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0篇“ 机插稻“的相关文章
安徽无为市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024年
无为市水种植历史悠久,是安徽省水主产区之一。该文介绍了当地水生产现状,总结了工厂化育秧、适时移栽、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生态种养等绿色高产技术要点,以期推动无为市水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奚德发
关键词:水稻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水肥模式对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阐明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其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提出返青活棵-分蘖期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在返青活棵-分蘖期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水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增施氮肥(T1)、水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2)、水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不排水且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3)),对比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水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影响显著。相较于T2处理,T1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水产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分别提高8.2%~9.5%和13.3%~13.7%,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7.0%~8.8%和12.8%~15.2%(p<0.05)。相较于T1处理,T3处理水拔节期茎蘖数降低11.4%~11.9%,茎蘖成穗率显著提高11.3%~12.4%,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8.2%~9.3%和6.3%~8.6%,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T1和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T1和T3处理在氮素积累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T3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较T1分别显著增加20.1%~22.2%和22.7%~23.0%(p<0.05)。综上所述,在分蘖期不增施氮肥的基础上,通过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和不排水的方式可以实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步提升。
刘秋员李猛卫云飞季新刘娟王付娟
关键词:机插水稻氮肥氮肥利用率回收利用率氮素积累
侧深施肥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2024年
为提高海陵区水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肥料使用量,以海陵区主栽品种南粳9108作为供试水品种,设置不施氮肥对照、常规施肥、侧深一基一追施肥和侧深一次性施肥4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侧深施肥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侧深一基一追施肥条件下,施纯N 240 kg/hm^(2)时,水产量最高,为9684.00 kg/hm^(2);效益最高,为24205.20元/hm^(2)。
张然然桑蒙蒙杨风亮张平吴璇王玉强
关键词:机插稻侧深施肥
中期化控对产量品质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王英豪
播期期秧龄对黄华占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播期期秧龄对黄华占产量性状的影响,2020年在陕西省城固县五爱村开展了油菜茬黄华占的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播期相同条件下,随着大田期提前秧龄缩短,水产量增加;期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提前秧龄延长,水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播期比秧龄对产量影响大,后期秧龄对产量影响增加;秧龄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大田期提前,水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适期早播长秧龄的大穗,大田适期早多穗。
李汉一王明生马殊
关键词:机插秧播期插期秧龄
南粳46高产攻关示范总结
2023年
2018—2019年在洪泽区岔河镇岔河村进行了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南粳46高产攻关示范,单产达11.25吨/hm2。该文总结了秧田期、大田期的品种特性,介绍了壮秧培育、麦秸秆全量还田械配套技术、大田移栽及管理、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高产栽培要点,为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栽培南粳46提供技术参考。
杨步琴伍晓康
关键词: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稻南粳46高产栽培要点
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荃两优8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23年
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荃两优851作为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在毯苗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随着播期、移栽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最佳的播期为5月15日,最佳的移栽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4 cm。建议荃两优851在宿松县种植时,可结合当年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调整播期及移栽密度。
俞伦英
关键词:播期移栽密度机插
氮肥减量简化施用对综合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于2019-2020年在扬州大学校外试验基地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0N)、常规施肥(CK,施氮量为300 kg·hm-2)、减氮(RNF,施氮量为240kg·hm-2)、减氮增密...
薛建涛
关键词:机插稻简化施肥氮素利用
氮肥减量下不同基蘖肥与穗肥运筹对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2022年
本研究在氮肥施用总量减少10%的条件下,设置了3个不同基蘖肥与穗肥质量施用比例(5∶5、6∶4、7∶3)处理,研究其对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后,高峰苗、成穗数均较对照降低。随着基蘖肥与穗肥质量施用比例的增加,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及高峰苗增加,但成穗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逐步增加,而在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却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穗粒数随着基蘖肥与穗肥质量施用比例的升高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结实率、千粒质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最终产量处理2(基蘖肥︰穗肥=6︰4)最高,达到9208.59 kg/hm^(2)。随着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降低、胶稠度升高,其口感值、食味值均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在氮肥减量10%的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质量施用比例6︰4可使水产量与优质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杜同庆仝斌徐鹏李振宏
关键词:基蘖肥穗肥机插稻
营养土培肥技术的效果初探
2021年
通过大田土培肥的时间和用量试验,明确最佳培肥时间和肥料用量,提高水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培肥的时间和比例对秧苗及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培肥35 d、磷二胺与土的质量比为0.5%时,较有利于秧苗期干物质的增加;培肥30 d、磷二胺与土的质量比为1.5%时,群体于抽穗期积累干物质较多,形成具有强抗倒力和巨量安全库容的高光效群体,较有利于水产量的增加。
时佩佩彭秀荣孙凯文
关键词:机插稻秧苗素质

相关作者

马均
作品数:414被引量:4,181H指数:3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稻 杂交籼稻 杂交水稻 氮肥运筹
孙永健
作品数:163被引量:1,727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籼稻 氮肥运筹 杂交稻 氮素利用
潘晓华
作品数:494被引量:4,102H指数:3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双季水稻 早稻 机插
杨志远
作品数:114被引量:1,031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杂交籼稻 氮肥运筹 水稻 杂交稻 氮素利用
方书亮
作品数:73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主题:机插 水稻 机插稻 钵苗 原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