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6篇“ 晚三叠世“的相关文章
西昆仑库地地区中-三叠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2025年
西昆仑库地地区位于麻扎—康西瓦缝合带北侧,其内印支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消减闭合。笔者对研究薄弱的库地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和印支期构造演化。中粒二长花岗岩、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8.1±1.3 Ma、238.2±1.8Ma和230.6±1.3Ma,时代为中三叠末期至三叠早期。中粒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69.41%~70.45%,K_(2)O/Na_(2)O为0.47~0.80;粗粒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67.39%~74.87%,K_(2)O/Na_(2)O为0.83~1.65;斑状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65.21%~69.83%,K_(2)O/Na_(2)O为0.73~1.12。中-三叠早期,花岗岩属于I型高钾钙碱性系列。中粒二长花岗岩源区为安山质岩石,且有地幔物质加入;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闪长岩主要为英云闪长岩部分熔融形成。中-三叠,花岗岩属于火山弧花岗岩,是库地一带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地质产物。西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年限为254.5~230.6 Ma。
白春东专少鹏张新征李典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I型花岗岩西昆仑
北大巴山平利一带三叠粗面岩和基性岩墙群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25年
北大巴山紫阳−平利−竹溪一带较为广泛地分布有一期基性岩墙与碱性火山岩,这些火山−侵入岩系多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通过对基性岩和粗面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工作发现,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19.5±2.2)Ma和(223.9±2.8)Ma,属于三叠岩浆作用的产物。其中,基性岩墙中的辉绿岩显示出贫Si、高Ti的特征,粗面岩显示高Ti、富碱的特征,两类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存有一定差异。辉绿岩的Pb−Sr−Nd同位素组成上显示出OIB物质源区组成且具有EMⅡ和上地壳富集物质成分的加入,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则显示出大隆起的微量元素分布样式,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均显示出二者与板内岩浆活动具有成因关系。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北大巴山地区三叠的粗面岩−辉绿岩组合形成于勉−略洋闭合之后持续的板内伸展活动,为南秦岭地区深部地幔岩浆物质演化的地质记录。
陈涛陈隽璐李平朱卫红朱卫红孙吉明孙吉明王健
关键词:碱性火山岩辉绿岩墙
北东帕米尔三叠含暗色包体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25年
中央造山带西端的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记录了较为完整的特提斯洋构造演化信息。本文对北东帕米尔木吉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制约区内古特提斯演化。锆石U-Pb定年显示,寄主花岗岩(207.74±0.92 Ma)、花岗闪长岩(214.3±1.1 Ma)与其中闪长质岩浆成因暗色包体(208.0±1.6 Ma和209.8±1.3 Ma)均为三叠岩浆活动的产物。寄主岩具有变化的SiO_(2)(58.79%~71.39%)、K_(2)O(1.99%~5.09%)和MgO(1.06%~3.63%),整体呈现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7~1.11)的I型花岗岩特征。寄主岩较高的Mg#(49~52),表明其不是纯地壳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岩石具有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Th),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弧型微量元素特征(Nb/La=0.16~0.48)。岩石的Sr-Nd-Hf同位素表现为富集特征,(^(87)Sr/^(86)Sr)i=0.708408~0.710473,ε_(Nd)(t)=-7.15~-6.02,ε_(Hf)(t)=-5.9~-1.3。相比寄主岩,暗色包体具有较低的SiO_(2)(56.10%~58.68%)、K_(2)O(1.82%~2.04%)和较高的MgO(4.47%~5.1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87)Sr/^(86)Sr)i=0.707921~0.708021,ε_(Nd)(t)=-6.32~-5.90,ε_(Hf)(t)=-6.9~-2.0。综合分析,木吉地区含暗色微粒包体的花岗质岩浆岩是幔源镁铁质岩浆和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幔源镁铁质岩浆的母岩浆来自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而壳源长英质熔体来源于变角闪岩古老下地壳在40~50 km地壳厚度下熔融。结合北东帕米尔三叠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认为210 Ma左右北东帕米尔古特提斯洋尚未闭合。
西艾力·阿尔肯刘晓强钱旭坤木热地里·马合木提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岩浆混合古特提斯洋
志丹-甘泉地区三叠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序列
2024年
为研究志丹-甘泉地区三叠储层特征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岩芯、测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压汞、恒速压汞等间接测定技术与核磁共振、微米CT等直接观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志丹-甘泉地区三叠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微裂隙,其中常见粒内溶孔,长石溶孔多伴随粒内溶孔发育,填隙物溶孔为少量浊沸石溶蚀形成的孔隙,微裂缝溶孔发育较少;普通压汞确定了志丹甘泉地区储层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的最小值,计算了进汞饱和度值以及退汞效率;恒速压汞试验总结了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喉道分布特征,认为喉道是决定渗流率的主要因素;核磁共振T2谱的弛豫时间与储层的孔隙度呈正相关;微米CT技术构建了储层的孔隙网络模型,认为储层孔隙连通性较差。研究结果对志丹-甘泉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序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玉宝叶政钦杨海龙张创周雪铁连军
关键词:晚三叠世孔隙结构特征
马来半岛东部三叠岩浆作用及其古特提斯构造意义
2024年
马来半岛广泛发育的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完整地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消亡的演化历史。该洋盆于中‒三叠关闭,随之发生陆‒陆碰撞、地壳增厚以及造山带垮塌,区域上形成大规模的碰撞后火成岩,构成了东南亚古特提斯巨型火成岩带东部和中部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不同认识。因此,本文对马来半岛东部三叠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探讨了三叠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马来半岛东部三叠花岗岩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为231~222 Ma,样品显示出较为富集的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2040~0.72518,εNd(t)=−10.4~−6.7,εHf(t)=−11.5~+0.1),来自变火成岩和变杂砂岩的混合源区;第二组样品形成于218~216 Ma,对应的(^(87)Sr/^(86)Sr)i=0.70576~0.71464,εNd(t)=−9.1~−3.9,εHf(t)=−3.9~+1.9,表明其源区存在一定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且Ga/Al、FeO^(T)/(FeO^(T)+MgO)值及锆石饱和温度相对较高,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年代学结果表明古特提斯东部和中部花岗岩省三叠岩浆作用的峰期为220 Ma,且具有相似的元素‒同位素变化规律,证实古特提斯洋碰撞后造山垮塌主要发生于220 Ma,软流圈上涌促使中‒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区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
余永琪钱鑫王岳军Mustapha Khairul Azlan张玉芝
关键词:晚三叠世岩浆作用地球化学碰撞后古特提斯洋
云南富宁地区三叠基性侵入岩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笔者在云南富宁地区新厘定出一套基性侵入岩,为讨论该侵入岩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位于富宁县花甲乡一带的侵入岩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侵入岩^(206)Pb/^(238)U年龄196.8Ma~229.26Ma,最终获得206.8±5.3Ma的加权平均年龄值,为三叠岩浆活动的产物,该侵入岩形成时代明显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喷发期,不属于同期火山活动。
李序贵刘陈明李小军李维科晏海宝马进华
关键词:火山岩辉绿岩锆石U-PB年龄晚三叠世
甘肃北山地区三叠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2024年
甘肃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煌斑岩多为岩石圈地幔在伸展背景下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碱性岩石,确定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可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新的依据。笔者对北山地区柳园南煌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柳园南煌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8.2±1.1)Ma(三叠)。煌斑岩中富含金云母和角闪石等富挥发性组分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柳园南煌斑岩属于超钾质煌斑岩,母岩浆为碱性岩浆系列;全岩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和Zr-Hf负异常,锆石εHf(t)值为0.5~4.9,平均值为+2.8,具俯冲洋壳板片流体交代特征。柳园南煌斑岩中橄榄石Mn/Fe与Ca/Fe值对比表明,柳园南煌斑岩源区为富金云母的方辉橄榄岩地幔;微量元素模拟计算表明,地幔源区具有富集的特征。因此,柳园煌斑岩岩浆源区为被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前人对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的研究,北山南部地区在三叠时已进入陆内伸展阶段,减压作用促使被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柳园煌斑岩脉。
陈阳阳段俊徐刚钱壮志杨涛刘君泰
关键词:煌斑岩晚三叠世甘肃北山
川西北三叠卡尼期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构成及其转换过程定量化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准确识别碳酸盐工厂类型并阐明其发育控制因素,定量化评价工厂发育过程的环境条件,厘清其在沉积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古生态学和沉积学信号是探究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演化的关键。【方法】以川西北绵竹市汉旺镇观音崖剖面的马鞍塘组为例,通过系统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结合粒径统计分析方法对20391个颗粒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时期热带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的构成、特征、转变过程、驱动因素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研究区热带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可进一步划分为似球粒、鲕粒、生屑及生物礁等多个细分特异化工厂类型,指示多样化的碳酸盐生产路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热带浅水工厂的构成,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营养水平等因素,发现各个细分工厂类型有着非常强烈的“生境”特点,工厂类型的转变更多地受区域海平面变化控制。【结论】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导致营养水平、水动力条件和碳酸盐矿物饱和度等因素快速变化,进而驱动了具体细分工厂的转变。而众多细分工厂在沉积序列上的快速变化指示了它们在横向上的共生关系。因此,较短时间尺度下细分工厂类型的转变主要与区域海平面控制的横向生产工厂类型的迁移有关,与极端事件和沉积体系的转变可能无关。
柳晶晶王夏王夏曾雨涵冯翼妍金鑫金鑫
关键词:晚三叠世卡尼期
西秦岭宕昌-舟曲地区三叠埃达克质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024年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西段,其印支期花岗岩研究对认识中央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选择西秦岭宕昌-舟曲地区的燕麦层与憨班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层的二长闪长岩、憨班的花岗闪长岩,具有高Al_(2)O_(3)、MgO,Mg^(#)<45,富钠贫钾的特征,主体为亚碱性-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轻稀土高度富集,弱Eu负异常,富集Th、K、U等LILE;HFSE中强烈亏损Nb、Ta、P和Ti元素。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燕麦层与憨班岩体分别形成于(219.4±1.5)Ma和(222.1±1.9)Ma,其侵位时间为三叠中期。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研究区花岗岩体为后碰撞环境,可能形成于增厚地壳下部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加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环境下。
张梓尧张义虎徐磊王怀涛
关键词:花岗岩晚三叠世埃达克岩西秦岭
鱼粪化石特征对三叠湖泊生态系统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粪化石是一类重要的遗迹化石,其内含物常保存被捕食生物的残余及一些微生物、软组织甚至古DNA信息,对解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湖泊生态信息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下部页岩的鱼粪石,其为略扁平的纺锤形化石,尖而薄,表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观察粪化石的内含物情况,发现其主要由未完全消化的动植物残体组成,包括鱼鳞、骨骼碎片,以及以含磷白云岩为生长基的大量矿物聚集体。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大部分保存完好,属于典型的原地埋葬。该鱼粪的生物源为一种大型的、鱼肠内具有较多螺旋瓣的肉食性鱼类。三叠湖泊中出现了复杂的多层营养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食物链较为复杂。该研究成果表明经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三叠多层级营养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恢复。另外,微生物的参与及泥质含量较高的厌氧环境使得粪化石保存完好,可为恢复和重建三叠卡尼期湖泊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依据。
尤继元周小虎杨奕曜白云云张鹏杨桂林梁正中李杰
关键词:湖泊生态系统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

相关作者

时志强
作品数:125被引量:983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晚三叠世 古气候 卡尼期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颜照坤
作品数:81被引量:443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龙门山 汶川地震 晚三叠世 前陆盆地 地震
李勇
作品数:144被引量:942H指数:18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龙门山 汶川地震 晚三叠世 地震 孔店组
姚华舟
作品数:105被引量:49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晚三叠世 沉积环境 青藏高原 长江源 双壳类
王剑
作品数:320被引量:2,425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羌塘盆地 新元古代 藏北羌塘盆地 地质意义 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