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篇“ 杂草管理“的相关文章
南方红壤区茶果园杂草管理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南方红壤区的茶果园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而成为重要的农业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杂草问题和水土流失的挑战。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茶果园杂草管理和水土保持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杂草管理方面,建议采用综合杂草管理技术,结合化学、物理和生物控制方法,以提高茶果园的生产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在水土保持方面,强调了梯田建设、植被覆盖和土壤改良技术的重要性,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文章还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生态友好的杂草管理技术的开发,探索成本效益更高的水土保持技术,并建立完善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跨学科合作,本文旨在为南方红壤区茶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支持。
张松
关键词:南方红壤区茶果园杂草管理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李园杂草管理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的李园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为李园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的李园和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细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功能预测的方法研究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结果】不同处理OTU数量为2012~3522,细菌种类33门、108纲、242目、383科、667属。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要门类,在各处理中4个门的总丰度达到80%以上。多样性分析显示,天然林Ace和Chao指数显著低于李园的3个处理。群落组成和差异分析显示,天然林土壤酸杆菌优势比较大,病害细菌少,并有少量的有益细菌蛭弧菌;李园的鞘脂单胞菌相关病害的风险大,生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芽孢杆菌等有益细菌的丰度,尤其自然生草比较明显。人工生草还有利于提高李园细菌的多样性,尤其是芽单胞菌的富集比较明显。使用除草剂的李园则主要富集了绿弯菌门的种类,而降低了苔藓杆菌的丰度。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土壤细菌新陈代谢最活跃,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涉及化能异养、纤维素分解、固氮作用等功能。与其他处理比较,人工生草李园土壤硝酸还原功能较强、天然林土壤的木质素分解功能较强、除草剂处理的李园土壤甲基营养功能较强。【结论】天然林Ace和Chao指数显著低于李园,表现为土壤酸杆菌优势明显。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较大,生草有利于李园有益细菌群落的建立。
罗昌国袁启凤陈守一田晓慧
关键词:杂草管理土壤健康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功能
卷积神经网络及其在田间杂草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杂草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可阻碍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化学药剂除草方式已不能满足精准除草的需求,而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图像识别的重要工具,并且在杂草检测、害虫识别、植物或果实计数及其成熟度分级等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使田间杂草管理更高效,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研究情况,从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基于无人机图像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卷积神经网络在田间杂草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从数据采集、杂草检测的精度、模型的泛化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总之,基于CNN的杂草管理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研究应关注提高数据数量和质量、提高杂草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并引导无人机自主进行制图,实现无人机与地面设备的协同作业;同时,加强CNN等深度学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多方面的应用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张金梦张倩王明谭雅蓉陶震宇于金莹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杂草智能化无人机
生态农场杂草管理策略研究
2023年
生态农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杂草为害。广泛使用除草剂防除杂草的传统手段会加速杂草群落演替,降低农田生态多样性,造成高抗药性杂草、生态环境破坏、食品健康等问题。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阐明以草、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综合防控手段抑草控草。为生态农场杂草管理提供基础理论和参考依据。
肖双喜花萌李琦
关键词:杂草生态农场生态系统化感作用
杂草管理方式对李园及其邻近天然林土壤真菌生态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索李园杂草管理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李园及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真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种类的构成、相对丰度、多样性、生态功能类别等。【结果】不同杂草管理李园和天然林土壤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在420~1039个,真菌种类共计14门、51纲、127目、260科、492属,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的OTU数量不到李园土壤的一半。4个处理土壤均主要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与天然林相比,李园土壤的担子菌门减少,子囊菌门增加,其中人工生草李园土壤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36.79%和32.85%。天然林土壤的红菇属(Russula)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丰度达54.44%。李园不同类型土壤的第一优势属为沙蜥属(Saitozyma),相对丰度为14.54%~38.11%,其中人工生草李园优势较为明显。此外,人工生草李园土壤中梳霉门(Kickxell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其他类型高。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林与其他李园土壤间α多样性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不同杂草管理方式中,人工生草与自然生草的Simpson指数差异极显著。FUNGuild分析显示,天然林土壤以外生菌根真菌占绝对优势,而李园土壤以腐生真菌和未知真菌为主。【结论】李园人工生草(光叶紫花苕)有利于优势属沙蜥属及低丰度的梳霉门和球囊菌门菌群建立。不同杂草管理方式的李园仅有少量丛枝菌根真菌(球囊菌门),缺少占绝对优势的有益真菌,有益真菌在李树的运用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优势种类的结构导致不同处理真菌群在生态功能上存在差异。
罗昌国袁启凤陈守一田晓慧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天然林菌根真菌
不同杂草管理方式茶园茶树根际与根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根系是茶树固着于土壤的关键营养器官,也是茶树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而茶树根系在进行养分吸收、抗逆境胁迫等生理过程中均有着...
万人源
关键词:除草茶树根际微生物宏基因组
生态茶园杂草管理探析被引量:3
2022年
介绍了茶园杂草在茶园生态环境中的积极意义,阐述了茶园杂草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总结了茶园杂草的防除方法和周年管理模式,以期为茶园杂草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陈莹徐玉琴丁文斌缪惠民卞永前
关键词:茶园杂草管理策略防除方法
烟台地区果园杂草管理主要措施及省力化防控建议被引量:1
2022年
果树产业是烟台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苹果、樱桃、梨、葡萄和桃等在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烟台市年降水量672.5 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总降水量的70%,正处在苹果、梨、桃等果树的生长发育期,能充分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对水份的需求,但这种气候条件也非常利于杂草的生长。在果园生产管理中,除草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作,极大增加了果园管理成本,是烟台果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难题。
李晶刘民晓宋来庆姜中武张勇刘丽
关键词:生长发育期果树产业省力化总降水量
一种华南果园杂草管理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华南果园杂草管理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果园中均匀散播阔叶丰花草种子,待气温回暖种子萌发,建立阔叶丰花草种群;(2)阔叶丰花草种群建立后,正常开花结实,待阔叶丰花草枯萎后,掉落入土壤中的种子次年...
张泰劼田兴山崔烨郭文磊张纯
文献传递
2050年杂草管理:对未来杂草科学的展望
2019年
2050年被政府、行业和媒体视为1个重大时间点。预期那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峰值,全球需要竭尽全力提供充足的能量、淡水和食物(图1A)。目前作物生产水平不足以养活预期数量的人口,要满足此需求是对人类的重大挑战。
张翼翾
关键词:杂草科学杂草管理世界人口时间点作物

相关作者

张翼翾
作品数:45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研究主题:杂草管理 杂草科学 杀虫剂 除草剂 持效期
李进学
作品数:211被引量:874H指数:17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柠檬 果实品质 育苗 蜜柚 水晶
高俊燕
作品数:197被引量:784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柠檬 果实品质 育苗 蜜柚 水晶
岳建强
作品数:218被引量:900H指数:17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柠檬 果实品质 蜜柚 水晶 枝梢
宁堂原
作品数:267被引量:3,167H指数:32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秸秆还田 套作 保护性耕作 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