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5 篇“ 根形态 “的相关文章
木麻黄细根 形态 和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塑性响应 2024年 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防护林细根 形态 和化学计量特征对磷(P)添加的塑性响应规律,为滨海沙地土壤低磷限制下进行木麻黄不同发育阶段有针对性的施肥抚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平潭岛木麻黄幼龄林(5 a)、中龄林(12 a)和成熟林(25 a)为研究对象,以内生长土芯法开展P添加试验,细根 在内生长芯生长一年后,采用功能划分法对细根 形态 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P添加显著提高木麻黄细根 根 长和根 表面积,其中,总根 长和总表面积总体提高7.79倍、8.69倍,比根 长和比表面积总体提升15.1%、19.5%;(2)不同根 系功能类群间,细根 形态 对P添加的塑性响应具有较显著差异,形态 塑性以吸收根 为主,且吸收根 对P养分资源的响应更为敏感,P添加使吸收根 P含量总体提高56.0%,C/P和N/P总体降低18.7%和38.7%,组织密度总体降低31.4%;(3)对于土壤P养分资源的变化,不同林龄木麻黄采取不同的塑性响应策略,P添加后,幼龄林主要通过吸收根 化学计量特征变异,改变自身生理性状获取P元素,中龄林细根 形态 和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变异,成熟林主要通过改变吸收根 形态 ,扩大根 系吸收面积获取P元素。外源P添加可以协调木麻黄细根 形态 与化学计量特征的内部关系,而不同林龄木麻黄细根 在获取P资源时会选择性投资。故在木麻黄施肥抚育时,应根 据不同林龄采取针对性的抚育方案。 聂森关键词:吸收根 细根形态 木麻黄 水稻根 形态 建成调控基因CLRD1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根 形态 建成调控基因CLRD1,其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水稻根 形态 建成调控基因CLRD1在调控水稻根 系建成中的应用,所述的... 毛传澡 朱建树 李梦真 徐纪明 吴运荣 莫肖蓉不同针叶树混交对水曲柳吸收根 和运输根 形态 与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树种之间根 系的相互作用,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地区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纯林和水曲柳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 钻法,研究了不同针叶树混交对水曲柳吸收根 和运输根 形态 与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表层(0<土壤深度(d)≤10 cm)和亚表层(10 cm根生物量显著高于水曲柳纯林。4种林型内,水曲柳吸收根 和运输根 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加深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45.79%~53.76%的吸收根 和39.63%~49.39%的运输根 位于土壤表层。在土壤表层,水曲柳云杉混交的运输根 比根 长显著降低,根 平均直径显著增加。在土壤亚表层,水曲柳云杉混交的吸收根 和运输根 组织密度及吸收根 平均直径显著低于纯林,而吸收根 比根 长显著高于纯林。水曲柳吸收根 和运输根 平均直径随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运输根 表现更加明显。吸收根 生物量和比根 长均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水曲柳与红松、落叶松混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的树种水曲柳的吸收根 生物量,增强了水曲柳对土壤资源的获取能力。 汲昌昊 杨妮 郭超 管俊泽 谷加存关键词:水曲柳 根生物量 根形态 吸收根 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细根 形态 与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 2024年 为揭示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细根 (直径≤2 mm)形态 和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4个种源(纬度从低到高分别为穆棱、林口、金山屯、乌伊岭)30个家系的24年生红皮云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 钻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深度(h)(表层:0根形态 和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红皮云杉细根 形态 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种源不同家系间比根 长和根 组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种源水平,所有土层根 平均直径均以穆棱种源最粗,比根 长和根 组织密度则均是林口种源最大。在家系水平,0根直径W035最粗、CK-2最细,比根 长CK-2最大、W043最小,根 组织密度J082最高、M515最低。不同种源和家系红皮云杉根 组织密度和比根 长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而根 直径随土层的加深有增大的趋势。4个种源的细根 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3.56 g·m^(-2),其中林口种源细根 生物量最大(39.04 g·m^(-2)),金山屯种源细根 生物量最小(32.52 g·m^(-2)),呈现出非连续的地理变异。细根 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土壤表层根 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77%。相比较,低纬度的穆棱种源各家系细根 生物量在土壤亚表层和底层分布比例较高,高纬度的乌伊岭和金山屯种源各家系细根 生物量在土壤表层分布比例较高,表明温度较低地区的红皮云杉倾向于将细根 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土壤表层。 高艳如 王军辉 麻文俊 王福德 安三平 谷加存关键词:红皮云杉 种源 家系 细根形态 细根生物量 氮添加对红锥不同序级细根 形态 和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细根 作为植物养分获取和能量运输的重要器官,是根 系中最活跃和最敏感的部分,其功能属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该研究旨在解析不同氮(N)添加水平对红锥(Castanopsishystrix)细根 形态 、化学性状的影响,探究红锥细根 对短期N添加的可塑性,为阐明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根 系生理功能变化提供理论支撑。2020年1月,在红锥林内设置4个N添加水平样地: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00 kg·hm^(-2)·a^(-1))、高氮(HN,150 kg·hm^(-2)·a^(-1)),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挖掘法挖取红锥根 系,测定其1-5级根 在不同N添加水平处理下细根 比根 长(SRL)、比表面积(SRA)、组织密度(RTD)、平均直径(RD)和化学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MN、HN显著降低了土壤pH,HN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NO_(3)^(-)-N)和全磷(P)含量;N添加显著增加了1级细根 的碳(C)含量;HN显著增加了2级细根 C含量;MN和HN显著增加了1、2级细根 的N含量,但显著降低了2级细根 的C:N;不同N添加水平下细根 的SRL、SRA、RTD和RD均无显著差异。因此短期N添加主要影响细根 的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而未显著影响细根 的形态 性状,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理解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地下养分循环以及碳固存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 舒韦维 杨坤 马俊旭 闵惠琳 陈琳 刘士玲 刘士玲 明安刚 明财道 明安刚关键词:细根 形态性状 氮磷添加对滨海新围垦区大叶女贞细根 形态 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氮(N)磷(P)养分梯度分别对滨海新围垦区植物表层(0~10 cm)细根 (≤2 mm)形态 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该实验以大叶女贞为试材,采用内生长土芯(体积196.25 cm 3)施肥法对大叶女贞土壤表层(0~10 cm)的土芯分别进行氮、磷添加实验,分别设每穴0、1、3、5、7、9、11、13、15、17、20 g的施肥梯度,研究N、P养分分别对土壤表层细根 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入3 g N时,细根 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 长密度、根 表面积密度、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39%、120.87%、169.97%、59.19%、106.99%和102.75%;施入5~11 g N时,以上各指标逐渐降低,当N施入量大于11 g时,无根 系生长。(2)施入3 g P时,根 系的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 长密度、根 表面积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77.37%、111.15%、147.50%、73.87%、97.88%和98.05%。当P施入量大于5 g时,细根 的以上指标逐渐降低,但未出现无根 系的状况。施肥促使细根 的形态 指标和生物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植物通过改变细根 构型来提高土壤养分的获取能力。综上认为,在距离树干1 m位置的表层土壤中分别施加3 g N或P可显著促进大叶女贞细根 的生长。 王志保 路兴慧 张演义 王宏骄 谢宪 江洪 韩婧雅 王艺合 梁晶关键词:细根形态 生物量 大叶女贞 攀西地区5个油橄榄品种细根 形态 特征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2024年 探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细根 形态 特征和养分分配格局对油橄榄引种栽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攀西地区5个油橄榄品种的细根 直径、比表面积、比根 长、组织密度等形态 参数和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探讨细根 形态 和养分含量在不同油橄榄品种细根 根 序等级间的差异和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根 序等级的增加,细根 直径、组织密度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比表面积、比根 长则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2)细根 C含量、C:N、C:P随根 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细根 N、P含量基本呈现随着根 序的增加而降低,除白橄榄外,细根 N:P总体呈现随着根 序序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3)细根 C含量与土壤理化特征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细根 N含量与土壤C、P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C:N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细根 P含量与土壤C、P含量及C:N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N:P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 C:N与土壤C: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 N:P、C:P与土壤理化特征指标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郝浩涵 文登学 邓龙 张茜 赖长鸿 李贤伟关键词:油橄榄 细根形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丛枝菌根 树种养分觅食策略及其与细根 形态 间的关系 2024年 植物细根 和丛枝菌根 (AM)真菌的养分觅食策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产力与碳汇能力,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养分觅食精度是养分觅食策略的重要方面,指植物将其根 系、菌丝精准地部署到养分相对丰富斑块中的能力。然而,目前对内生菌根 树种细根 和菌根 菌丝觅食精度间的权衡关系,以及细根 形态 能否较好地预测觅食精度仍存在争议。该研究对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内17个AM树种进行野外原位根 袋磷添加实验,以模拟土壤中磷养分斑块。施加磷肥4个月后,对对照组和磷添加组的细根 进行形态 扫描和分析,采用膜过滤法提取土壤中的菌丝并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筛选中部无隔膜且易于染色的菌丝作为AM内生菌根 菌丝,计算其长度。在此基础上,计算根 长觅食精度和菌丝觅食精度,以研究亚热带AM树种的根 长觅食精度与菌丝觅食精度间的权衡及其与细根 形态 间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有:(1)AM树种根 长觅食精度与菌丝觅食精度间相互独立;(2)细根 组织密度与根 长觅食精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细根 直径与菌丝觅食精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比根 长与菌丝觅食精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M树种根 系养分觅食策略,表明细根 形态 等易观测指标可用于评估AM树种细根 养分觅食精度。 曲泽坤 朱丽琴 姜琦 王小红 姚晓东 蔡世锋 罗素珍 陈光水关键词:内生菌根 细根形态 运用根 形态 及黄酮类成分鉴定不同年份黄芪品质 2024年 为了给黄芪的规范化栽培和合理采收提供依据,对3~8年生6个不同年份黄芪根 的形态 进行比较,并对根 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积累规律进行研究.运用游标卡尺对黄芪根 的最粗直径予以测量,通过显微切片染色方法观测其解剖结构并定位黄酮类成分主要位置,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年份黄芪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进行测定.6个不同年份黄芪根 直径差异显著,韧皮部是黄芪根 黄酮类成分主要储存部位,且5年生黄芪根 韧皮部所占比例最高,5年生黄芪根 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黄芪药材的合理采收应以5年生黄芪为宜. 贾鹏 贾静 王玲丽 滕红梅 李德志关键词:总黄酮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枹栎细根 形态 特征及其化学组分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枹栎(Quercus serrata)作为群落中的奠基种和建群种,在所处的群落中分布着大量个体,且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对所在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间相互作用产生着巨大影响,是温带阔叶林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具有重... 侯清晨关键词:枹栎 细根 化学组分 化学计量比 环境变化
相关作者
于海秋 作品数:152 被引量:957 H指数:19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花生 玉米 低钾胁迫 花生品种 光合特性 曹敏建 作品数:227 被引量:2,140 H指数:2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低钾胁迫 大豆 耐低钾 玉米自交系 严小龙 作品数:166 被引量:2,136 H指数:3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磷效率 根构型 菜豆 植物根系 唐宏亮 作品数:32 被引量:184 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根形态 玉米 岩黄耆属 根系形态 磷 郭焕茹 作品数:7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根形态 玉米 低钾胁迫 钾效率 低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