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篇“ 旱冬瓜“的相关文章
- 旱冬瓜育苗和造林技术
- 2024年
- 旱冬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生长起来比较迅速,还具有成材好和成材早的特点。旱冬瓜的根部具有根瘤菌而且其叶部属于比较优质的绿肥,树皮部分能够用于烤胶原料应用到相关领域中,凭借其自身优异的特性在土壤改良和荒山造林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树种。近几年随着各地造林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旱冬瓜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应用逐渐得到高度重视,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出育苗与造林技术价值,本文结合旱冬瓜茶叶生产实际,分析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的相关应用要点,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普进伟刘平
- 关键词:旱冬瓜育苗造林
- 基于SRAP分子标记构建云南旱冬瓜核心种质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种质子集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筛选出旱冬瓜核心种质适宜的构建策略。【方法】以旱冬瓜优树同胞子代为试材,设10%、15%、25%、35%、45%和55%共6个抽样比例,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取样,采用4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种质子集对原种质的代表性,通过均值t检验和方差F检验分析种质子集与原种质集变异是否同质,利用相关系数分析种质子集与原种质集的相关性,通过遗传距离比较和聚类分析确认核心种质。【结果】25%抽样比例构建的种质子集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保留率与原种质集一致,其余4个评价指数皆显著大于原种质集,均值和方差与原种质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者等于1,平均遗传距离较原种质提高16.82%,因此认为在25%抽样比例构建的种质子集能很好地代表原种质。【结论】综合考虑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实用性、费用和工作量等,认为25%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 邹广权王晓丽曹现富李艳张新洛曹子林
- 关键词:旱冬瓜核心种质
- 基于表现型值构建旱冬瓜核心种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以旱冬瓜种质资源库中定植的150棵旱冬瓜优树子代样株的11个表型性状测定值为原始数据来源,探讨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策略,并获得包含一定数量样株的旱冬瓜核心种质库,为旱冬瓜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采用3种遗传距离、6种系统聚类方法、4种抽样方法和6个抽样比例构建旱冬瓜种质子集,利用方差差异百分率、表型保留比例、极差符合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变化率和均值差异百分率评价不同的种质子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所构建的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在3种不同遗传距离构建的种质子集中,切比雪夫距离优于欧式距离和明科夫斯基距离;6种系统聚类方法构建的种质子集中,重心法优于其他5种方法;4种抽样方法构建的种质子集中,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优于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6种抽样比例构建的核心种质中,25%抽样比例下构建的核心种质更能充分代表原种质集。【结论】综合考虑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实用性、费用和工作量等因素,认为基于切比雪夫距离,利用重心法进行系统聚类,采用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在25%抽样比例下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集,是构建旱冬瓜优质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
- 邹广权王晓丽李艳曹现富李华付朴艳唐君培李妹曹子林
- 关键词:旱冬瓜优树核心种质资源评价
- 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及其受体基因转录的影响
- 2023年
-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它们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及成虫)以及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翅、卵巢、腹部残体)中的表达量,并检测了它们于两种非寄主叶片挥发物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表达量,分析非寄主滇朴和旱冬瓜叶片挥发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基因(Vg)及其受体基因(Vg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g和VgR基因在蛹和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各发育阶段,且在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蛹中的。Vg基因在腹部残体的表达量最高,而VgR基因在卵巢中特异性表达。滇朴叶片挥发物处理20 d和40 d后,V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但处理60 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旱冬瓜叶片挥发物20 d和40 d后,Vg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低,但处理60 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非寄主挥发物能通过调控云南切梢小蠹Vg和VgR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产卵。
- 王玉琴赵琰明张新民赵宁朱家颖杨斌
-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卵黄原蛋白
- 固氮树种旱冬瓜对退化林地土壤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的生态驱动效应被引量:7
- 2022年
- 固氮树种对退化土壤和森林的结构与功能修复和改良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固氮树种的混交配置、林龄变化和人工与天然起源林分对土壤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方面的生态驱动效应与影响机制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因此,在金沙江上游选择退耕地上不同混交配置模式、不同林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人工林和旱冬瓜天然次生林,对比分析了土壤养分、林下植被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旱冬瓜材积等指标的差异,以期阐明固氮树种旱冬瓜对土壤养分状况及林下植被重建的生态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旱冬瓜人工林配置模式中,旱冬瓜纯林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标显著高于旱冬瓜+云南松混交林和云南松纯林(P<0.05);(2)不同林龄旱冬瓜人工林中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呈现8年生林均显著大于5年生林(P<0.05);(3)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均为旱冬瓜天然林>旱冬瓜和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林(P<0.05);(4)SEM模型分析发现,旱冬瓜材积与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73,P<0.001);(5)在不同旱冬瓜人工配置模式和不同优势种的天然林中,灌木生长状况均与旱冬瓜材积呈显著正相关(R=0.496,P=0.014;R=0.610,P=0.002),且灌木生长状况与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揭示了固氮树种旱冬瓜作为退化土壤修复和植被重建的生态演替驱动种,显著提升了退化土壤的养分(有机质、总氮及土壤养分综合指标)并促进了林下灌木的生长,对加速金沙江上游退化土壤功能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具有积极生态驱动效应。
- 李茂萍李茂萍缪宁
- 关键词:旱冬瓜固氮树种林下植被
- 旱冬瓜人工林培育技术规程
- 本规程适用于德宏海拔1400 m~2100 m范围旱冬瓜人工林栽培。
- 张恩向杨正华卢靖杨斌史富强陈绍安陈伟何明阐李木东王德昌李文志李斌郗三旺团沈德周赵志能杨明团段桂林闫仙芝饶万邦蔺应礼钏加周王晋豫郭兆强段竹君
- 一种旱冬瓜的嫁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旱冬瓜的嫁接方法,以侧柏苗木为砧木,以旱冬瓜当年生枝条为接穗,入秋后枝条出现木质化倾向,开始嫁接,该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砧木处理;(2)接穗处理;(3)嫁接操作;(4)嫁接后的管理。本...
- 付强范林元徐明艳方向京周德全龚怡罗子敬童清何俊史富强石伟李光进
- 文献传递
- 一种利用固氮树种旱冬瓜修复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固氮树种旱冬瓜修复西南亚高山地区退化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于10~12月采种,于12月~翌年2月播种,当幼苗高4~5cm时,移植到轻基质无纺布网袋中盛于塑料托盆中,培育成轻基质无纺布网...
- 刘世荣孟广涛李品荣缪宁
- 文献传递
- 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冬瓜菌根苗培育方法,在培育期间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以利于旱冬瓜生长,包括如下步骤:选择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培养基质原料,进行灭菌处理;将旱冬瓜种子撒播于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质中;将培养基质装入200毫升的育...
- 景跃波李荣波卯吉华李勇鹏李娅冯志伟杨丽群张凤娥李孙玲
- 文献传递
- 探讨旱冬瓜种源收集和优树选择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从而越来越关注林业生态种植技术,比如旱冬瓜的种植,旱冬瓜主要是适合滇中干旱地区生长,比如云南,旱冬瓜是云南地区造林的优势树种,因其耐旱,易成活,速生等特点,常常被造林设计为先锋树种。有关部门也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投入进了旱冬瓜的种植中来,在我国对于旱冬瓜的种植最多的地区就是云南省,其属于桤木属中比较原始的一种种类,其遗传资源也极其的充沛。在对旱冬瓜的种植上,其种源的收集和优树的选择占据着很大的作用,只有将这两方面工作做好才能够在基础上保证旱冬瓜的种植质量。本文就对旱冬瓜种源收集和优树选择进行分析,供参考。
- 郭斌
- 关键词:旱冬瓜优树选择
相关作者
- 杨斌

- 作品数:67被引量:4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旱冬瓜 思茅松 苗木分级 容器苗 人工林
- 陈宏伟

- 作品数:159被引量:1,13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思茅松 旱冬瓜 保护区 云南热区
- 陈伟

- 作品数:79被引量:5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思茅松 旱冬瓜 人工林 种源 种子
- 史富强

- 作品数:39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旱冬瓜 种源 苗木分级 优良家系 优良种源
- 刘际梅

- 作品数:39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旱冬瓜 生长量 南五味子 育苗基质 苗木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