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1篇“ 汉江中下游“的相关文章
- 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目标生态流量分期控制研究
- 2024年
- 为有效推进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建设,采用Qp法、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法、频率曲线法等方法计算分析确定了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适配法确定各断面生态流量分月泄放目标。研究表明:(1)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控制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为1.16~7.50 m^(3)/s,占年均流量的5%~15%。除南河谷城断面受金盆沟电站发电引水导致满足度偏低外,其他断面满足度均高于90%,可作为生态流量管控依据。(2)各断面生存流量分月控制目标为1.16~55.00 m^(3)/s,年泄放量占年均径流量的20%,月均满足度可达8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健全法规体系、强化工程生态调度、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及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徐长江邴建平邓鹏鑫
- 关键词:可达性满足度汉江中下游
- 汉江中下游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及成因分析
- 2024年
- 近年来汉江中下游多次出现特枯低水位,为探究其原因,分析了1950~2022年汉江中下游干流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断面、流量、含沙量等引起年最低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0~2022年,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皇庄站历年年最低水位的最高值出现在1954年的1月,为43.59 m;最低值出现在2022年的10月,为38.47 m;多年平均值为41.29 m。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变幅为5.12 m。河段的持续冲刷下切是影响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的最显著因素;受上游水库群的调蓄及河段内丁坝等航道整治工程影响,皇庄站过水断面持续冲刷下切,导致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
- 罗兴魏猛
- 关键词:河床下切汉江中下游
- 水运枢纽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影响分析
- 2024年
- 为全面了解水运枢纽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的累积影响情况,收集了汉江中下游7个断面近5 a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3)-N)监测数据和四个断面近10 a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监测数据。在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的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一维水动力模型,综合分析了梯级建设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和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坝址的建设可能会使下游高锰酸盐指数短暂升高,但对其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总磷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坝址的建设,兴隆下游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集家咀氨氮突变发生在2012年,其余断面氨氮突变皆发生在2015年之后,4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突变时间基本发生在2010年—2015年。兴隆坝址上游丹江口坝下和襄阳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的相关性系数较显著,仙桃和集家咀断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雅口航运枢纽建成运行后,雅口坝上水位增大、流速减小;汉江中下游水利枢纽全部建成后,各河段流速略有减小。
- 秦听听徐鑫王盈心王娜王楠高清军
-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水质
- 基于BHM-EcoFlow模型的汉江中下游河段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 2024年
-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模型将河流不同河段及同一河段不同站点间的先验知识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可有效利用短系列数据,实现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模拟。采用汉江中下游干流2011年的水文、生态数据,模拟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流量、混合层温度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各河段的浮游植物密度。结果表明:BHM-EcoFlow模型提高了短系列数据的可用性,对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为确定生态流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李宜伦张翔赵烨陶士勇胡俊闫少锋
- 关键词:生态流量浮游植物密度
- 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消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率量化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汛期反枯”极端水文条件下汉江中下游首次出现的蓝藻水华成因,选取叶绿素浓度为水华表征指标,考虑各环境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蓝藻水华生消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仙桃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溶解氧和总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关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溶解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均水位、水位日变幅、流量、总磷和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溶解氧、pH和水温对水华生消的贡献程度较高,对仙桃断面的贡献率分别为15.18%、13.68%和14.50%,对宗关断面的贡献率分别为18.06%、15.93%和15.65%;(3)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的环境因子解析显示,气象因子是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蓝藻水华暴发的诱导因子,水华“萌发”时段可能与汉江中下游涝旱急转时段重叠。建议后续研究结合准确的中长期气象预报信息,在涝旱急转时段优化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调度的下泄流量与下泄时机,提高水华防控效果。
- 查悉妮辛小康付婷李建李建林枭舒鹏
- 关键词:蓝藻水华环境因子贡献率汉江中下游
- 汉江中下游藻华暴发特征及生态流量阈值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2015~2019年汉江中下游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识别了河流藻华暴发防控的关键因子,拟合得到其调控阈值,然后,使用断面通量法和流速抑制法推求了抑制河流藻类水华暴发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藻类水华主要发生在枯水期,枯水期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小环藻为优势种,丰水期绿藻门和硅藻门是优势种群,小球藻为优势种.流速是影响汉江藻类生长的主控因子,当流速超过0.462m/s时,流速继续增大将抑制藻类生长.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流量:沙洋断面流量为890m^(3)/s,潜江断面流量为918m^(3)/s,仙桃断面流量为953m^(3)/s,汉川断面流量为1075m^(3)/s.
- 何术锋胡威杨早立冯韬严晗璐林育青陈求稳
- 关键词:藻类水华流速生态流量
- 汉江中下游水文周期改变对水华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
- 汉江是我国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支流,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影响区,受调水和梯级水库的影响,河流中下游的生态下泄逐年减少,河道中下游水文情势和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改变,如何科学揭示汉江中下游水文周期改变对水华形成...
- 胡强
- 关键词:生态动力学模型
-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024年
-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51种,包括枝角类16种,桡足类16种,轮虫19种。其中汉江干流汉川段丰度最高为1500.1 ind.·L^(-1),丹江口丰度最低为31.3 ind.·L^(-1);汉江干流生物量汉川段最高为1.80 mg·L^(-1)(2018年7月),丹江口的生物量最低为0.05 mg·L^(-1)(2017年11月)。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总的趋势是沿水流方向均呈升高趋势。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呈急剧增加和种类下降趋势。PCA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等环境因子对2018年1月站点的影响明显,而温度与7月份站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考虑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仅仅受沿江水质污染影响,还可能受其他未调查因子的影响。
- 苗滕周驰张航胡艳欣高健王铭
- 关键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中线调水下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风险研究
- 易显杰
-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复合干旱研究——以汉江中下游流域为例
- 2024年
- 近年来,流域干旱逐年加剧,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研究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评估不同城市对干旱的脆弱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复合干旱概念及判别标准;基于汉江中下游1973一2020年逐月降水、径流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的标准化径流指数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时空变化;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复合干旱之间的关系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汉江中下游春季干旱由水文干旱主导;夏季整体无旱;秋季干旱由气象干旱主导;冬季由气象干旱和复合干旱主导。(2)时间上,1973一2020年汉江中下游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整体耦合程度以较强(0.75汉江中下游各地区耦合度大小为:仙孝都市圈>荆门市>襄阳市>武汉市>天潜都市圈;2013年后各地区耦合度大小为:武汉市>天潜都市圈>襄阳市>荆门市>仙孝都市圈。(3)汉江中下游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耦合协调关系以高耦合中协调为主,且在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关系呈减弱状态,整体下降了7.8%。2013年以后汉江中下游流域天潜都市圈、武汉市干旱防治最为紧迫。本文提出的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研究复合干旱的思路和方法可为流域的干旱防治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 王晴喻婷陈燕飞朱文龙丁佳伟孙咏曦董玉茹
-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
相关作者
- 张万顺

- 作品数:177被引量:6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流域 网格 汉江中下游 水环境 三峡库区
- 邵东国

- 作品数:242被引量:2,080H指数:2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灌区 水资源 水资源优化配置 汉江中下游 南水北调
- 谢平

- 作品数:249被引量:1,818H指数:2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非一致性 变化环境 水文 水文序列 相关系数
- 杜耘

- 作品数:146被引量:1,163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遥感 汉江中下游 采样 采样装置 落体
- 陈燕飞

- 作品数:25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汉江中下游 汉江流域 纳污能力 流域降水 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