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0篇“ 整复手法“的相关文章
训练伤性肩关节功能障碍整复手法的探析
2024年
因高强度军事训练伤引发肩关节失稳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及肩周软组织痛症。临床通过规范、合理的整复手法,调整肩关节与周围肌肉内环境的失稳,恢复肩关节对位对线,使肩关节气血循环改善,从而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通过临床验证,整复手法实用,值得推广。
郑殿芳武宇轩白峰凡戴永红
关键词:肩关节整复手法
整复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骨盆及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错位患者在整复手法复位后腰背肌肌张力和对称性,骨盆、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20例,先理筋手法,再行整复手法,前错位60例,采用屈髋屈膝复位法,后错位60例,采用后伸扳法,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后表链肌张力K值、后表链肌张力对称值、骨盆倾斜、扭转、水平旋转情况,以及下肢支撑相、摆动相、足偏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VAS评分,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肌张力对称性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骨盆的倾斜、扭转、水平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相较治疗前延长(P<0.05),摆动相较治疗前缩短(P<0.05),骶髂关节前错位患者较治疗前足偏角变大(P<0.05),后错位患者足偏角较治疗前变小(P<0.05)。结论:整复手法可以降低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腰背肌肌张力,使两侧腰背肌趋于平衡,且能纠正骨盆的偏歪,改善下肢步态。
李长辉汤丽珠林斌强林鑫阳翁财余弦陈彦陈倩婧
关键词:整复手法骶髂关节错位骨盆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力学量化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生物力学参数的量效关系。方法: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27(25.50±1.10)岁;颈椎CT示齿状突右侧偏歪16例,左侧偏歪2例。采用穿戴式按摩手法测量手套测量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力学参数,量化疏筋时力的大小、频率及力学曲线图和整复时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及力学曲线图,比较患侧和对侧手法操作的差异性。结果:疏筋手法实施中风池穴部位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9.82±2.02)N、(116.83±14.49)次/分,对侧分别为(13.87±2.19)N、(188.89±16.03)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盆穴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4.44±3.27)N、(139.06±28.47)次/分,对侧为(9.41±1.38)N、(142.50±28.47)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复手法实施中患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分别为(14.16±5.98)N、(11.56±6.63)N、(0.14±0.03)s,对侧分别为(8.94±3.39)N、(8.30±4.64)N、(0.18±0.04)s;两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筋整复手法针对患侧施以轻巧的疏筋力即可恢复颈椎间的力学平衡,加强寰枢关节紊乱的恢复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轻巧的旋扳力便能够使得寰枢椎齿状突回位,体现了手法安全性高的特点。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胡滟琦张兆杰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症力学传感器生物力学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运动学量化研究
2024年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胡滟琦张兆杰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捕捉系统量效关系
解痉针法配合整复手法治疗训练伤性膝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解痉针法治疗训练性膝关节紊乱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98例,两组在膝关节手法整复基础上,对照组常规穴位针刺(留针);治疗组解痉针法(不留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观察疗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及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n(%)]四个指标评判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VAS分值治疗组2.85±0.32较对照组分值4.78±0.51明显降低,P<0.05,疼痛减轻;Lysholm功能评分治疗组分值87.8±6.96较对照组分值65.5±4.67增高,P<0.05,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屈曲度ROM,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ROM分值119.80±8.10高于对照组88.21±8.08(P<0.05);两组疗效观察,治疗组治愈率(68.68%)、总有效率(97.97%)高于对照组治愈率(35.35%)、总有效率(81.8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痉针法治疗训练性膝关节紊乱致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膝关节功能改善快速、直接,治疗次数少,每次治疗时间短,患者所受痛苦少。针法安全,无不良反应,建议推广运用。
郑殿芳武宇轩张璞史梦德白峰凡
关键词:训练伤
自拟固筋膏中药外敷联合整复手法对踝关节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自拟固筋膏中药外敷联合整复手法对踝关节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取整复手法复位后石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自拟固筋膏外敷,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肢体肿胀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值、VAS评分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自拟固筋膏中药外敷联合整复手法可提升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与患者远期肢体疼痛程度与肿胀程度。
许灿康程寿康吴建勋
关键词:中药外敷整复手法踝关节骨折炎症因子
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联合颈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联合颈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真实世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0例。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治疗每2天1次,口服颈眩方1剂/d,连续治疗2周。通过视觉模拟(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NDI)、SF-36评分、眩晕症状(VSS-C)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椎动脉彩超等指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VSS-C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4、8周患者SF-36量表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大于6个月的患者比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更显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TCD与椎动脉彩超检测指标,发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而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且椎动脉管径略有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联合颈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贾承明杨皓然伍均杨淑彬李晓妮贺惠琼赵茜党建军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流派
浅议峨眉伤科脊柱整复手法的“理、法、方、术”理论体系
2024年
峨眉伤科流派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其源于四川省峨眉山地区的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和实践,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其中罗才贵教授所创的脊柱整复手法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临床实践中疗效颇佳。本文通过梳理该脊柱整复手法的临床诊疗理论和技术,从“理、法、方、术”四个方面浅析其核心理论体系,探讨其在脊柱相关疾病中的思路与临床运用。
张琪罗建谢兵袁强
整复手法治疗腰椎疾病研究概况
2023年
整复手法治疗腰椎疾病疗效确切,从整复手法的发展历程、整复手法治疗腰椎疾病的诊治理论、整复手法治疗腰椎疾病领域新的研究等角度着手阐明中医整脊与美式整脊手法的传承及特色。腰椎疾病与人类生产生活长期伴随,中医整脊与美式整脊手法在腰椎疾病治疗领域各有所长,在临床过程中要辨证辨病应用,既要做到“点-线-面”结合(背部腧穴与脊柱周围病灶点-背部的经络-背部肌肉整体),也要精准击破特殊问题,如寻找引发腰痛的相应腰椎结构病变部位、病变腰椎结构间构成的空间半脱位关系、患者病变腰椎的空间位置与手法操作者操作部位之间达成的力学条件等,做到灵活使用手法
俞海捷应海芬朱凌峰吕立江熊小春陈本宝
关键词:腰椎疾病中医正骨病灶定位半脱位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疏筋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疏筋整复手法,对照组30例采用腰椎牵引治疗,疗程均为2周,病例入组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有效率为93.33%和96.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和7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有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杨灿张兆杰李锐张世民章永东吴冠男黎作旭刘昱彰靳蛟郝俊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相关作者

张兆杰
作品数:55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整复手法治疗 整复手法 椎板切除术 椎间孔 颈椎病
张世民
作品数:89被引量:62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颈椎病
詹红生
作品数:657被引量:5,07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膝骨关节炎 颈椎病 骨错缝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关节炎
李长辉
作品数:89被引量:363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治疗 骶髂关节错位 临床疗效
黎作旭
作品数:39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移位 整复手法 单节段 整复手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