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8篇“ 核心症状“的相关文章
- 食管癌术后康复早期患者症状群及核心症状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康复早期患者的症状发生情况,确定症状群并探索核心症状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在河南省开封市2家三甲医院就诊的28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安德森胃肠道肿瘤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通过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用网络分析来估计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术后康复早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吞咽困难(86.8%)、疼痛(86.8%)、悲伤(83.3%)。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进食相关症状群、疲乏与睡眠症状群、吞咽困难与心理症状群、消化道重建症状群。症状网络中,悲伤(r S=0.979)、疲乏(r S=0.845)是强度中心性最高的症状。结论食管癌术后康复早期患者存在多个症状及症状群,悲伤和疲乏是食管癌术后康复早期患者的核心症状,医护人员可基于核心症状制定精准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悲伤和疲乏在症状网络中的传递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季永志张云芳陈汀芷史子月蒋恩社
-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核心症状症状群症状管理疲乏悲伤
- 运动联合cTBS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运动联合连续性θ爆发式磁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cTBS)干预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的协同效应。方法:54名3~10岁孤独症儿童分为cTBS干预组(cTBS group,TG)、运动干预组(exercise group,EG)、运动联合cTBS干预组(exercise+cTBS group,ET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TG接受cTBS刺激(5天/周,3次/天,12周),EG接受组合球类运动干预(ball combination training program,BCTP)(5天/周,45 min/天,12周),ETG接受组合球类联合cTBS干预,CG接受常规康复。采用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repetitive behavior scale-revised edition,RBS-R)和社交反应量表第二版(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econd edition,SRS-2)评估干预前后核心症状。结果:1)在刻板行为方面,3种干预显著改善了孤独症儿童RBS-R量表总分,在子维度上仅cTBS干预改善了固定行为。相较于单一干预,联合干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优势。2)在社交障碍方面,3种干预显著改善了SRS-2量表总分,在子维度上cTBS干预改善了社交知觉、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和固定行为,BCTP干预改善了社交知觉和社交认知,联合干预改善了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以及行为方式。相较于单一干预,联合干预在改善社交认知、社交沟通、行为方式上更有优势。结论:运动干预、cTBS干预以及联合干预均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且联合干预对社交障碍改善有协同效应。
- 蔡可龙刘宇飞姜栾玥张佳颖齐凯史一凡董晓晓孙志远徐德成刘智妹朱丽娜邹立业陈爱国
- 关键词:孤独症运动干预经颅磁刺激联合干预核心症状
- 艾灸对孤独症患儿胃肠道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析艾灸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胃肠道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孤独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1例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GS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BC、ATEC评分及ATEC之健康、生理、行为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G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艾灸治疗ASD患儿可有效改善其核心症状并能调整胃肠道问题。
- 鲍利利张琦
- 关键词:孤独症艾灸胃肠道功能核心症状
- 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核心症状及与产前抑郁关系的网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核心症状,分析其与产前抑郁的关系,为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97例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夜间饮食问卷开展调查。结果妊娠期女性产前抑郁得分6.00(3.00,9.00),夜间饮食行为得分8.00(11.00,15.00)。回归分析显示,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显著正向预测夜食行为(P<0.05)。网络分析表明,半夜醒来有吃东西的渴望(r s=1.29)是夜食行为强度最高的症状,我很不开心以致失眠(r bs=1.80)是产前抑郁连接夜食行为最重要的桥梁节点。网络比较结果显示,<30岁与≥30岁孕妇的总体网络结构无显著差异,但在≥30岁孕妇中,夜食行为症状网络的局部边线连接更强(r=0.17 vs.0.04,P<0.05),在<30岁孕妇中,产前抑郁与夜食行为关系网络的局部边线连接更强(r=0.10 vs.0.02,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水平高于一般人群,核心症状是夜间对食物的渴望。孕妇产前抑郁显著正向预测夜食行为,不开心以致失眠是影响夜食行为的桥梁节点,二者关联存在一定年龄差异。妊娠期女性夜食行为值得关注,防控产前抑郁,尤其是情绪低落所致失眠,可能是潜在干预靶点。
- 张子璇赵菲赵静袁苗任丰毅秦梦瑶刘晓燕陈新霞
- 关键词:妊娠期核心症状产前抑郁情绪障碍网络分析
- 脑电生物反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持续效应的meta分析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脑电生物反馈对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核心症状以及持续改善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5月1日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 17.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电生物反馈对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核心症状(SMD=0.35,95%CI:0.19~0.52,P<0.001)、学习能力(SMD=0.26,95%CI:0.05~0.48,P<0.05)和对立违抗行为(SMD=0.24,95%CI:0.07~0.42,P<0.01)的改善效果有统计学意义;在核心症状(SMD=0.31,95%CI:0.13~0.49,P<0.001)和学习能力(SMD=0.27,95%CI:0.06~0.49,P<0.05)的持续改善效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持续改善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
- 陈继伟王兴朱昆
- 关键词:生物反馈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iTBS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核心症状变化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不断增加[1]。患儿以社交交往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2]。近年来,以感觉统合训练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ASD儿童,旨在改善其感觉处理能力,从而促进其社交和认知功能的发展,但其短期疗效有限,需要患儿长期坚持训练[3]。
- 曾钦润胡林玲梁雪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交往障碍睡眠质量
- 明清时期疫病核心症状的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 2025年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明清时期疫病核心症状及相应的处方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药治疗疫病提供思路。方法:以成书于明清时期与疫病相关的中医古籍记载为文献来源,以Excel 2019软件进行文献整理与筛选,应用4.1.1版本的R软件、古今医案云平台v2.3、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及平台,对核心症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对处方用药进行频次与属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疫病-核心症状-高频用药”复杂网络。结果:纳入研究的224条医案记载中出现最多的症状为脉数、发热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16种核心症状组合。从医案中获得的336个临床处方中,除甘草外,频次较高的用药为连翘,药性大多属寒性,药味以苦、辛味为主,主归肺、胃二经,多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关联规则分析发现15种潜在配伍组合,因子分析中提取得到11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将高频用药归为8大类。结论:明清时期疫病以发热烦渴等临床表现为多,总体病性以热性为主。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核心,临证选用具有利咽、开窍、泻下等功效的药物,常用的基础方有银翘散、清营汤等。通过对明清时期疫病的核心症状及其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系统挖掘,为现代医家治疗疫病的临床用药思路提供借鉴。
- 张泽涵李峰于清茜李儒婷毛萌
- 关键词:疫病用药规律症状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和核心症状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症状群的构成及动态变化,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为制定精准的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60例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模块分别于手术前1 d(T1)、术后第3天(T2)和术后第7天(T3,即出院前)3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纵向调查。对3个时间点中发生率>20%的症状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运用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是疲乏-疼痛-情绪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能量不足症状群和潮热-神经症状群。其中疲乏-疼痛-情绪症状群持续存在于T1~T3,且群内症状组成较稳定。潮热-神经症状群存在于T1~T3、消化道症状群存在于T2和T3、能量不足症状群仅存在于T2,且群内症状组成呈动态变化。症状网络中,悲伤和苦恼是围术期3个时间点的核心症状,其他中心性指标动态变化。T1除悲伤外,潮热的紧密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大,T2恶心、T3疲乏的紧密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大。结论医护人员应对稳定存在的症状群及核心症状进行全程干预,将症状群与网络中心性指标相结合,制定更为精准的管理方案,改善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
- 崔秀云宿晶张佳袁菁张雪梅徐春艳
-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症状群核心症状症状管理
- 中晚期肝癌术后患者同期症状网络分析及核心症状识别
- 2024年
- 目的调查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症状发生状况,构建术后患者的症状网络,识别症状群和核心症状,为制定针对性的症状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29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安德森症状量表、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症状模块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使用R语言构建症状群网络并分析网络的中心性指标,包括强度、紧密度和中介度以确定核心症状和核心症状群。结果中晚期肝癌术后患者症状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口干(89.30%)、腹胀(86.29%)、疼痛(80.26%)、疲乏(79.26%)、睡眠不安(78.60%)。共提取3个症状群,分别是神经心理症状群、虚弱-胃肠道症状群、疼痛-睡眠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54%。症状群网络中,苦恼(rs=1.65)、恶心(rs=0.96)和疼痛(rs=0.36)分别是神经心理症状群、虚弱-胃肠道症状群和疼痛-睡眠症状群的核心症状,其中神经心理症状群为核心症状群。桥梁症状包括苦恼(r_(bS)=1.095)、食欲下降(r_(bS)=1.039)和睡眠不安(r_(bS)=0.764)。结论中晚期肝癌术后患者经历多重症状困扰,医护人员可根据网络分析的结果,加强对症状群的认识与评估,重视这些核心症状,为患者提供及时、精准的干预措施。
- 黄仕环蓝慧玉农小莲李繁荣赵凤娟游雪梅
-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核心症状症状群网络分析症状管理
- 识别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症状群及核心症状——一项同期症状网络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调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症状发生情况,识别症状群,并构建同期症状网络,探索症状网络中的核心症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9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中心、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脑卒中症状体验量表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采用R语言构建同期症状网络并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自理能力下降和肢体无力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发生频率较高、最严重的症状;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是躯体活动相关症状群、认知障碍症状群、情绪相关症状群、协调-平衡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41%;在症状网络中,自理能力下降的强度(rS=1.67)和预期影响(rE=1.67)均最高,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核心症状。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存在多种症状群(躯体活动相关症状群、认知障碍症状群、情绪相关症状群和协调-平衡症状群),自理能力下降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核心症状,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症状的发生情况和核心症状,制订科学精准的症状管理措施。
- 黄瑞单芳席礼艳何悦谢楠
- 关键词:脑卒中症状群核心症状症状管理网络分析
相关作者
- 吕玉丹

- 作品数:108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脑电图 睡眠期 癫痫患者 多导睡眠图
- 胡家胜

- 作品数:126被引量:4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脑病 文献复习 基因突变
- 高润

- 作品数:32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核心症状 偏瘫患者 卒中后 孤独症谱系障碍
- 刘智胜

- 作品数:312被引量:2,153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抽动障碍 TOURETTE综合征 患儿
- 李廷玉

- 作品数:375被引量:2,061H指数:1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维生素A 儿童 维生素A缺乏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学龄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