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05篇“ 法史“的相关文章
論戰國陶文在學術史及書法史上的意義
2024年
戰國陶文在戰國文字發展史、先秦歷史與地理和書法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償值。戰國文字研究的起始直接導源于古陶文的發現與鑒藏,吴大澂對“古文”性質的基本認識與研究路徑也來源于戰國陶文與秦陶文體勢風格與文字结構的差異,爲後來王國維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學術基礎c戰國文字分域研究與古陶文的發現也有重要關聯,古陶文資料整理、分域研究和書法研究也得益于戰國文字分域研究的學術進展。戰國時期各國戳印陶文和刻釗陶文雖大體上有正俗體之别,但是内部也有極爲複雜的文字面貌,在研究陶文書法藝術中需要加以具體觀察分析。在歷史和地理研究方面,戰國陶文也有不少争議的問題,齊、韓、燕諸國陶文之間的關聨性值得注意,需要结合考古學的成果加以討論。
郭永秉
“人民教育家”张晋藩:深耕法史、鉴古明今
2024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202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经审议通过。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丁杰群(整理)
关键词:人民教育家终身教授模范人物
歷史必然與人爲作用——耒陽二碑引發的書法史思考
2024年
論文主要討論由湖南耒陽現存《谷朗碑》《曹夫人碑》的不同遭際,而引起關于書法史,特别是“隸變”問題的思考。鍾繇楷書證實,楷書在三國時期已經確立。王羲之傳續了鍾繇楷書及由衛氏一門繼承的張芝草書。因南北朝在疆域上的分裂,也造成書法發展的長期不平衡狀態。南朝的文人翰札書法和碑版書法齊頭并進,北朝則一直處于碑版書法的“隸變”之中。在漫長的中國書法流脉中,唯有北朝與清朝兩個時期缺乏最具藝術内涵的草書。書法發展既有歷史邏輯爲内在理路,也因具體人物的作用而變化曲折。而根據事實與邏輯進入書法歷史研尋并得出清晰結論,避免誤讀,是書法學術的責任。
李廷華
中华法治文明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法史论坛综述
2024年
为深入研究中华法治文明的发展、演变及当代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2023年11月25日,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文化传播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二届青年法史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中华法治文明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20余所高校,以及《社会科学》编辑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研讨。
武夫波孙宗龙
关键词:法学知识法治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故事化传播研究——以《检察风云》杂志“法史春秋”栏目为例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故事化传播实践,正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传播探索可行方案。然而,由于多元化环境导致受众体量缩减、娱乐化倾向导致传播内涵弱化、缺乏创新导致传播内容同质化,故事化实践一度陷入困境。本文以《检察风云》杂志的特色栏目“法史春秋”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侧重“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价值共鸣”“坚守舆论阵地,彰显媒体本色”“坚持内容创新,聚焦深度传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本文还就叙事理念和传播方式的转变,探究如何答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故事化传播的“融命题”。
张宏羽
《检察风云》的法史情结
2023年
《检察风云》迎来三十华诞!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的领导下,在新闻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本刊秉承“弘扬廉政文化,传播法治文明”的宗旨,以更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己任,发展成为法治新闻宣传领域具代表性的传播平台。值此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推出系列报道,邀您共同回顾《检察风云》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瞬间,展望新时期法治融媒建设的广阔前景。
王立民
关键词:廉政文化法史法治新闻检察
论文化自信在法史类课程思政中的融入
2023年
将文化自信融入法律史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弘扬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的需要;其次,是树立学生正确法律史观的需要;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史类课程兴趣的需要。在法律史类课程思政中融入文化自信,可以采用比较研究法,包括古今比较和中外比较,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翻转课堂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在法律史类课程思政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能够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培养学生辨识西方文化的能力,三是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职业素养。
袁翔珠
关键词:文化自信法律史
深耕法史 鉴古明今--访法学家张晋藩教授
2023年
张晋藩(1930—),辽宁沈阳人。全国著名法学家,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法制史学的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等,出版《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宪法史》《中国监察法制史》等,发表论文34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奖20余项,多部论著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出版。
李小标张德莹隆
关键词: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华大典终身教授
清朝法史研究中的多元论及其反思被引量:3
2022年
法律多元论是研究法律和法律史的重要理论。近年来,清朝法史学者颇受法律多元论影响,在研究清朝的非国家法、边疆民族地区的法律及国家法内部针对特定地区或人群的法律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然而,诸多学者在使用这一理论时,未曾关注它的局限,对法律多元论的另一面——法律中心论,也多视而不见,故持法律多元的清朝法史论著存在着对非国家法定义不清、对话对象虚构、历史解释力不足以及容易坠入法律中心论等问题。因此,运用法律多元论时必须严格界定其定义,并重视法律中心论在清朝法史研究中的作用。
胡祥雨
关键词:法律多元论清朝法史研究
探寻法史长河思想之光
2022年
在西方法制史上,有一些人物名垂青史,名字熠熠生辉;在法史长河中,有一些理论引人入胜,思想震古烁今。如我一般的法律研习者,每当见到这些法学大师的名字,不由心生敬仰,屡有冲动,欲入手承载这些光辉思想的名著,阅读一番,一探思想光芒之究竟。然而,有时遍寻名家大作而不得,有时虽然一卷在手,但面对艰涩的理论、浩繁的篇幅,不免心生疲懒、望而却步.
王玄玮
关键词:引人入胜长河名著

相关作者

祝帅
作品数:222被引量:5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学术史 艺术设计 书法 设计学 广告学
朱天曙
作品数:183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
研究主题:书风 金农 书论 书法 颜真卿
李思航
作品数:41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书法 书法史 清代 书法研究 教学
薛龙春
作品数:81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书法 明末清初 文徵明 碑学 考论
邱振中
作品数:65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书法 书法创作 中国书法 书法理论 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