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篇“ 杜长大“的相关文章
- 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分析
- 2025年
- 为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研究了煮制、炸制和烤制条件下,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质构、色泽等指标的变化,采用了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热加工方式下,煮制组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和硬度最低,水分含量最高。炸制组猪肉硬度最高,剪切力和咀嚼性最大,这是由于油的高传热特性导致肉块表面迅速成壳。烤制组猪肉的加工损失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说明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容易造成水分丧失导致其加工损失率最高。对于不同品种而言,藏猪肉的蛋白含量约是杜长大猪的1.07倍,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0.73倍。炸制藏猪肉的红度值(a^(*)值)最高为14.53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P<0.05),说明藏猪肉具有更深的色泽。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三种热加工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香气。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检测到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煮制方式下藏猪和杜长大猪中分别检测出40种、41种挥发性化合物,烤制方式下藏猪和杜长大猪分别检测出34种、33种化合物,而在炸制方式中,藏猪和杜长大猪中分别检测出22种和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酮类和醇类。在煮制和炸制过程中,藏猪肉的总含硫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P<0.05)。炸制藏猪肉特征性风味物质为α-异甲基紫罗兰酮和乙二醇二甲醚,而烤制藏猪肉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二甲基二硫和3-羟基-2-丁酮(M),煮制藏猪肉则以4-甲基噻唑为特征。炸制的藏猪肉在色泽、香味和可接受度的评分上明显高于其他加工方式。综上,在三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中,藏猪肉的水分含量、硬度、色值以及含有杂环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炸制处理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的风味差异比较显著,藏猪肉的风�
- 徐丽娜黄峻榕赵莱昱任培芳张春晖黄峰
- 关键词:藏猪电子鼻
- 基于脂质组学的金华猪与杜长大猪猪肉脂质特征差异分析
- 2024年
- 为探究国内优良地方品种猪和外来品种猪猪肉中脂质特征差异,试验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40日龄金华猪和杜长大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并进一步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金华猪和杜长大猪肉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杜长大猪,金华猪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出36.92%(P<0.05)。金华猪猪肉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5)。在2种猪肉中共鉴定出2 758种脂质分子,分属62个亚类,磷脂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优势脂质亚类,其中有36个脂质亚类差异显著。共筛选出了76种可区分2种猪肉的潜在差异脂质分子,主要包括TG、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PC)、甲基化磷脂酰胆碱(Methyl Phosphatidylcholine,Me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差异脂质结构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碳链长度在20~50且含0~10个不饱和键是差异脂质的主要特征,磷脂类富集明显。差异脂质相关性分析显示,TG、PC和PE这3类脂质与SFA、MUFA和PUFA关系密切,其可能是影响猪肉脂质特征和品质的关键成分。综上所述,金华猪与杜长大猪猪肉的脂质存在差异,脂质的差异物质主要集中在TG、PC和PE上。本研究可为不同品种猪肉的脂质差异和生产高品质的猪肉提供参考。
- 张志豪党亚丽罗银梅侯萌章啸君杨华肖英平
- 关键词:金华猪肌内脂肪脂肪酸
- 氟烷基因对杜长大猪胴体、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为深入研究氟烷基因(HAL)对杜长大商品猪的影响,本研究以392头杜长大(DLY)试验猪为研究对象,屠宰测定其胴体、肉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氟烷基因的cDNA第1843位点突变(C/T)的基因型,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开展HAL基因型与胴体、肉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杜长大试验猪中HAL应激敏感T等位基因频率很低(0.026),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卡方检验P<0.05)。CC基因型、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中PSE肉发生率分别为7.10%、30.30%和100%,3种基因型间PSE肉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CC基因型、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猪的背膘厚和胴体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TT基因型的L_(1)、a_(1)、b_(1)、L_(24)、a_(24)、滴水损失、失水率均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P<0.01),而pH1、IMF极显著低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P<0.01)。TT基因型的AST、Urea、TC、HDL、LDH、LAC和Ig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CC基因型(P<0.05或P<0.01),而IgM极显著低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P<0.01)。本研究结果说明氟烷基因的不同基因型能显著影响DLY猪的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应用到猪育种中,进行早期选择。
- 王彦平郑凤玲赵雪艳赵雪艳王继英王怀中
- 关键词:胴体杜长大氟烷基因血液生化
-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对八眉猪和杜长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为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全株青贮玉米对不同品种猪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月龄相同、体重差异不显著的八眉猪、杜长大育肥猪各60头,各品种随机选择20头作为对照组(饲喂全价商品饲料)、40头作为试验组(试验组1添加全株青贮玉米40%,试验组2添加全株青贮玉米80%),育肥期120 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对八眉猪、杜长大屠宰率有负面影响,但不显著;添加不同比例对八眉猪、杜长大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总量有一定影响,40%的添加比例对肉品质的影响大于80%的添加比例,且八眉猪的肉质风味好于杜长大。
- 孙国虎王芳彬任锦帅黄耀华王得春
- 关键词:全株玉米青贮屠宰性能肉品质八眉猪杜长大
- 基于杜长大猪营养价值数据库建立定安猪和定安黑猪饲料原料有效能预测模型的研究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评价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以及海南省地源性饲料原料在杜长大猪、定安黑猪和定安猪上的有效能值及养分利用差异规律,建立定安黑猪与定安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有效能值预测模型。选用90日龄杜长大猪、定安黑猪和定安猪各10头(去势公猪),评定10种饲料原料的有效能值,按照3个10×6不完全拉丁方设计,随机分配10个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饲料原料的有效能值。结果表明:玉米、豆粕、木薯、甘薯、椰子粕、棕榈粕、木薯渣、果渣(诺丽)、米糠和椰蓉对杜长大猪的代谢能分别为13.32、14.76、12.22、11.99、16.29、10.01、6.38、5.92、5.25、18.37 MJ/kg;定安黑猪代谢能分别为13.52、15.00、12.46、12.67、16.89、10.99、7.34、6.69、6.79、18.85 MJ/kg;定安猪代谢能分别为13.53、15.04、12.13、12.49、16.37、10.64、6.70、7.73、5.37、18.88 MJ/kg。杜长大猪对棕榈粕、木薯渣、果渣和米糠的代谢能均显著低于定安黑猪和定安猪(P<0.05)。定安黑猪和定安猪对原料中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基于杜长大猪有效能推导定安黑猪代谢能最佳预测方程为:ME_(定安黑猪)=0.945×ME_(杜长大猪)+0.11×NDF+0.279,定安猪代谢能的最佳预测方程为:ME_(定安猪)=0.871×DE_(杜长大猪)-1.39×Ash+1.828,式中,ME为代谢能;NDF为中性洗涤纤维素;DE为消化能;Ash为粗灰分。综上所述,定安黑猪和定安猪对饲料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高于杜长大猪,且富含纤维的饲料原料在定安黑猪和定安猪上的有效能值高于杜长大猪;根据此养分利用差异规律,可建立基于杜长大猪饲料有效能预测地方猪饲料有效能的模型,有助于促进定安黑猪和定安猪有效能值数据库的完善。
- 许晏维邹有为张翔宇邱平飞王琴王学梅王吉喆张泽宇赵金标李笑春石惠宇邱晨晨王军军
- 关键词:饲料原料有效能
- 嘉定梅山猪与杜长大猪肉营养风味物质比较分析
- 2024年
- 为了研究嘉定梅山猪和杜长大猪(外三元杂交)肉中营养风味物质的区别,本研究分别对梅山猪和杜长大猪肉中的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梅山猪肉中的丝氨酸、谷氨酸、络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梅山猪肉中的胞嘧啶核苷酸(cytidylic acid,CMP)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梅山猪肉中的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 acid,UMP)、次黄嘌呤核苷酸(hypoxanthine nucleotide,IMP)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梅山猪肉中的锌、铜、硒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的(P<0.01),梅山猪肉中的钾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综合对比分析,梅山猪肉的营养风味物质显著优于杜长大猪肉。
- 涂尾龙张莺莺王洪洋黄济刁玉段周杰珂谈永松卫金良曹传闺甘叶青卞益
- 关键词:梅山猪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微量元素
- 嘉定梅山猪与杜长大猪的肉品质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明梅山猪和杜长大猪的肉质区别,特对梅山猪、杜长大猪的屠宰性能、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屠宰性能上,杜长大猪的胴体斜长、瘦肉率均显著高于梅山猪,背膘厚显著低于梅山猪;在肉质性状上,梅山猪的肌内脂肪含量、肉色a值显著高于杜长大猪,梅山猪的滴水损失、嫩度表现均显著优于杜长大猪。
- 涂尾龙张莺莺王洪洋黄济刁玉段周杰珂谈永松卫金良曹传闺卞益甘叶青
- 关键词:梅山猪屠宰性能肌内脂肪瘦肉率
- 江泉黑猪、江泉白猪和杜长大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 2024年
- 试验旨在探讨正在培育中的江泉黑猪与江泉白猪、杜长大商品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并对其做出初步评价。屠宰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体重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江泉白猪和杜长大三元猪各16头。测定生猪宰前活重、猪胴体重、胴体长、瘦肉重、皮厚、皮重、骨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能指标及肉色、极值pH、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指标,并计算屠宰率、胴体瘦肉率、肥肉率、皮率、骨率、腿臀比例。结果表明:江泉黑猪的屠宰率、腿臀比例与江泉白猪无显著差异,但比杜长大猪分别低了2.5%、32.0%;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在3个品种中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余2个品种。江泉黑猪的肥肉率和背膘厚在3个品种中最高,分别比江泉白猪高了32.7%和18.7%,比杜长大猪分别高了90.7%和51.5%。江泉白猪和杜长大猪的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肉色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江泉黑猪。江泉黑猪和江泉白猪在肌肉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滴水损失上无显著差别,但极显著低于杜长大猪。江泉黑猪肌内脂肪含量在3个猪种中最高,分别比江泉白猪和杜长大猪高了57.1%和102.2%。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和杜长大猪、江泉白猪在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方面有较大差异,江泉黑猪在大理石纹评分、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保水性能等肉质性状方面优势突出,在屠宰率、腿臀比例、眼肌面积等胴体性能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刘汇鑫薛超董立才董胜华曾勇庆王文文唐辉
- 关键词:胴体性能肉品质
- 不同发育阶段“杜长大”猪肠道食淀粉乳杆菌菌株的动态演替规律研究
- 冯林
- 杜长大猪不同肠段和发育阶段及断奶腹泻对肠道古菌结构的影响研究
- 潘成麟
相关作者
- 张伟力

- 作品数:222被引量:99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猪肉 切块 肉质 点评 胴体
- 石亚中

- 作品数:75被引量:4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蚌埠学院
- 研究主题:杜长大 模糊综合评判法 肉质 白藜芦醇 葡萄渣
- 赵雪艳

- 作品数:47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杜长大 肉质性状 血液生化指标 莱芜猪 肉品质
- 王彦平

- 作品数:200被引量:4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胴体性能 肉品质 胴体肉品质 肉质性状 肉质
- 朱建和

- 作品数:15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丰原格拉特乳酸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杜长大 肉质 DLY 维生素E 酸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