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6篇“ 日本式“的相关文章
- 全球化浪潮中“日本式衰退”的借鉴与启示
- 2024年
-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且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表象,一些人认为我国经济走向“日本式衰退”。客观地说,我国经济面临一些风险性问题,呕待加强研究和政策应对,但不会重蹈“日本式衰退”的覆辙。
- 闫坤刘诚
- 关键词:日本式经济增速下滑
- 日本国家公务员人事制度的问题及改革效果分析 ——着眼于日本式雇佣
- 日本国家公务员人手不足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其内外因素并结合“日本式雇佣”展开探讨。近年来,日本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人数持续减少,公务员离职率也在不断攀升。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日本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
- 樊子怡
- 关键词:日本公务员制度人事制度改革
- 日本禅 日本式灵性
- 本书是铃木大拙作品系列的其中一本。作为其他三册(《铃木大拙说禅》《禅百题》《禅与日本人的自然观及艺术》)的补充,这一本的研究对象乃是日本的“灵性”,即禅到达日本之后所形成的日本人独特的灵性观念。铃木大拙在这本书中梳理了自...
- (日)铃木大拙作
- 当代中国智库丛书 全球化浪潮中的日本式衰退 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及国际社会上相继出现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等说法。考虑到日本在这期间制造业实力、全球价值链、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维持较高水平,学术界对用“失去”一词概括日本30年全貌存在一...
- 闫坤
- 日本式管理的文化渊源
- 2023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企业的异军突起而令美欧同行惊诧莫名的所谓“日本式管理”,其另辟蹊径的意外成功,奥秘恐怕就与日本民族特有文化传统的协力助推不无关系。历经三次历史性的脱胎换骨,日本民族面对不同的外来文化,通过学习模仿、消化吸收和融合创新,完成了对印度佛教、中华唐宋经典文化、欧美文化与其本土“神道教”的混合集成,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文化传统,日本的国民精神和民族性格也逐渐塑型。这是日本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直接的思想渊源。像被公认为日本式管理三大特色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就无疑带有明显的日本文化底色——源远流长的“神佛习合”的宗教伦理、独特的“集团主义”价值观和“武士道精神”浸淫的职业操守。
- 陈继华
- 关键词:日本式文化渊源
- 思考中国式管理——结合美国式管理与日本式管理
- 2023年
- 企业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竞争?这是古今中外的企业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十九世纪中叶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兴起,比起西方企业健全的管理体制,我们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上落后了许多,所以这10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大多在效仿和学习美国与日本的先进管理模式。
- 李翼
- 关键词: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企业家
- “倭尾船”考——明初东亚海域的日本式海舟被引量:1
- 2023年
- 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汉书》纸背的明洪武初年浙江行省文书中记载,洪武五年泉州卫发现“倭尾船”出没,洪武六年台州卫缴获“倭船”,明朝官兵将其拆解以打造新军船。据《朝鲜王朝实录》,“倭船”板薄,用铁钉连接起流线型船身,船舱左右各配一尾,速度与稳定性倶佳,但使用年限短。尾是一种海舟稳定装置,原理与宋代的游碇和橐、明代的排柵、清代的太平篮相似。“倭尾船”或“倭船”机动性强,是明初“倭寇”横行东亚海域的利器。
- 尹敏志
- 关键词:明代造船技术
- 日本人的“饭团志向”与日本式“饭团社会”
- 2023年
- 饭团在日式盒饭中有着重要地位,占据着核心位置,可以说是盒饭的“主心骨”。一个个敦实可爱的饭团,从内到外折射出日本人的生活志向,描绘出日本人的整体画像,显现出日本社会的奥秘和趋向。弘兼宪史在其著作《为什么“中国式”关系有力量》(なぜ「中国式」人間関係が力を持つのか)中提出了“饭团志向”(おにぎり志向)和“炒饭志向”(チャーハン志向)两个概念,分别用来描述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迥异性格,他指出:“日本人是‘饭团志向’,就像一个结实的饭团一样,有很强的黏着性,属于集团主义;中国人是‘炒饭志向’,如同一盘炒饭一样,一粒一粒地决不黏在一起,粒粒‘炒饭’都强调自己的个性,属于个人主义。[1]”“饭团志向”十分巧妙地概括了日本人的总体性格,揭示出日本文化的核心特征是“集团主义”。在“饭团志向”下所构筑的“饭团社会”所呈现的社会精神面貌也值得进一步的挖掘与分析。本文正是对日本人的“饭团志向”与日本式“饭团社会”的研究。
- 洪晨兴
- 新世纪日本共产党探索“日本式社会主义”的研究
- 日本共产党在2022年迎来建党100周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政党。进入21世纪,其面临着复杂的政党生态环境:国际上,受苏东剧变冲击持续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全球化浪潮高涨;日本国内,政党竞争激烈,政...
- 马仁莉
-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
- 日本式中国研究的误区:“无中国的中国观”是如何产生的?
- 2023年
- 对比中日两国出版界关于对方国家主题的书籍出版状况,梳理近代以来日本东洋学的导入和中国学发展背景下日本式中国研究的形成过程,通过“出版”与“研究”两条主线探讨日本的中国研究可以发现,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历时与共时的变化,日本关于中国的研究和观点的认知框架不断调整。战前的中国研究,随着日本的帝国扩张战略,倾向于进行对接其国家需求的政策研究;战后的中国研究转向关注与新中国适配的问题和认识框架,忽略了对日本东洋学和中国学的知识遗产的继承;当代的中国研究更受与研究对象距离的变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对美过度依赖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产生摩擦与误解,已背离真实的中国形象,存在仅选择对己有利解释的危险。如何从中国生活者的角度构建正确理解中国的认知框架,是当今日本媒体和学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 周彤金灵(译)
- 关键词:中日关系汉学中国学当代中国研究
相关作者
- 江瑞平

- 作品数:171被引量:4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经济 中日经济关系 金融危机 中日关系 经贸关系
- 宋绍英

- 作品数:16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所
- 研究主题: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经济 日本式经营 战后日本经济 技术立国
- 曹天禄

- 作品数:66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共产党 邓小平 马克思恩格斯 在野党 社会组织
- 包承柯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日本式 国际共运 工人阶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主义
- 陈言

- 作品数:80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
- 研究主题:安倍 自民党 日本政府 小泉纯一郎 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