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4篇“ 新生儿喂养“的相关文章
微量喂养治疗足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80例
2024年
目的:分析微量喂养用于治疗足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及中医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足月新生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喂养)和观察组(微量喂养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胃潴留消失、腹胀消失、呕吐消失、达全肠内喂养及住院时间和3 w内头围及体重增长;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坏死小肠结肠炎和胆汁淤积症等不良结局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潴留消失、腹胀消失、呕吐消失、达全肠内喂养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 w内头围增长及3 w内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坏死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等不良结局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喂养用于喂养不耐受足月新生儿效果理想,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和胃肠激素释放,缩短其达全肠内喂养及住院时间,减少不良结局出现。
杨雯棋徐景恒陈炜业彭滟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足月新生儿胃肠激素
新生儿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2024年
新生儿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和发育具有深远影响,母乳喂养可以提供完美的营养、免疫支持以及亲子情感联系,但可能面临供应问题和生活方式限制。人工喂养需要正确的奶粉选择、制备和喂养、卫生与消毒以及定期的医疗检查。无论喂养方式如何,卫生和情感支持都至关重要。家庭支持和教育对成功喂养起着关键作用。最终目标是为每个新生儿提供最佳的营养和关怀,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生儿喂养是父母和护理人员共同的责任,应在专业医疗建议下做出明智选择。
曹慧玲
关键词: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护理对策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
2024年
分析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行早期微量喂养、益生菌联合治疗效果及体格发育纠正作用。方法 筛选2023.04~2024.06科室收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67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以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对照组33例、试验组34例)。分析常规喂养(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试验组)对患儿治疗效果、体格发育指标干预作用。结果 较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喂养不耐受缓解用时,出生体质量恢复用时,全肠道喂养达成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全肠道喂养达成率升高,且临床不良预后发生率降低(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治疗1周体质量、出院当日体质量、体质量增长速度及治疗后体质量、头围、身长升高,且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升高(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益生菌联合治疗可积极纠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经促进全肠道喂养达成,优化患儿体格发育纠正效果。
卢屹峰
关键词:早期微量喂养益生菌早产儿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抚触在临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
2024年
评估新生儿抚触对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在该期间住院并就诊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研究时间2022年4月-2023年4月,80例新生儿通过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进行新生儿抚触,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在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以及进食奶量均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新生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改善时间明显减少,和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护理过程中采用新生儿抚触能够将其进食量以及腹胀等情况改善。
兰小云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喂养不耐受护理效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开展中医证候调查,由中医专科医师应用《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对数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和病机规律。结果纳入喂养不耐受HIV母婴阻断新生儿94例,主要症状及体征中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腹胀满68例(72.3%)、呕吐56例(59.6%)、纳差52例(55.3%)、黏液便45例(47.9%)、血便38例(40.4%)。中医证候分型概括为脾胃气虚证46例(48.9%)、脾胃阳虚证26例(27.7%)及气滞中焦证22例(23.4%)3种证型。脾胃气虚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新生儿其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气滞中焦证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亲HIV感染时间在脾胃气虚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新生儿中要长于气滞中焦证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主要为孕母失调遗患胎儿,病位在脾、胃与肠,病性以本虚为主,病机要点为脾虚失运、气机失调。
马丙南周洁雯高智群
关键词:脾常不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阻断中医证候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价值分析
2024年
探究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出生的130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5)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n=65)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均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康复、生长情况及血清胃动素(MOT)。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6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52/65)(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吐奶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体质量开始增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7d体质量、体质量增长速度、营养热卡、喂养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7d、出院前血清MOT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喂养不耐受早期康复,增进患儿生长发育,并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史雅彤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健胃消食口服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染色体1q21.1微缺失合并ZMIZ1基因变异相关新生儿喂养困难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以喂养困难为首发表现的染色体1q21.1微缺失合并ZMIZ1基因变异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染色体1q21.1微缺失合并ZMIZ1基因变异相关喂养困难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 男, 27 d, 因"吐沫2 d"就诊, 临床表现包括喂养困难、小头畸形、特殊面容、肌张力低、生长发育落后、心脏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患儿1号染色体q21.1q21.2区域存在约776kb的缺失变异chr1:g.146633270-147408820del, 同时ZMIZ1基因存在c.2504-2516del杂合移码变异, 前者为新发变异, 后者来源于表型正常的母亲。文献复习共检索到10篇1q21.1微缺失综合征文献(1篇中文, 9篇英文), 共报道55例;同时检索到ZMIZ1基因变异所致神经发育障碍伴畸形面容和远端骨骼异常英文文献4篇, 共23例。以智力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肌张力低、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合并特殊面容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 1q21.1微缺失合并ZMIZ1基因变异临床罕见, 新生儿期症状不典型, 对于不明原因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合并颅面异常的患儿, 进行针对性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许书旸孙文强王成竹彭航航朱雪萍
关键词:新生儿
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进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4年
讨论将发育支持性护理与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联合使用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进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实验样本选择2020年至2022年期间的48例喂养不耐受患儿,用随机数字表将样本分配至支持组与联合组,支持组采取发育支持性护理,联合组在支持组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联合组喂养进程、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指标、家属满意度、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将发育支持性护理与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联合使用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进程及生长发育具有积极影响,应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汤莹
关键词:发育支持性护理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生长发育
产后访视对产妇康复水平和新生儿喂养的分析
2024年
产褥期是产妇全身器官恢复的重要阶段,也是产妇角色适应与心理调适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大众对母婴健康的需求增加,产后访视已经成为妇幼健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产后访视可以进一步了解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对母婴进行全方位的身心评价和护理干预,并且能够增强产妇在产褥期的保健意识,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产后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管理,促使产妇产后生理功能恢复,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廖贻慧
关键词:产妇康复新生儿
双胎妊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调查双胎妊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I)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4050例双胎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37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作为观察组,3913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双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结果双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4%(137/4050),其中<37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3%,足月儿的发生率为1.6%。单因素分析显示喂养不耐受组产妇年龄、合并胎膜早破、呼吸暂停、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组出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且双胎中出生体质量小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双胎出生体质量小者、胎膜早破、呼吸暂停、新生儿感染是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胎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比例较高,对于有早产、双胎出生体质量小者、存在胎膜早破、出现呼吸暂停及发生新生儿感染等高危因素的双胎儿,临床上需谨慎制定喂养策略。
王雪峰张成强钱蓓倩侯劲伊陆澄秋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双胎

相关作者

刘义
作品数:74被引量:550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突变
黄瑛
作品数:145被引量:1,221H指数:1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炎症性肠病 儿童炎症性肠病 幽门螺杆菌 早产儿
韩树萍
作品数:315被引量:2,063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META分析 婴儿
余章斌
作品数:256被引量:1,354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早产儿 META分析 新生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
钟冬秀
作品数:30被引量:239H指数:6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护理操作 新生儿 静脉输液 针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