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4篇“ 放牧条件“的相关文章
补喂不同水平褪黑素对放牧条件下绵羊昼夜血浆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探究绵羊补喂褪黑素(melatonin,MT)后其在体内的代谢规律,试验选取年龄为1~2岁、平均体重为(45.48±4.78)kg的30只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日间)、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每组6只,每组每只母羊分别补喂0,1,2,4,8 mg/d的MT,测定补喂前第0小时和补喂后第0.5,1,2,3,4,6,8小时绵羊日间血浆MT含量;选取年龄为1~2岁平均体重为(49.92±6.04)kg的12只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夜间)和试验组,每组6只,每只母羊分别补喂0,4 mg/d的MT,分别在补喂前第0小时和补喂后第0.5,1,2,3,4,6,8小时测定血浆MT含量,研究绵羊夜间血浆MT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日间补喂MT后第1,2,4小时各试验组血浆M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日间)(P<0.05);补喂后第6小时,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M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日间)(P<0.05);试验在第4小时血浆MT含量达到峰值。夜间补喂后第0.5,1,2,3,4小时,试验组血浆M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P<0.05),试验在第3小时血浆MT含量达到峰值。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补喂MT均可提高母羊血浆MT含量,其中日间在补喂后第4小时血浆MT含量达到峰值,夜间在补喂后第3小时血浆MT含量达到峰值。
侯传祥孙硕梅莹莹马晓翠张文杰邓海峰杨开伦
关键词:褪黑素绵羊血浆褪黑素放牧条件
禁牧和放牧条件下施氮肥对高寒草甸线虫群落的影响
2024年
土壤线虫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为查明施氮肥对禁牧和放牧条件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2021年4月在川西北红原县境内的围栏观测样地内外分别设置梯度为0 g/m^(2)、20 g/m^(2)、40 g/m^(2)和60 g/m^(2)的氮肥添加实验。于2021和2022年9月对各样地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连续两年施肥改变了禁牧与放牧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2)线虫的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以禁牧样地显著高于放牧样地,且在禁牧样地随年际变化显著下降,在放牧样地显著上升;线虫密度则以禁牧样地显著低于放牧样地;(3)连续两年施肥显著增加了禁牧与放牧草地的食真菌线虫密度,降低了植食性线虫密度,使营养结构以食细菌和植食性线虫为主转变成以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为主;(4)禁牧样地线虫的基础指数显著低于放牧样地,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显著高于放牧样地;随着年际变化,放牧样地的基础指数和通道指数呈显著下降,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显著增加,而禁牧样地各生态指数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对放牧条件下的高寒草甸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线虫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食物网稳定性。因此,建议对放牧利用下的高寒草甸进行适当施氮肥。
秦韬魏雪任晓唐思思代江慧马金豪王玉英吴鹏飞
关键词:高寒草甸放牧土壤线虫
放牧条件下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养分回收的影响
李宏宇
不同煮制温度对放牧条件下哈萨克熏马肉品质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究不同的煮制中心温度对哈萨克熏马肉品质的影响。将各处理熏马肉分别加热到中心温度为60,65,70,75,80,85,90,95℃,测定其蒸煮损失、色泽、剪切力、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在整个煮制过程中,熏马肉的蒸煮损失率较大(p<0.05)。肉样的色泽a^(*)、b^(*)值、黏聚性和咀嚼性在70℃为最小值,L*值、剪切力、弹性和感官品质在70℃达到最大值。在整个过程中,硬度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p<0.05)。由此得出,熏马肉在熟化期间,70℃是决定哈萨克熏马肉品质的重要温度。
李自芹陈雅李文绮张正红李宇辉刘成江
新疆天山北坡两种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
2024年
试验旨在探究新疆天山北坡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两种草群产量、营养成分的月动态变化,以及两种草地类型条件放牧的多胎萨福克羊母羊、断奶羔羊体重变化等。选择体重相近2岁多胎萨福克产后母羊、统一断奶后的羔羊各120只,随机各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A组羔羊和C组母羊于温性荒漠草原试验区域(Ⅰ型草群,即沟羊茅、针茅、新疆绢蒿型)放牧,B组羔羊和D组母羊于温性草原化荒漠试验区域(Ⅱ型草群,即博乐绢蒿、木地肤、短柱苔草型)放牧。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6月、9月Ⅰ型草群鲜草产量均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9月Ⅰ型草群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6月Ⅰ型草群干鲜比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6月、9月Ⅰ型草群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7月Ⅰ型草群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Ⅱ型草群(P<0.05),9月Ⅰ型草群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Ⅱ型草群(P<0.05),6月Ⅰ型草群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9月(P<0.05),6月、7月和9月Ⅱ型草群磷含量显著高于Ⅰ型草群(P<0.05)。两种放牧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放牧母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和相对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断奶羔羊体重均呈持续增长趋势,次年母羊的窝产羔数、初生重、羔羊断奶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两种放牧草地类型的牧草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牧草营养水平呈下降趋势,多胎萨福克羊的放牧适应性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抗逆性较好。
余乾杨永林杨华张文喆
关键词:繁殖性能
补喂赖氨酸和苏氨酸对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给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补饲赖氨酸和苏氨酸,探究其对泌乳母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氨基酸调控泌乳期母马的健康提供参考依据。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份),年龄7~9岁,胎次4~5胎,平均体重(428.00±33.42)kg,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在相同的放牧条件下(放牧时间、饮水时间、挤奶时间和放牧草场完全相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氨基酸补喂,试验Ⅰ组每匹马补饲赖氨酸40 g/d+苏氨酸20 g/d,试验Ⅱ组每匹马补饲赖氨酸60 g/d+苏氨酸40 g/d,试验Ⅲ组每匹马补饲赖氨酸80 g/d+苏氨酸60 g/d。整个补饲期为120 d,定期采集母马血液,测定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在蛋白质代谢方面,试验Ⅰ~Ⅲ组母马血液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33%、37.20%和17.58%;在糖脂代谢方面,试验Ⅰ~Ⅲ组的总胆红素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酶活力方面,试验Ⅰ~Ⅲ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的活力随着赖氨酸和苏氨酸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矿物质方面,Ca^(2+)、无机磷和Mg^(2+)的含量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Ⅱ组Fe^(2+)含量最高,与其他3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上,在放牧条件下给泌乳母马补饲赖氨酸和苏氨酸可降低其血液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提高总胆红素、无机磷、Mg^(2+)和Fe^(2+)的含量,促进泌乳母马的健康,以每匹泌乳母马摄入60 g/d的赖氨酸和40 g/d的苏氨酸效果最佳。
钟明彬经宏鑫袁景成梁润飞高博坤张城铭马壮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夏津巴特李晓斌
关键词:赖氨酸苏氨酸血液生化指标
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分析补喂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哺乳马驹在母马挤乳条件下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年龄7~9岁,胎次4~5胎,产驹至30 d日均8 h挤奶量为(2.79±0.02)kg。24匹马驹平均体重为(71.36±14.3)kg,8母16公。结合马驹性别将24匹马驹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匹(2母,4公),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马驹分组与母马相对应。在相同放牧条件下(放牧时间、饮水时间、挤奶时间和放牧草场完全相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氨基酸补喂,试验Ⅰ组补喂赖氨酸40 g/(d·匹)+苏氨酸20 g/(d·匹),试验Ⅱ组补喂赖氨酸60 g/(d·匹)+苏氨酸40 g/(d·匹),试验Ⅲ组补喂赖氨酸80 g/(d·匹)+苏氨酸60 g/(d·匹)。进行为期为120 d的补饲试验。【结果】(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极显著提高哺乳马驹的60 d体重、60 d体高、90 d体高、总增高、30 d体斜长和120 d体斜长,分别提高了8.37%、4.44%、4.27%、24.22%、5.31%、5.20%和6.25%、4.05%、4.09%、22.14%、5.55%、6.22%(P<0.01)。试验Ⅰ组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胸围、90 d胸围、120 d胸围和胸围总增长,分别提高了6.34%、9.38%、9.52%和33.83%(P<0.05);试验Ⅲ组仅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的体高、61~90 d和91~120 d胸围增长,分别提高3.53%(P<0.01)、25.17%(P<0.05)和21.26%(P<0.05),另外,各试验组在管围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试验组哺乳马驹血液中Glu、ALT、AST和AL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3.08%、33.91%、26.93%、6.19%、17.08%、38.18%、26.69%、9.43%和12.02%、38.14%、18.38%、6.35%(P<0.01),同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哺乳马驹血液中TP、UA、T-Bil、γ-GT和Ca^(2+)的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6.19%、23.44%、29.89%、15.47%、15.02%和6.67%、31.18%、30.07%、20.02%�
经宏鑫李佳豪郭庆勇钟明彬张城铭马壮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李晓斌
关键词: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
舍饲与放牧条件下育肥的哈萨克马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比较分析
哈萨克马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地方马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具有寒冷地区适应性强,短期育肥效果佳等特点,其皮下和肌肉间脂肪组织发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当地马肉、乳生产的主要品种。而在何种饲养条件下育肥屠宰性能更高,...
郝朝帅
关键词:舍饲育肥放牧育肥屠宰性能肉品质
放牧条件下萨福克与河谷型藏绵羊杂交F1代不同部位肌肉营养品质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萨福克与河谷型藏绵羊杂交F_(1)代肌肉品质营养特性,测定了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的肉色、熟肉率、pH、常规营养指标、矿物元素、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F_(1)代3个不同部位肉品质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肉色、粗蛋白质、锌元素、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方面。其中,背最长肌、臂三头肌的肉色L^(*)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的肉色a^(*)值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5),背最长肌的肉色b^(*)值显著高于臂三头肌、股二头肌(P<0.05);背最长肌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5);臂三头肌的锌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股二头肌(P<0.05);臂三头肌的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背最长肌的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臂三头肌(P<0.05);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臂三头肌(P<0.05),臂三头肌的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综上所述,臂三头肌鲜味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背最长肌,背最长肌肉品质优于臂三头肌、股二头肌,且3个部分肌肉蛋白营养价值差异不大,均符合人类健康膳食标准。
刘孟君任越
关键词:放牧肉品质营养组成
不同放牧条件下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和径流流速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地坡面产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丰富我国有关北方典型干旱半干旱草原的水土保持研究理论,为合理配置草原资源提供理论及实际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雨强下初始产流时间与植被盖度和坡度的相关规律,以及不同放牧条件下坡面径流流速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初始产流时间与植被盖度和坡度以及坡面流速与植被盖度和坡度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雨强为1.5 mm/min时,3个坡度4°,9°,14°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相比裸地,放牧条件下分别增加了1.23,1.39,1.30倍,围封条件下分别增加了2.02,2.03,1.38倍。整个模拟降雨的坡面径流流速变化范围0.05~0.3 m/s,围封状态下,坡面流速仅是放牧条件下的63%~68%。[结论]植被盖度和坡度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始产流时间随着雨强或坡度的增大均减短,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而明显延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雨强或坡度越大,坡面流速越大;植被盖度越大,坡面流速越小,产流总量与之规律相同。
陈泽勋吴英杰王文君李玮赵水霞刘铁军
关键词:植被盖度坡度典型草原

相关作者

闫素梅
作品数:360被引量:1,528H指数:18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奶牛 维生素A 肉鸡 肉仔鸡 壳聚糖
郭晓宇
作品数:143被引量:4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维生素A 绒山羊 奶牛乳腺 肉鸡 奶牛
赵艳丽
作品数:87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奶牛乳腺 上皮细胞内 绒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奶牛
余忠祥
作品数:89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藏羊 欧拉羊 高寒牧区 欧拉型藏羊 羔羊
董文听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超数排卵 放牧条件 胚胎移植 超排效果 F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