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篇“ 有效降水“的相关文章
一种热带气旋有效降水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带气旋有效降水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热带气旋降水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时间信息和日总降水量;划分中心位置周围预设范围的缓冲区域,标记出缓冲区域内的网格,将缓冲区域...
齐伟擎雍斌沈哲辉吕毅梅俊
汶上县近50年蒸发量及有效降水的变化特征
2022年
根据汶上县1961—201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气象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汶上县近5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减少速率为-10.8 mm/10年;(2)蒸发皿蒸发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春季和夏季蒸发量偏多,分别占全年蒸发量的31.6%和37.7%,而秋季和冬季的蒸发量相对偏少;(3)降水量总体呈现曲线波动状态,变化速率为-0.04 mm/10年,整体变化不明显;(4)夏季降水量在全年降水量中所占比重最大。
张琦杨澜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降水量年际变化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演变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1971—2018年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方法计算玉米需水量,应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检验、GIS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拔节以前生育时段大部地区有效降水增加,拔节以后各生育阶段大部地区有效降水呈减少趋势,不同区域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受风速变小和日照时间减少等气象因子影响,黑龙江省大部地区玉米需水量减少,东部减速最快,北部最慢。黑龙江省中部和东北部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较高,西部较低;拔节以前耦合度较低,拔节以后较高。各区域耦合度均呈“两落两起”变化趋势,2011—2012年为耦合度由低到高明显突变点。
曲辉辉王冬冬闫敏慧翟墨刘丹闫平王晓明姜丽霞
关键词:有效降水量耦合度
固原市主要农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与需水量特征被引量:10
2022年
由于干旱地区常年降雨资源匮乏,为提高旱区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更加精准的掌握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水分供需平衡状况。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线性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研究了固原地区近60年3种主要农作物的有效降雨量及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3种作物生育期平均有效降水分布在68.8~177 mm,玉米和马铃薯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减小趋势,春小麦呈上升趋势,且有效降水周期呈大—小—大的变化规律;(2)3种作物生育期平均需水量主要分布在233.7~439.3 mm,生育期需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4 mm/10 a,0.8 mm/10 a,2.3 mm/10 a,需水量周期也呈“大—小—大”的变化规律;(3)马铃薯、玉米、春小麦的平均水分盈亏指数为-38.0%,-57.5%,-58.7%,玉米和春小麦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马铃薯高。综合考虑分析固原地区多年降水和作物需水分布特征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3种农作物合理种植及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发展该地区主要特色农产品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数据支撑。
马芳张维江冯娜黄艳
关键词:有效降雨作物需水量
区域泥石流前期有效降水量测算方法
针对现有技术难以与具有较长时段的实况前期降水实际分布情况很好吻合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泥石流前期有效降水量测算方法。本方法利用泥石流预报区及其周围雨量站点观测的历史降水数据,结合影响该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下垫面因...
江玉红张少杰杨红娟王凯谢湘平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有效降水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明确玉米实际自然水分供应规律,可为合理进行农田灌溉、适时安排农事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1971-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并对比分析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有效降水。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阶段和时段间,有效降水和自然降水变化趋势一致;(2)不同生育阶段间,有效降水占比在春季及春秋较高,在盛夏最低,变化范围为35%-56%;(3)不同时段间,有效降水占比1970s最高,达45%,1980s、1990s和2010s相对较低,不足42.5%;(4)多数发育阶段及整个生长季有效降水占比总体分布特征呈东高西低趋势。
王冬冬翟墨刘丹王铭项婷婷
关键词:有效降水自然降水玉米
莆田市木兰溪流域有效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资源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以福建省木兰溪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1年、2010年和2019年三期Landsat数据为数据源,使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获取木兰溪水体面积的变化情况;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MODIS数据,使用Penman-Monteith公式与Beps遥感模型,分别研究木兰溪2000年以来有效降水量、气候蒸发潜力与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时间序列曲线。结果表明:①木兰溪2001—2019年水体面积先扩大后减小,总体呈弱的减小趋势;②有效降水量空间尺度上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时间尺度上总体缓慢增加;③蒸发潜力空间尺度上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时间尺度上波动减少;④蒸散量空间尺度上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时间尺度上逐渐增加;⑤可利用降水资源空间尺度上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时间尺度上缓慢增加。这些研究成果可为福建省和莆田市开展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充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廖廓吴作航李欣欣孙蔡亮
关键词:降水分布环境治理
太阳活动和ENSO控制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变化
2021年
在我国东南地区,器测时代之前的气候环境变化是否与ENSO活动有关还未见报道。本文在^(210)Pb定年基础上,重建了南岭东部过去150 a(分辨率1.86 a)的石笋δ^(18)O记录。对比器测指标,发现该石笋δ^(18)O记录与当地有效降水变化密切相关,并以此重建了南岭东部地区过去150 a有效降水变化历史。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变化与ENSO活动密切相关,El Niño态对应有效降水增加和石笋δ^(18)O变轻,La Niña态对应有效降水减少和石笋δ^(18)O变重。有效降水变化长期趋势受到太阳活动控制,太阳活动减弱时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增加,反之亦然。ENSO和太阳活动变化引起的雨带位置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主导了南岭东部有效降水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石笋可能成为研究这一地区ENSO影响下年际-年代际尺度上降水变化的有力工具。
谢宇刘粤峰程彩玉周梦涛彭小桃程珂周厚云
关键词:石笋有效降水ENSO太阳活动
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的吉林省干旱灾害识别与检验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吉林省26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对吉林省1961—2000年作物生长季干旱及春、夏、秋旱进行识别,并检验与实况吻合率。结果表明,DNP识别各级干旱及春、夏、秋旱发生频次均呈由西到东减少的空间分布,重旱多发在西部,与干旱灾害实况一致。春、夏、秋旱占旱灾总频次的60.7%、22.6%、16.7%。不考虑干旱等级的检验结果显示,除通化地区外DNP对实际旱灾吻合率是60%~97%。对阶段性旱灾识别中春旱吻合率较高;夏旱吻合率不高;秋旱在西部有较高吻合率,中东部秋旱识别率低。历史典型旱灾年检验时,若不考虑干旱等级,吻合率达90.9%;若考虑发生时间,吻合率达86.4%;若将中旱等级以上识别为旱灾,则吻合率只有40.9%,此时若增加连续2次轻旱过程且间隔不超过4天同样识别为干旱,吻合率可提升至60%。总之,DNP评定干旱等级较实际偏低,但对阶段性旱灾有较好识别效果,能为干旱监测、旱灾评估业务工作提供参考。
曲美慧涂钢冯喜媛
关键词:干旱灾害
一种用于地铁盾构端头有效降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盾构端头有效降水的系统及其方法,在地面上开设竖井,竖井一侧壁为混凝土墙,混凝土墙上设有一盾构端面,在混凝土墙的侧壁上盾构端面的区域外开设若干一号沉孔,一号沉孔内设置有滤水棒,滤水棒和真空预压用...
金亚伟

相关作者

王文玉
作品数:21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陆面 土壤湿度 半干旱 半干旱地区 降水转化率
陈超
作品数:352被引量:1,922H指数:2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青贮饲料 四川盆地 青贮 干旱胁迫
刘志雄
作品数:71被引量:434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水稻 高温热害 水稻高温热害 风险区划 中稻
李栋梁
作品数:392被引量:6,761H指数:4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降水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潘学标
作品数:253被引量:2,62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棉花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华北平原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