
- 施明恒

- 作品数:559被引量:2,481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传热 传热传质 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