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4篇“ 林业高校“的相关文章
“新农科”背景下林业高校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2025年
新农科建设是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需求。其中,农林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关键。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业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梳理国内外农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出培养方案与行业新发展脱节、传统育人模式难以满足需求、产教融合不深三大现实问题。同时,结合官方政策、行业需求和学科特色,构建目标导向、思政教育、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和反馈机制的“五位一体”拔尖人才培养策略模式,为农林高校的人才教育培养、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农林教育现代化实施,提供新思路。
圣倩倩陈颖周统建祝遵凌
关键词:林业高校
塞罕坝精神融入林业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被引量:4
2024年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把塞罕坝精神融入林业高校思政教育,既能丰富林业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林业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提高林业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结合教学实际,从教材教案、教师培训、教学过程、实践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五个方面提出,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到林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林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罗靖黄勇
关键词:林业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文明教育
“双一流”背景下基于DEA模型的林业高校科研创新效率评价
2024年
林业高校肩负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的重要使命,合理评价林业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对精准施策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林业类“双一流”建设高校Y校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林业特色的科研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该校21个院所开展科研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发现:该校科研创新效率总体一般,规模效率水平略优于纯技术效率水平;单位间效率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均衡,仅6个学院达到有效,71.43%的学院处于非DEA有效,大多数学院未能使投入发挥最大产出价值和效益;57.14%的学院处于规模递增阶段,14.29%的单位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应当合理扩张或缩减投入规模,方可达到DEA有效。根据研究结果,从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推动优质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杨璐崔光彩
关键词:林业高校DEA模型
林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年
新农科建设为林业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目标导向、实践教学、学科融合、产教融合与动态反馈”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强调通过加强与行业的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此模式不仅为林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也为国家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助力。
黄正伟李春蒋玲
关键词:林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
塞罕坝精神融入林业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4年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对林业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文章通过对塞罕坝精神基本内涵的梳理,深挖其深层价值意蕴,明确塞罕坝精神融入林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寻求破解之道,以期有效推动塞罕坝精神的传承。
王雪梅教立营李智
关键词:林业高校思政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林业高校信息类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以“物联网架构和技术”课程为例
2024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培养出切实符合林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本文在审视传统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坚决贯彻“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念,对林业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物联网架构和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更新实践工程项目和优化评测反馈机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行业特色高校信息类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更为智慧农林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工作基础。
吴寅索龙焦万果
关键词:林业高校
林业高校《生物质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林业高校开设《生物质材料》课程的意义在于推动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该课程为制浆造纸工程、林产化学加工、轻化工程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生物质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目前,基于林业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特色选修课《生物质材料》的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与课程内容契合度不高、教学方式不丰富以及教学内容不新颖等,这些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活力,也难以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扩展性认识和学习。因此,探讨了林业高校《生物质材料》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案例引导法将不同生物质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以问题引导式启发学生对生物质材料创新性制造进行探讨式学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鼓励适度将前沿科学研究引入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的认知维度,打破其对专业认识的局限性,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张莉莉马金霞王志国
关键词:林业高校教学现状
基于林业高校特色的文创产品系列的设计与开发
2023年
林业高校特色的文创产品系列的设计与开发旨在推广林业高校的品牌形象,同时促进林业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通过将林业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增强消费者对林业高校的了解。基于林业高校特色,通过对校园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总结,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分析其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农林类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发展模式,探索林业高校特色的文创产品系列的设计与开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陈悦熊欣悦殷子妍司煜涵谷岩
关键词:林业高校
林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林业生物质的化学转化及生物利用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林业高校在培养林业和环境领域的专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生物化学作为这些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综述林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以促进林业高校生物化学教育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如教学内容与林业高校的研究内容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滞后学科发展现状等方面。其次,本文探讨了林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改进策略,提出了将生物化学知识与林业和环境等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本文讨论了农林高校生物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教学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鼓励学校与农林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提倡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加强生物化学与农业、林业、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最后,本文展望了林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的未来发展。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具有深厚学科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同时,着重提倡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刘亮黄曹兴俞娟李鑫范一民
关键词:林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新农科”背景下林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干燥花制作原理与技术”特色课程建设被引量:1
2023年
“新农科”背景下,林业高校对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干燥花制作原理与技术”课程根据花卉事业发展需要,着重阐述干燥花的制作技艺和研究开发,并从教材、师资、考核、双创等方面强化课程特色建设,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为创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李向红雷然邓书端
关键词:林业高校化学专业特色课程

相关作者

徐新洲
作品数:45被引量:44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植物景观 扶贫 精准 林业高校 城市湿地公园
董亚杰
作品数:23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研究主题:林业高校 文献检索课 统计分析 教学改革 文献计量学
勇强
作品数:496被引量:1,592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低聚木糖 里氏木霉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酶水解
彭斌
作品数:19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高等林业教育 林业高校 青年教师 高等农林院校 农林院校
杨燕
作品数:15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木材 剪切模量 林业高校 共享平台 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