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3篇“ 数字骨科“的相关文章
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受力分析在创伤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受力分析教学法在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临床实习阶段的58名医学本科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8名学生采用数字骨科技术中的三维重建、3D打印及有限元分析,以受力分析为基础进行复杂骨折分型与治疗的教学方法,对照组3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考核的方式评估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中,在学习价值、教学组织、师生互动、课程拓展4个维度,两组学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热情、师生关系、考核评价、作业阅读、课程评价维度中,两组学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为(88.46±4.47)分,高于对照组的(85.50±5.74)分(P<0.05)。结论 以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受力分析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本科生在创伤骨科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任磊王学军鄢红春
关键词:受力分析教学方法创伤骨科教学效果
数字骨科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传感器等技术和数字工具的进步正在从各个层面塑造骨科手术领域,从患者护理到研究和物流流程的便利化。尤其是2019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及其相关的接触限制,加速了远程医疗应用的开发和引入,以及传统面对面患者护理的数字替代方案。骨科手术中已经使用的数字应用包括远程医疗支持、在线视频咨询、使用可穿戴设备监测患者、智能设备、手术导航、机器人辅助手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处理、三维(3D)建模和模拟相关应用。此外,虚拟、增强和混合现实等沉浸式技术也更多应用于培训,还有康复和手术环境。因此,数字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骨科服务的可及性、效率和能力,促进更多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患者护理,加强患者的自我责任,并支持跨学科医疗保健提供者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tools lik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sensors technology are shaping the field of orthopaedic surgery on all levels, from patient care to research and facilitation of logistic processes. Especially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the associated contact restrictions was an accelerato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tele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digital alternatives to classical in-person patient care. Digital applications already used in orthopaedic surgery include telemedical support, online video consultations,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wearables, smart devices, surgical navigation, robotic-assisted surgery, and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orms of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3D)-modelling, and simulations. In addition to that immersive technologies like virtual, augmented, and mixed reality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training but also rehabilitative and surgical settings. Digital advances can therefore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efficiency and capabilities of orthopaedi
裴新赢王健
关键词:骨科远程医疗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
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继发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继发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天津市天津医院数字骨科技术临床应用中心收治的16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继发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56.3±1.6)岁;体重指数为(23.8±0.9)kg/m^(2)。所有患者基于数字骨科技术设计并打印个性化截骨矫形一体化导向器,以此为模版进行HTO。若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症状性半月板损伤(撕裂)、关节内游离体或髁间窝狭窄,则于HTO术前进行关节镜下清理,之后同期行HTO。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髋-膝-踝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下肢负重力线(WBL)比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41.3±2.1)min,术中透视次数均为1次。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合页点骨折、伤口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松动、接骨板断裂等并发症。16例患者术后获(16.3±0.7)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患者HKA(179.5°±0.5°)、MPTA(91.7°±0.5°)、WBL比率(61.2%±0.4%)、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12.8±0.8)分]、疼痛VAS评分[(1.8±0.3)分]、膝关节活动度(121.8°±1.8°)均较术前[166.6°±1.3°、81.8°±0.4°、29.6%±1.0%、(38.4±2.1)分、(4.8±0.3)分、110.5°±2.1°]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HTO治疗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继发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时,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可有效改善患者HKA、MPTA、下肢力线及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赵斌骆巍叶松庆柏豪豪廉子健姜轩赵志虎马信龙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内翻截骨术
数字骨科联合CBL教学在临床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研究并分析数字骨科联合临床案例的教育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4年5月至7月期间,随机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本科学生,其中男性与女性各30名。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确保两组的男女比例相同。由相同的外科学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实验组则采用数字骨科联合CBL这一全新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指标定为理论成绩、实践操作、学生满意度,以这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二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教学领域,数字骨科与CBL(案例教学法)教学法的融合应用彰显出独特优势。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心理,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衔接,有力推动了临床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该教学模式极具推广价值,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应用,为骨科医学人才的培育贡献积极力量,助力提升骨科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王杰曹正一张浩沙强
关键词:骨科临床教学
数字骨科技术在股骨颈骨折诊疗中的应用
2024年
数字骨科是一门将计算机数字技术融入骨科临床实践的交叉学科,它依赖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和图像处理以解决骨科基础和临床中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数字骨科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数字骨科技术主要涵盖的领域有:(1)骨科机器人技术。(2)计算机辅助骨科导航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CAOS)。(3)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VR)技术。(4)骨科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3D printing technology)。(5)骨科有限元分析技术(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6)骨科远程手术(orthopedic remote surgery)。(7)骨科人工智能技术(orthoped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数字骨科技术的进步使得创伤骨科的诊断和治疗走向个性化、智能化和微创化,其中骨科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发展尤其迅速。本期征集国内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手术的一些研究成果[1-4],探究了骨科机器人在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其中娄伟钢等[3]还研究了实时追踪和虚拟成像技术(real-time tracking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RTVI)与骨科机器人相结合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这些论文的集中发表,将为同行在股骨颈骨折诊疗中应用数字骨科技术提供借鉴,并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指导。
韩巍
关键词:骨科机器人股骨颈骨折
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住培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参加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6名学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名。2组学员均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但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试验组学员采用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翻转课堂;对照组学员则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比较2组学员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方面的表现,并对2种教学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87.9±2.1)分]高于对照组[(79.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员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8.4±2.1分)高于对照组(8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翻转课堂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学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魏波徐燕王黎明
关键词:住院医师教学模式三维模型
人工智能数字骨科技术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2024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数字骨科技术(digital orthopaedic technology,DOT)是将计算机数字技术与骨科临床相结合,即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和图像处理,分析、建模、模拟或参与手术,解决骨科基础与临床中的实际问题[1-2]。DOT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2)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TDR)。(3)3D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TDP)。(4)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ssisted manufacturing,CAM)。(5)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computer navigation assisted surgery,CNAS)。
张洪美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字骨科关节置换
数字骨科结合PBL-CBL教学法在骨肿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是当今教学模式发展的研究热点。骨科临床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病种繁多、难度大、病因机制多变和重点难点不易理解和掌握等特点。特别是骨肿瘤相关疾病,其病因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等特点都是青年医师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而学员们对以往传统带教方法的教学效果普遍感到欠满意。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骨科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阐述了其在临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实施过程和应用体会。数字骨科结合PBL-CBL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临床实践的多项综合能力。
欧阳汉斌康雅思贺彬张欣邹其声林文杰钟环陈海聪
关键词:数字骨科骨肿瘤PBLCBL
数字骨科技术辅助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数字骨科技术辅助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单椎体OVCF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数字技术辅助PCVP)30例,B组(常规双侧PVP)30例,C组(常规单侧PVP)30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三组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程度;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三组手术前后患者腰胸椎功能状况,统计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的疼痛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3个月的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利于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荐。
余杰锋张炜梁亮陈军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腰椎功能
数字骨科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骨科被引量:2
2024年
自2006年我们提出数字骨科学概念(本刊2007年7期发表)以来,数字骨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已走过了17年的发展历程。数字骨科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骨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汇聚了人体解剖学、立体几何学、生物力学、材料学、信息学、电子学和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近几年来有关计算机辅助导航、5G通信技术、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手术机器人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前沿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为骨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变革,推动了骨科学科的快速发展,继而智能骨科应运而生。智能骨科数字骨科的进阶、是数字骨科发展的高级阶段,并非独立的骨科亚专科分支。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医疗大数据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发展背景下,我们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广泛采用标准化的手段来收集与存储未来的患者数据;二是如何在确保患者隐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这些医疗数据支持智能医疗的进步。标准化在实现电子医疗记录与患者院外健康数据无缝整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简化数据提取流程,而且为数据的高效管理与深入分析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医疗机构之间封闭的系统平台和不同商业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成为了推动标准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尽管开源平台有助于提升医疗数据的可访问性,但在患者隐私安全保护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它们在支持智能医疗发展中的应用。显然,在医疗大数据的管理领域,我们仍需克服诸多挑战,确保患者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并且确保标准化医疗数据能够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障智能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不损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质的飞跃。
裴国献
关键词:医疗数据计算机科学手术机器人

相关作者

尹庆水
作品数:899被引量:4,160H指数:3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枢椎 寰椎 寰枢椎脱位 生物力学 寰枢椎
万磊
作品数:71被引量:3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数字骨科 寰枢椎不稳 有限元 计算机辅助设计 内固定
裴国献
作品数:813被引量:5,387H指数:3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三维重建
刘大鹏
作品数:31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3D打印 数字骨科 截骨 膝关节置换 导航模板
杨晶
作品数:37被引量:295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3D打印 数字骨科 截骨 膝关节置换 跟骨骨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