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5篇“ 换血治疗“的相关文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不同时间段(换血前、中、后)各生理指标的变化,以便在换血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纠正。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1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换血治疗前、中、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葡萄糖等生理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总胆红素、白蛋白、谷氨酰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4项指标换血前、中、后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指标在换血中、后较换血前降低,葡萄糖在换血中、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中与换血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l^(-)水平换血后较换血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中与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中、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红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11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换血治疗对患儿肝功能、血常规、电解质、葡萄糖指标影响较大,在换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必要时予以纠正。
罗胜君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肝功能血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换血治疗已成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方式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可改变人体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治疗风险,故在治疗开始前需充分掌握患儿换血指征,对其治疗风险加以评估,确保患儿治疗的安全性,同时需要做好监测措施。本文通过综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开展换血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后期换血治疗的开展提供借鉴。
王观娇
关键词:换血治疗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中母子血型抗体配合的必要性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1例由Rh血型系统抗-Ec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患儿的换血治疗分析,探讨HDN患儿输血或换血治疗中除考虑新生儿ABO血型外,还要考虑母体意外抗体对应抗原的重要性。方法:患儿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证实HDN是由母体的抗-Ec免疫所致,故选择ABO配合及来自母体意外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换血治疗。结果:经药物治疗及配合性血液换血治疗后效果明显,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对胎母血型抗体免疫性溶血症输血及换血治疗时,不能只考虑传统ABO同型输注,必须结合母亲抗体特异性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血液制品,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输注效果。
柴雪梅刘蓉霞杨海阳安娜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血型
一种换血治疗用储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血治疗用储血装置,主要涉及储血袋领域。包括储血器,所述储血器上连接有输血管,所述输血管与储血器一体连接,所述储血器包括承载件和多个设置在承载件上连通设置的储血袋,所述输血管与端部的储血袋连通,相邻所...
沈清清刘晓芹
3例新生儿溶血病D抗原遮蔽现象的实验室诊断与换血治疗
2023年
目的分析3例RhD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因D抗原遮蔽导致新生儿D抗原假阴性的现象。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产妇及新生儿标本血型、抗体效价,进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对患儿标本进行DAT、游离抗体与放散抗体实验,并送基因检测。结果3例新生儿DAT、游离抗体、放散抗体阳性,产妇与新生儿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为抗-D抗体,效价均大于512。患儿血型检测为RhD阴性,患儿红细胞56℃热放散后为D弱阳性,基因结果3例RhD抗原均是阳性,换血治疗后效果均较好。结论产妇抗-D抗体效价过高易形成D抗原遮蔽现象,使新生儿RhD抗原假阴性,进一步加重HDN,需尽早给予新生儿治疗,准确检测新生儿血型。
王恒宋琳李静王晓宁
关键词:高效价
换血治疗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短期不良神经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换血治疗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其对该类患者发生神经系统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将深圳市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行换血治疗并于6月龄-12月龄期间进行神...
吴雨璇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振幅整合脑电图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儿科输血指南》构建流程——以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最佳换血量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儿童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不同于成人,其输血实践也较成人更为复杂。据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其中换血治疗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用治疗策略。该文以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佳换血量这一问题为例,探讨指南制定的循证流程,通过构建PICO、系统全面地检索文献、证据方法学质量评价、筛选以及评级,对该问题给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推荐,为输血临床实践及指南制定提供有效的证据整理及评级方案,并阐述如何运用循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黄雪原黄蓉董航刘海艇陆路周雄辉姜贞贞陈佳睿桂嵘
关键词:循证医学PICO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换血量
换血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指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进行换血治疗的9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4例换血治疗患儿,均是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其中ABO溶血病28例(29.8%),颅内出血和头皮血肿14例(14.9%),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13例(13.8%),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7例(7.4%),Rh溶血病4例(4.3%),红细胞增多症3例(3.2%),其他综合因素高胆红素血症25例(26.6%)。换血后常规生化指标TBIL、IBIL、DBIL、TP、ALB、ALT、AST、GGT、ALP、CREA、UREA、CysC、LDH、CK、CK-MB水平均较换血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常规指标WBC、Hct、Hb、Plt较换血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气、电解质和凝血指标pH、HCO_(3)^(–)、BE、Na^(+)、Cl^(–)、Ca^(2+)水平有显著降低(P<0.05),pO_(2)、K^(+)、Glu、Lac、PT、INR水平较换血前有显著上升(P<0.05);而URIC、pCO_(2)、RBC计数和APTT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儿换血后,发现低钙血症33例、血小板减少症55例、高血糖83例、代谢性酸中毒41例、高钾血症5例。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可快速清除血清胆红素,但会引起部分血液指标的显著变化和出现一定的换血后不良反应,应在换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和临床表现,以保障换血安全与疗效。
唐雀美王梦雅陈学军尹明伟沈月芳徐军金小波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
单双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
2022年
比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单双倍换血的胆红素换出率,探讨单倍换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换血前总胆红素为388.79±98.47μmol/L,单倍及双倍换血后总胆红素分别降至262.80±83.94μmol/L、209.80±65.94μmol/L,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至换血前的67.3%(约为2/3,胆红素换出率为32.7%)、53.9%(约为1/2,胆红素换出率为46.1%),相当于前段单倍换血胆红素换出率占整个换血胆红素总换出率的70.4%(约为2/3),后段单倍换血胆红素换出率为胆红素总换出率的29.6%(约为1/3);双倍血容量换血,随着换血量增加,胆红素值下降速度均呈先快后慢;换血前、单倍换血后、双倍换血后总胆红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换血疗法能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单倍及双倍血量换血后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32.7%、46.1%。2、单倍血量换血也可达到较好胆红素换出效果。
陈琴钟丹妮
关键词:新生儿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换血治疗前后胆红素、凝血功能、乳酸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凝血功能、血乳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病理组),并选取同期生产的6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和60例健康新生儿分别作为生理组和对照组。病理组均采用换血治疗,各组检测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血乳酸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胆红素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和血乳酸水平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测效能,并采用Pearson分析病理组血清胆红素与血乳酸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理组和生理组血清TBIL、DBIL、IBIL、血乳酸、PT、APTT高于对照组,病理组血清TBIL、DBIL、IBIL、血乳酸、PT、APTT、TT高于生理组(P<0.05);生理组和对照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治疗后血清TBIL、DBIL、IBIL、血乳酸、PT、APTT、TT低于治疗前,FIB高于治疗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BIL、DBIL、IBIL、血乳酸、PT、APTT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BIL、DBIL、IBIL与PT、APTT、TT及血乳酸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血乳酸、PT、PT、APTT、TT水平呈高表达,且血清胆红素、血乳酸与凝血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可为病情评估和疗效预测提供依据。
陈求凝张雪梅陈小冰卢玉朱冯海平李君科匡晓玲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换血治疗胆红素凝血功能血乳酸

相关作者

莫丽亚
作品数:165被引量:1,208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降钙素原 重症肺炎 新生儿 脓毒症
李贵南
作品数:99被引量:422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脑病 婴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刘建良
作品数:16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换血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库存血 G6PD 耐药性分析
钟丹妮
作品数:98被引量:43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黄彩芝
作品数:113被引量:673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降钙素原 重症肺炎 D-二聚体 肺炎患儿