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篇“ 次生栎林“的相关文章
影响辽东天然次生凋落量及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022年
为研究森生态系统小尺度空间差异对凋落量、碳循环及探讨养归还过程的影响,以仙人洞和草河口凋落物空间分布现象、凋落物量、含水量等为对象,对辽东天然次生凋落量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凋落物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不一致,影响草河口凋落物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树种数。2)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说明树高最能代表辽东凋落量的变化方向。3)土壤肥沃的地块第一主成分绝对值都较大,第2主成分值大的地块表明该树“细高”,第二主成分值越小的地块表明该树“矮胖”。
白荣芬
关键词:凋落量栎林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湖南次生空间结构优化被引量:16
2019年
以湖南省国家森连续清查中类为优势树种的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结构指数结合生长量选取合适的间伐木,为湖南次生的结构调整提供优化方法。运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每一个样地创建Voronoi图,分析分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4个主要空间结构指数并运用乘除法的思想构建综合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每一株木的综合空间结构指数选取合适的间伐木进行优化。用相容性分生长收获模型模拟最优断面积,用最优的断面积控制间伐量,使得分被间伐后,其生长活力能得到提高,在样地结构优化的同时达到提质增量的目的。以2 277号样地为例,根据模型确定样地间伐木为21株,株数间伐强度为16.27%,且间伐后的分树种个数与径阶个数都未减少;间伐后的分全混交度提高3.70%,分整体竞争强度降低31.74%,分的角尺度降低0.46%,木的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分布,分空间结构指数增加160.12%,使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大幅的改善。分的结构越合理,稳定性就越高,发挥的功能作用就越多。本研究以湖南次生为研究对象,在提出分空间结构优化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了生长量的优化,构建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和每个年龄段的最优断面积预测曲线,为次生空间结构优化调控和分提质增量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向博文曾思齐甘世书龙时胜刘洵
关键词:次生林空间结构VORONOI图
空青山次生生态系统水文特征研究
本文依托国家业局长江三角洲城市森生态定位研究站,采用系统的定量定位研究手段,对2016年度空青山生态系统的冠截留、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土壤入渗、蒸发散等水循环过程等开展研究,探索了空青山水循环过程中水分传输...
王欢欢
关键词:栎林水循环水文效应水量平衡
文献传递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20
2017年
通过对设置在辽东山区本溪市草河口镇和庄河市仙人洞镇两个典型天然次生(Quercus spp.)样地内的土样进行分层(0—10,10—20,20—30,30—40cm)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加,由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知,各指标含量在土层间差异均达到5%显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粉粒、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0 9~0.919 0,n=44,P<0.01),与土壤容重、砂粒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388 3~0.670 6,n=44,P<0.01),而与黏粒间无显著相关性;由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土壤碱解氮、碳氮比、全钾、pH、全氮与有机碳间关系最为紧密。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性质间关系密切,且以全氮、碱解氮、碳氮比、全钾和pH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各指标均具有明显的剖面分布规律。
祁金虎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栎林土壤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
空青山次生温度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研究
温度是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直接影响木生长、枯落物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对空青山次生温度垂直梯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于科学开展经营管理、提升生产力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
程璨
关键词:温度垂直梯度
文献传递
紫金山次生、马尾松枯落物与表层土壤的交互作用研究
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作为森生态系统的重要层次,具有调节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通过对南京紫金山次生、马尾松的枯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蚯蚓数量的测定分析,研究次生、马尾松...
顾洁
关键词:次生栎林马尾松枯落物表层土壤
文献传递
北亚热带次生蒸腾作用与环境的关系
是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造树种,目前对热扩散树干液流法测定蒸腾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法连续测定北亚热带次生、栓皮的的蒸腾速率。研究了液流速率的日变化特征,蒸腾速率在典型天气阴天和晴天的日变...
阮存鑫胡海波季婧
关键词:麻栎栓皮栎液流速率蒸腾作用
文献传递
紫金山次生蒸发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以次生为研究对象,在紫金山中山植物园内的生态定位站内,依据仪器观测和试验测定,对2013年该生态系统内的环境因子、树液流量、土壤蒸发量进行研究,以计算紫金山的蒸发散量。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蒸发散量差异,分...
辛开君
关键词:栎林蒸发散土壤蒸发植物蒸腾
文献传递
北亚热带次生生态系统非生长季CO_2通量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与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森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研究非生长季森与大气间的CO2通量特征,对准确地估算森生态系统CO2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亚热带次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于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对其CO2通量特征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非生长季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较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在白天表现为碳吸收,CO2通量在12:30—13:30达到吸收峰值,夜间表现为碳释放,昼夜通量变动范围为-0.37~0.23 mg.m-2.s-1;日平均气温维持在-3.36~11.67℃时,光合有效辐射与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呈直线相关;5 cm处土壤温度与夜间CO2通量呈指数相关,但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
刘乙胡海波刘准桥
关键词:CO2通量涡度相关法
北亚热带次生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弄清森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11月)夜间的通量值(即呼吸值)与气温和土温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呼吸作用大小与气温和土温呈现出显著的Van’t Hoff指数相关关系。其中,非生长季的呼吸值与气温拟合效果最佳,生长季夜间的呼吸值与土温拟合效果最佳。
李超胡海波蒋琰张学仕
关键词: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碳通量

相关作者

阮宏华
作品数:201被引量:2,319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杨树人工林 土壤动物 土壤呼吸 不同海拔 次生栎林
王国兵
作品数:52被引量:64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杨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苏北沿海 次生栎林 火炬松人工林
胡海波
作品数:137被引量:1,336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防护林 高速公路 北亚热带 毛竹林 林冠截留
唐燕飞
作品数:8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次生栎林 土壤呼吸 火炬松人工林 北亚热带 温度敏感性
蒋琰
作品数:6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次生栎林 北亚热带 生态系统 碳通量 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