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4篇“ 槐耳“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富硒金菌包的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包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富硒金菌包的制备装置,包括竖筒和第一电推杆,第一电推杆安装在竖筒的顶部,第一电推杆的伸出端贯穿至竖筒中,第一电推杆的末端横向固定有压板,竖筒的内部下方横向开设有板槽,板...
李兴伟钟正全王诚波邓代雄钟群仙
肝复乐胶囊联合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肝复乐胶囊联合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2组均给予TACE治疗,对照组加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复乐胶囊联合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12个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小板计数(BPC)、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12个月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07%(23/56)、98.21%(55/56)、35.71%(20/56),对照组客观有效率、12个月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1%(13/56)、83.93%(47/56)、55.36%(31/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PC、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AFP、PIVKA-Ⅱ、TBil、AST、ALT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PC、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AFP、PIVKA-Ⅱ、TBil、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复乐胶囊与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
夏家栋王亮何本振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槐耳颗粒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标志物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颗粒用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7例)采用TACE联合颗粒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TACE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以及治疗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下降方面,试验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数方面,试验组有着显著的统计学优势。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中,使用TACE联合颗粒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并兼具良好的安全性。
可健吉李晓成刘亚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槐耳颗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的提取物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2025年
为了探讨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了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实验测试了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epG2细胞的mRNA表达,利用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癌细胞的差异基因的富集功能和富集通路.CCK-8实验表明,提取物对HepG2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IC_(50)值为11.92mg/mL.转录组测序筛选出3855个上调基因和3591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调控、代谢调控和蛋白质降解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能够显著影响NF-κB、MAPK、Hippo、AMPK等与肿瘤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上述研究表明,提取物能够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癌细胞转移.
何志强李浩
关键词:肝细胞癌转录组测序
颗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颗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 Data、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TACE联合或不联合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4篇文献,967例患者,其中颗粒联合TACE组(治疗组)486例,TACE组(对照组)481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客观缓解率[RR=1.34,95%CI(1.17,1.54),P<0.0001]、疾病控制率[RR=1.10,95%CI(1.02,1.19),P=0.02]、一年生存率[RR=1.22,95%CI(1.07,1.39),P=0.004]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0.70,95%CI(0.53,0.93),P=0.01]及骨髓抑制率[RR=0.44,95%CI(0.30,0.65),P<0.0001]。结论颗粒联合TACE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曹玉婷莫嘉欣蒋梅
关键词:槐耳颗粒原发性肝癌TACE
清膏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清膏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CCK-8法、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低浓度组(3 mg/ml)、中浓度组(6 mg/ml)、高浓度组(12 mg/ml)的清膏分别处理人膀胱癌细胞系RT4和鼠膀胱癌细胞系MB49,24、48、72 h后细胞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殖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的清膏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的MMP-2、MMP-9、Vimentin、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膏通过改变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水平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杨田田田军章慧平余洁胡美纯
关键词:膀胱癌细胞槐耳清膏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作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24年
目的对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检索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文献,运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改良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量表和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总样本量8040例。在报告质量的27个条目中完全符合的比例分别为66.67%、62.96%、66.67%和70.37%。AMSTAR2量表显示4篇文献质量均为极低。GRADE系统工具评价显示中等质量证据9个,低等质量证据8个,极低质量证据18个。结论目前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在报告完整性、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的证据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
李锴吴传新王娜孙航
关键词:槐耳颗粒原发性肝癌
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PHC患者7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支持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上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颗粒治疗,两组患者皆进行4周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实施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B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A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均降低,且B组积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8^(+)、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8^(+)、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提高,A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的CD8^(+)水平低于A组,CD4^(+)与CD4^(+)/CD8^(+)水平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减少(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高于A组(8.57%),但两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皮疹、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且B组生活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 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石功亮何勇颜艳倩
关键词:槐耳颗粒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疗效
清膏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凋亡被引量:1
2024年
该研究探讨了清膏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结直肠癌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具体机制。将HCT116与SW480细胞使用清膏处理后,通过CCK-8、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能力。Annexin-PE染色检测凋亡细胞。DCFH-DA染色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检测评估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水平。MitoSOX、JC-1探针分别靶向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tROS)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 membrane potential, MMP)以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Western blot(WB)测定线粒体途径凋亡蛋白与PTEN诱导的推定蛋白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蛋白的表达量。实验表明,在不同浓度清膏作用下,HCT116、SW480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都受到了抑制,且其可以激活线粒体途径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结直肠癌细胞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升高,MDA上升且GSH下降,提示其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处理组的结直肠癌细胞内mtROS上升,MMP下降,表明线粒体损伤。WB实验结果表明,清膏抑制PINK1/Parkin通路,阻碍了受损线粒体的清除并促进线粒体途径凋亡。该研究表明,清膏对结直肠癌细胞造成氧化应激与线粒体损伤,抑制PINK1/Parkin通路并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
盛宋昊然李玉斌郭家成孟晓岚王晨何淼李玉强孙宏治
关键词:槐耳氧化应激结直肠癌线粒体凋亡
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临床获益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接受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颗粒。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变化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73.53%vs 48.48%);卡氏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52.94%vs 15.15%);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3.41个月(95%CI:11.62,15.19)vs 9.53个月(95%CI:7.76,11.30)];观察组的中位OS长于对照组[16.38个月(95%CI:14.51,18.25)和12.02个月(95%CI:10.52,13.51)];观察组的血小板减少和免疫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预后,安全性较好。
殷雨来赵春智张嘉澍张晓宇
关键词:槐耳颗粒免疫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

相关作者

程向东
作品数:201被引量:480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槐耳 肿瘤 预后
徐志远
作品数:105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槐耳 肿瘤 预后 无创性
孔庆志
作品数:69被引量:419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槐耳清膏 血管生成 放射性肺损伤 乳腺癌 MKK4
鲁明骞
作品数:81被引量:345H指数:9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鼻咽癌 槐耳清膏 乳腺癌 鼻咽肿瘤 MKK4
庄毅
作品数:61被引量:543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药用真菌 真菌药物 固体发酵 中药 雷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